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正是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象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原因: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国内政治变革2、概况:阶段表现服饰特征时代特征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独立自主巩固独立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异彩纷呈美观大方彰显个性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由保守、呆板、等级森严转向美观、方便、平民化。3、变化趋势: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子:宽松肥大→旗袍、上衣下裙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男子:绿军装、干部服女子:列宁装、连衣裙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2)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中餐——四大菜系(鲁、粤、川、淮扬菜)2、西餐:传入时间:19世纪40年代(3)居室建筑的演进四合院→中西合璧(租界)→全欧式住宅(高级公寓、别墅式洋房)(4)习俗风尚的变革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A、原因: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中国政治运动的影响。(维新、辛亥、新文化、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B、表现: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女性获得教育权,开始走向社会)葬礼——厚葬→殡仪馆、公墓、火葬见面——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完全欧化(花园、别墅)江南水乡传统民居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房屋建筑——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建筑:北京四合院(2)中西合璧(鸦片战争后,外国人来华,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3)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墅”、“公寓”(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二、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交通工具的更新1、古代交通工具---轿子、马车、木船。2、近代交通工具A、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马车、自行车(19C中后期传入---20C初,出现在大街小巷---50年代后开始自己制造)B、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轮船(1865)、火车、汽车、电车(1906)、公共汽车(1924)、飞机(20年代)沪淞铁路(1876)有轨电车(1906年,天津)汽车(20C初)公共汽车(1924年)1902年3月,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怪物。这就是汽车。1897年德国生产的本茨汽车•晚清铁路:淞沪铁路(19世纪70年代),唐胥铁路(80年代),京张铁路。辛亥革命前的铁路建设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新中国建立后,宝成、兰新铁路,加强内地与西北西南的沟通•改革开放后铁路建设加快发展:磁悬浮铁路,铁路提速,动车组等(2)通讯工具的变迁——电报、电话时间电报发展成就1877年1906年1932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A、电报:B、电话:时间成就1882年民国成立后20世纪80年代后截止2003年传入继续增加迅猛发展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对人民、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那些影响?①交通和通讯加强了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及思想观念,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质量。②交通的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加强,加快信息的传递,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③另一方面也造成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大众报业的发展1、历史渊源: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汉朝,官办)2、近代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①物质条件---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社会急剧变化,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③传教士办报潮流的推动;3、近代大众报业的兴起和发展:A、1873年,《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B、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近代大众报业发展的影响?①成为宣传政治的工具;②宣传教育,启迪民众;③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通俗性报刊);(2)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产生与20世纪20年代初B、国人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A、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英美报商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上海)。D、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C、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2、电影:A、发展过程:1896上海“西洋影戏”,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B、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快速发展(导演、明星、优秀作品)3、电视:20世纪30年代问世发展过程: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渔光曲》于1934年6月在上海引起轰动,连映3个月,主题歌《渔光曲》哀婉动人,成为传唱一时的流行歌曲。1935年2月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本片根据张乐平的同名漫画改编而成。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之际,该片被评为“我最难忘的百部中国电影”之一,王龙基扮演的三毛被评为“中国电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之一。该片在海外也同样受到欢迎,例如1981年在巴黎6家电影院连演60天,轰动巴黎。该片荣获葡萄牙第12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意大利第14届季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奖。(3)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原因: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2、出现: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3、发展:2003年上半年用户达到6800万户,居世界第二位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P63A、互联网目前已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B、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民众提供更便捷服务。C、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炒股、网银、网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广泛(远程教育、网游等)D、总之,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1.(2008宁夏,29)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2.(2008宁夏,32)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3.(2008江苏,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BDA•四川卷)19.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如图。这反映出•A、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B、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善•C、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效显著•D、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江苏卷)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答案:D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7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