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名词解释1.测量: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2.量表: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叫做量表。3.测量误差:是指的是在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4.平行测验:如果两个题目不同的测验测的同一特质,并且题目形式、数量、难度区分度以及测查等值团体后所得分数的分部都是一致的。5.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程度。6.评分者信度:指的是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7.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即测验的有效程度。8.构念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或者说它是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通常用某种操作来定义,并用测验来测量。9.校标:就是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它是独立于测验并可以从实践中直接获得的所感兴趣的行为。10、校标污染:即指个人的校标因评定者知道个体的测验分数而受到影响。10.原始分数:被试在接受测验后,根据测验的记分标准,对照被试的反应所计算出的测验分数称作原始分数。11.导出分数:是在原始分数转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考点和单位,且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12.Z分数:是以一批分数的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等距量表。13.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14.常模:是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严厉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2、选择题3、判断题4、简答题1.测量的基本要素?1.测量的参照点(1)绝对的零点-理想的参照点,加减乘除都可以(2)相对参照点-人为参照点,只能加减,不能乘除。2.测量的单位(1)测量的单位要有确定的意义(2)测量的单位要有相等的价值2.测量量表的种类有哪些?简述其特征?1,命名量表-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2.顺序量表-按照事物的大小、等级、程度而排列数字的量表。3.等距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4.等比量表-除了具有命名、顺序、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3.与物理测量相比较,心理测量的特点?(1)间接性:研究者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测量人的外显行为。根据心理学特质理论,人们对测量结果进行推论,从而间接了解人的心理属性。(2)相对性:在对人的行为做比较时,没有绝对的标准,也就是没有绝对的零点,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测量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位置具有相对性。心理测量的比较标准的确定没有永恒的标准,从测量结果进行推论所采用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3)客观性:测量的客观性实际就是测量的标准化问题。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去编制和使用的测验称之为标准化测验。4.推孟和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发展过程中各有什么贡献?(1)推孟在智力测验发展过程中的贡献’:①推孟于1916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对比内西蒙智力量表进行了修订编制了斯坦福-比内量表。②斯坦福-比内量表采用了比率智商的概念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即用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的比值来表示聪明程度,称为智商。(2)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发展过程中的贡献:①舍弃了比率智商,而用离差智商代之,从而克服了比率智商的局限。②韦克斯勒编制的智力量表分为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两部分,不仅能够获得总体智力水平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受测者智力优势的信息。5.测量误差的种类?心理测量有两种误差,即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1)随机误差是那种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2)系统误差是那种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又规律的效应。6.测量误差的来源?在物理测量中,误差来源主要有3个,即测量工具,被测对象以及施测过程。当被测对象本身不稳定或测量工具不科学,或施测时的条件、操作等不合要求时,测量便必然会出现误差。同样,心理测量的误差也来自三个方面,即测量工具、被测对象和施测过程。7.信度的作用1.信度的测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2.信度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意义3.信度可以帮助进行不同测验分数的比较8.指出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重测信度-时间取样:副本新都-内容取样,时间取样与内容取样:分半信度-内容取样:同质性信度-内容的异质性:评分者信度-评分者之间的差异9.什么是效标关联效度?它与内容效度和构念效度有何异同?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相同点:三者都是作为检验测验有程度的指标,都可以作为评价一个测验优质的标准。不同点:①考察角度不同。②应用范围不同。③确定方法不同。10.如何根据难度和区分度挑选题目?(1)根据难度挑选项目项目难度为0.50左右是测验的信度和区分能力都达到最高水平,但并不是所有的测体的难度都必须是0.50.因为测验一般要求有较高的同质性,那么答对某一题的被试很可能在其他题目上也答对,而答错该题的被试在其他题目上也答错,这样一部分被试的测验分数就偏向高分一端,另一部分则偏向低分一端,使测验分数出现双峰分部,而非正态分布。这样测验分数就不能与心理特质的分部吻合,测验的效度就不是最理想的。因此在编制测验时一般要求题目的难度值要位于0.20~0.80之间,而所有题目的平均难度则要在0.50左右。挑选项目的难度还要考虑测验的目的,当测验的是为了选拔少数能力高的被试时,项目的难度就应打一些,当筛选少数不合格的被试时,测验就应容易一些。(2)根据区分度挑选项目项目区分度的提高会显著地提供啊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因此应尽量选择区分度高的项目,根据测量学家伊贝尔的判断测体优劣的项目鉴别度标准,鉴别度在0.30以上就比较理想了,但有些区分度在0.20~0.30之间的项目如果很好地体系那测验目的,也可酌情保留。11.测验分数为什么要合成?说明合成测验分数的主要方法使用测验时,有事需要将几个分数或几个预测源组合起来获得一个合成分数或做出总的预测。包括项目的组合,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等。分数合成的方法:1.临床判断2.加权求和合成3.多重回归4.多重划分12.确定常模团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群体构成的界限必须明确。(2)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3)取样的过程必须明确且有详尽的描述。(4)样本大小要适当。一般情况,最小样本为30~100个。要是全国性的常模,一般地以2000~3000人为宜。(5)常模团体必须是近时的。(6)注意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的结合。13.制定常模的过程?常模是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在这个量表上,被试可根据自己的测验分数找到自己在团体中所处的地位。1.确定测验将用于哪一个群体。根据测验群体,选定最基本的统计量,决定抽样误差的允许界限,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的抽样方法,并对该群体进行抽样,得到常模团体。2.对常模团体进行施测,并获得团体成员的测验分数及分数分部。3.确定常模分数类型,制作常模分数转换表,即常模量表,同时给出抽取常模团体的书面说明,以及常模分数的解释指南等。1、论述题1.CTT数学模型及其假设?答:经典测验理论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与真分数(T)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记为E)即X=T+E3个相关假设公理:(1)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体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E(X)=TA或E(E)=0(2)真分数与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P(T,E)=0(3)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P(E1,E2)=0其中,第2、第3条假设在说明E是个随机误差,没有包含系统误差在内,第1条假设则在说明E是个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2、信度的影响因素是那些?怎样提高信度?答:(一)(1)被试方面:单个被试---身心健康状况、应试动机、注意力、耐心、求胜心、作答态度。被试团体----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团体的平均水平都会影响测量信度。(2)主试者方面:不按规定实施测验,制造紧张气氛,给以特别协助,评分主观(3)施测情境方面:安静,光线和通风情况、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面是否合乎要求,空间阔窄是否恰当(4)测量工具方面:1)试题取样全面随机性小2)试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3)试题的难度适中(5)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二)(1)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2)所有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3)提高试题区分度(4)选择恰当的被试团体(5)主试严格按照要求施测评分,布置场地,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3、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怎样提高测量效度?答:(一)(1)测验本身的构成如测题所用词汇与句型不能过难;试题意思清楚;测题适合学习结果;测题编制合理;选择题的答案不能有明显组型;测题的数目;测题的难度适当。测题的实测过程(3)接受测题的被试点(4)所选效标的性质(5)测量的信度(二)精心编制测量量表,避免出现较大的系统误差(2)妥善组织测验,控制随机误差。(3)创设标准的应试情境让每一个被试都能正常发挥。(4)选择正确的效标、定好恰当的效标测量,正确地使用有关公式。4.什么是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比较异同,并举例说明(1)标准是指在编测测验和解释测验分数时所依据的知识和技能领域,而不是指分数的分界标准。标准参照性测验就是在对测验结果进行评价时不是以常模为标准,而是根据特定的操作标准和行为领域,对个体作出是否达标或达标到什么程度的判断而不考虑他人分数的测验。将被试的分数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来解释。(2)常模是测验分数的总体形态分布,一般用测验分数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用常模可以确定一个被是测验分数的相对高低,即他在所属群体的能力或只是连续体上的相对位置。常模参照性测验就是以常模为评价测验分数优劣标准的测验。常模被视为测验分数的参照,他关心的不是个人能力或知识水平的绝对水平,而是他在所属群体能力或只是连续体上的相对位置。(3)两种测验的相同点:两种测验都是对测验分数的解释。不同点:两种测验都是根据测验分数的解释参照不同划分的。(4)举例:1高中升大学的考试属于常模性参照。2会计师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属于标准性参照。5.详述测验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是指测量中与目地无关的变因所产生的不准确、不一致的效应。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只影响测量的准确性,而随机误差技能影响准确性,也能影响一致性。要使测量准确可靠,必须减少误差控制误差必须了解误差来源。误差来源主要有三方面:(1)测验自身引起的误差(2)测量过程引起的误差1测试环境的干扰2测试时间的影响3主试因素4意外干扰5评分记分(3)被试引起的误差1应用动机2测验焦虑3测验经验4联系效应5反应倾向6生理变因6.编制心理测验的编制过程?(1)确定测验的目的1、明确测量对象2、明确测量目标3、明确测量用途(2)制定编题计划1编题计划要明确的信息2编题计划的用途(3)编辑测验项目1收集测验资料2选择题目形式3编写测验项目(4)预测与项目分析1预测目的在于获得被试对测验项目做任何反应的资料。(注意问题:对象,情景应与实测相同。时限可以适当延长,施测者对受测者反应加以记录。2项目分析项目分析就是对预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由于可能存在取样误差所以需要对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分别进行,看分析结果是否一致。(5)合成测验合成测验就是把经过预测以后证明有价值的项目排成有组织的测验。1项目的选择指标有:测验的性质、项目的难度、项目的区分度。2项目的编排(1)开头有非常容易的项目,题目从容易到难。(2)编排形式:并列直进式和混合螺旋式3编制复本(6)测验标准化1测验内容2施测过程3测验评分4测验分数的解释(7)鉴定测验主要是确定其信度系数(相关法确定)和效度系数(实证效度、内容效度、构想效度)。(8)编写测验说明书包括内容:1本测验的目的与功能2本测验的理论依据3测验内容及实施测验的方法包括:何种测验、内容分几部分、每部分有多少测验项目、如
本文标题:心理测量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3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