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Theeconomist中国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中国及其地区之一:走向复兴之二:微笑外交之三:历史之战之四:出口巨无霸之五:未来堪忧之六:需要帮忙么之七:麻烦来了之八:天朝上国ECONOMISTCHINAORGANISATIONECO周刊ECOWeekly增刊No.04|2007年4月13日仅以本刊献给Florachen(陈佳丽)团队编辑:robinecupl设计:RexChen制作:nEo出品:nEoECOTEAM&ECOPDFTEAM作品长期招募中,欢迎各路英才加入。订阅:发送空白信至ecoc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版权声明欢迎任何非商业应用的转载,请注明来源“”,标明译者。原文版权归经济学人集团(TheEconomistNewspaperLimited)所有,译文版权归译者所有,媒体转载请先获得译者授权,谢谢!第页中国调查ECO周刊|增刊第四期007年4月13日按照惯例,每年《经济学人》杂志都会在中国两会结束以后出一期调查报告,对中国及其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进程做出点评。今年也是如此。而且,中国的《人民日报》在2007年4月4日第三版也发表专篇评论对此调查进行评析。该文以《“机遇论”盖过“威胁论”》为题,从经济、能源、外交三方面简要评析了这份8篇的调查报告,为了能够还文章以本来面目而且为了以飨读者,我们做了这期《中国调查报告1》,为您奉上原汁原味的阅读,供您品评。当中或许有误读中国的现象,在这里我们ECO论坛郑重声明与本论坛无关。希望大家理解和支持。我们这样做,就是为了秉承论坛创办的“开启民智、传承文化、独立思考”的宗旨,让大家看到不同的声音,为您独立思考和深入分析提供一个平台。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我们,关注中国,关注ECO。按照我们的计划,我们在随后会奉上《中国调查报告2》,这是与《中国调查报告1》一脉相承的,我们会挑选2006年《经济学人》杂志的调查报告以及一些出彩的外刊为您视野的“补充侦查”奉上饕餮盛宴。希望您能够为我们出谋划策,我们ECO论坛感谢您!正如那句名言所说的:Ifwefailtoplan,weplantofail.为了我们的国家能够崛起,为了我们的中国能够伟大复兴,我们出版这期专刊,略尽绵薄之力。最后,以一首小诗作为导语的结尾,并带您走进今天的中国调查报告!中国崛起,论坛相随经济学人,意兴传飞仰宇俯瞰,吾辈为最待尽兵戈,华夏腾飞导语第3页中国调查ECO周刊|增刊第四期007年4月13日自从邓小平三十年前敞开国门,中国传奇对外部世界来说宛若一场发现之旅。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吸引了高达5,000亿美元(主要来自亚洲的)海外投资,也造就了中国的海量出口;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奋力掘金,屡遭挫折但也获利颇丰。文化上,西方世界以及亚洲相对发达地区最近有了新发现:“中国韵”:张艺谋史诗般的电影画面;再度繁荣的上海光怪陆离的夜生活;西方人对中国现代艺术的沉迷陶醉,不菲价格令画家脸上充满了高傲的微笑。世界正向中国涌来:明年的北京奥运会正将这种状况推向登峰造极。最时尚的建筑师蜂拥而至,他们设计的标志性建筑点缀首都,先是赫尔左格和德•穆隆(Herzog&deMeuron)的鸟巢,还有保罗•安德鲁(PaulAndreu)设计的庞大的国家大剧院(当然又是世界最大)。而正逐渐开始为人传诵的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故事。事实上,中国正在崛起——有人则说她已经崛起了——成为新兴大国。但却不能称作世界性大国。即便其商业与外交触角日渐伸向世界各地,但中国的权力版图在未来数十年内仍将囿于她的亚洲后院。十年前,中国官员一提到崛起这两个字眼就火冒三丈。他们仍对曾经的不幸心有余悸,有着严重的不安全感。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中国第二代领导人核心邓小平于1997年2月去见了马克思,为中国共产党留下无数没有回答的问题。1997年7月,香港回归,但这仅仅弥合了殖民时代遗留的一小块伤疤;台湾问题,中国内战后至今未能解决,这个小岛却正在向独立的方向渐行渐远。中国则在沿海部署了针对台湾的导弹,坚决采取行动打击分裂活动,走向复兴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世界主动接触中国,而现在崛起中的中国开始把触角从亚洲伸向世界,(本报记者)多米尼克•齐格勒(DominicZiegler)如是说。然而,福兮祸兮?然而却迎面遭遇了克林顿派来的2艘航空母舰群,来自美国的耀武扬威。西方鹰派势力也一度叫嚣如何“遏制”中国。面对如此形式,中国的领导集体无法建立对外界的信任,收拢锋芒。一位外交部副部长就曾对本报记者言辞激烈的指出:“《经济学人》夸大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让人觉得中国的崛起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地区不平衡,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中国不谋求任何霸权。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时过境迁。目前中国在更为年轻和现代的外交官们圈中最流行的书是《权利更迭》,一本作者多数是美国学者的文集。该书强调过去50年来的亚洲地缘政治版图正在悄然改变,中国是这场权力更迭的主导,正在重新扮演作为亚洲中心的历史角色。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抛弃了原有的被包围的那种恐惧感。“(遏制中国是)不可能的”,一名中国高级外交官笑言道:“中国现在已经足够强大到不可被遏制。”邓小平的方针之一:韬光养晦,看来已被抛在脑后。但值得探讨的问题的是:中国将会成为何种强权力量?一些西方鹰派人士对此表示非常不安,中国国内甚至也出现相关争论。不过,敞开来说总比不说的要好。在中国十来年才能从众多电视节目和宣传中脱颖出来一部要吸引整个国家注意力的电视片。中国中央电视台刚刚播出的12集纪录片《大国崛起》就是一个。该片从15世纪的葡萄牙一路讲到20世纪的美国,展现了9个国家走向大国的道路。但为了契合国家电视台的地位,最终的结论却让世界吃了一惊。在汲取了众多经验教训之后,该纪录片认为社会稳定与和平外交比武力外交与军事拓张更重要。实际上,这部纪录片的支持者,也就是上述那位外交官言之凿凿的指出:日本战后坚持走和平之路成为了一个好邻居,他的崛起是中国值得学习的。此番言论的确有些意思。中日之间的龃龉与中国一直以来的宣传口径不无关系,中国总是反复强调日本在上半个世纪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却绝口不提日本在下半个世纪对该地区的积极影响。第4页中国调查ECO周刊|增刊第四期007年4月13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研究学院的教授大卫•兰伯顿(DavidLampton)在即将出版的一本有关中国的新书中称,武力、物质刺激、智识动力是一国设定及达到自己目标的三种办法。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枪炮、钞票和观念。中国如果将这三种方法融合在一起,世界又会如何理解这一过程,将是决定亚洲及周边区域未来走向的最重要问题。外柔内刚还是锋芒毕露?美国比任何国家都坚信中国的崛起将会带来威胁。二月晚些时候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在对澳大利亚的访问中对中国军事建设表达了严重关切,这也是做此表态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中国军费每年都是两位数的增长,今年更高达18%。解放军在军力和目标问题上一直讳莫如深。但就在1月份,中国发射导弹摧毁了太空中的一颗气象卫星。切尼称中国的军事政策与其和平发展目的不一致,这表明也许他并不相信中国的目的仅止于此。然而,眼下胡锦涛主席及中国“第四代”领导集体正在试图缓和周边——甚至台湾的担心——他们把重点放在钞票和观念而非枪炮上。下一篇报告将会进一步阐述:这一政策已经让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关系发生变化,而且主要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怀疑依然如影相随。也许胡锦涛已经胸怀“和平崛起”大志,这是中国学院派03年首先提出来的观点。但这个词本身就有问题。正如新加坡前总理、现任内阁资政的李光耀所言:“‘和平崛起’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词。我曾经告诉中国领导人,我说‘为什么不叫复兴,回归到曾经的黄金年代,那个诗意浓浓,流光溢彩,锦衣华服,妙音绕梁,戏剧繁荣的时代呢?”中国经济崛起当然令世人惊叹。自1990年以来年均增长率达到10%,快过任何亚洲国家,甚至超过日本。但要注意一点:中国庞大的人口整整13亿。2005年中国在贸易总量上超过日本,还可能在15年内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然这取决于衡量标准和对未来经济增长率的预估。如果用购买力平价来衡量,中国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经接近富裕国家(见图1)。但一定要牢记中国人均收入仍然很低。就算中国真地成为超级大国,那也一定是世界上最贫穷的超级大国。民调显示:多数中国人认为本国的崛起完全无需担心。对于许多人来说不过是重拾历史荣耀。格罗宁根大学的经济历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AngusMaddison)估算出在1600年至19世纪早期,中国的产值约占世界1/4甚至3/1(见图2)。当时中国农业比西方发达,城市较大,受教育人口较多,统治阶级也更为精英。中国还证明了自己开拓海域的能力。另一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NiallFerguson)认为,研究中国当年为何走向衰落远比讨论现在为何崛起要重要而有意义的多。但是,中国崛起成为经济巨人的内因何在?这其中有很多误解。华盛顿的决策人士总是看到中国的强势出口和膨胀的贸易顺差。中国因其重商政策横遭指责,称该国人为促进出口、低估币值、限制进口,并扩大与美国的贸易与经常账户赤字。这一观点在某些层面来讲是错误的。中国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70%,又吸引了海量境外投资,所以可谓世界最开放的经济体。美国对中国双边贸易赤字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亚洲其他区域低成本生产逐渐都转移到中国去了。当然,随着美元自2002年以来的下跌,人民币的确被低估。但也同时增加了通胀压力,尤其体现在工资上。所以低成本不应当再算作是中国的优势。美国对出口的过分强调并没有全盘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力量。中国并非只是一个卖家,对于亚洲及周边地区而言,更是一个日益增长的大买家,投资者以及援助国。一位中国外交人士就此谈道:“进口: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外交策略,因为这意味着对于外界来讲你是有吸引力的,也意味着其它国家需要你,而不仅第页中国调查ECO周刊|增刊第四期007年4月13日仅是你需要他们。”如果理解这种微妙区别,就能看到中国与战后日本的截然不同。伴随此种新兴力量,经济和地缘政治就更紧密地纠结在一起。中国的商贸存在迅速蔓延全球,海外投资与日俱增,为了满足国内工业革命而四处渴求资源。在中国的主要机场可以看见这一力量的突击队:钻探、管线、建筑工人,头戴安全帽,整装前往海外油田,建筑港口、高速公路或铁路,足迹遍及亚洲、非洲和中东。没有官方背景的他们在蒙古的白桦林中伐木为筷,穿过云南到邻国老挝贫瘠的北方种植谷物与甘蔗再出口至中国;传统的刀耕火种已经让位于灌渠与大规模市场化种植。这已经不是中国人第一次热衷于到世界上其他资源丰富的地区去了。19世纪,成千上万的中国苦力被本国或西方雇主花言巧语骗到世界上的最恶劣的地方从事劳作:从遍布鸟粪的秘鲁,到丛林纵生的古巴,再到满地黄金的南非。现在,中国人又一次回到这些地方。区别在于这一次他们的背后是国有资本。展示魅力国家支持的开发方式好处在于,中国可以利用一揽子公司投资、低息贷款及其他援助措施吸引他国。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已经从一系列东南亚、非洲和中亚国家身上得到好处并开始施展影响力。近十年来,中国后五年的对外直接投资远超前五年,在2005年达到113亿美元,而且仍将高速增长。.作为曾经的最大受援国,中国于去年11月举办了48个国家参加的非洲领导人峰会,承诺将为非洲提供高达55亿美元的援助。根据伦敦公众政策研究最近出台的一份报告,中国业已成为继美法之后的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在富裕地区,中国的投资也日渐增长。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可谓一场灾难。2005年,出于国土安全考虑,美国会否决了中海油对优尼科这家主要储备在亚洲的美国石油企业的收购案。在同其他西方能源公司的竞争中,拥有低息国有补贴基金的中国公司往往在第三市场上出价甚高。但在许多国家,无论贫富,中国仍受到欢迎,因为她带来工作,钞票并投资于基础设施,而且这样的国家还在增多。在吸收中国投资方面,澳大利亚多于其他西方国家,但主要集中在采矿业。美欧批评该国过分讨好独裁国家。“我们也站
本文标题:Theeconomist中国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42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