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24高三历史课件
专题三:中国思想发展史考点扫描近年来中国思想史成为考查热点。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共中央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应对形式的发展。所以对于古今历史上的思想解放的内容一定要高度的关注。思想史内容易与政治结合,可用政治中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现象与本质、理论与实践关系原理去解释某种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现象,尤其是儒学在21世纪的发展和走向问题,而这些又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研讨的热点之一。复习目标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佛教思想和道家思想对儒学思想发展的影响。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4、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5、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其中国化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6、了解三民主义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概述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的深远影响。认识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一)各派主要思想主张1、老庄与道家老子: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庄子: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产物;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现象。2、孔孟荀与儒家孔子:“仁”的学说;“礼”的思想;以德治民;主张改良;教育思想;“五经”。孟子:主张施行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荀子:唯物思想;“制天命而用之”。3、墨翟与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知识连线4、韩非子与法家韩非子:历史发展观;按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二)认识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实质及影响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动,旧的思想观念被打破,需要思想理论上的重新认识;诸子百家争鸣是思想领域对种种历史的、现实的问题斗争的反映;各个国家的政治变革与相互竞争也需要理论指导;“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聚徒讲学之风大盛,自由的学术风气使各个学派得以发表自己的政见和主张;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天文学的发展,为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论据,使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实质: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中的必然反映。影响:促进学术文化的繁荣,开创了思辩、讨论的学术风气,形成了一系列哲学流派,影响了后世文化的发展;各派学说,为不同阶级、阶层服务,各取所需,有的成为诸侯国改革变法、立国发展的理论基石;“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前奏,又促进了社会变革的进一步发展。2、儒、法、道家思想的特点这三派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倡法治和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分别适用不同的情况。事实上到了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采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的统治模式,影响深远。二、传统中国文化主流思想--儒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形成和发展春秋末期产生战国时期初步发展两汉官方化、神学化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与其他文化相互批驳与渗透)宋元明清时期理学化新文化运动的批判(二)认识1、儒学为什么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其一:其思想内核是一切剥削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共同需要的理想武器,在根本上都是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宣扬天命的天人观念;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其二:儒家的人世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面目。汉代儒学;宋明理学(“三教合流“;又保持自身的根本特质和立场)。2、在现代社会,儒学具有哪些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近代中国的思想发展历程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侵略的逐步加深,中国的思想界围绕着“向西方学习”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先后涌现出许多思想流派。1、鸦战期间:林、魏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洋务运动: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3、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4、19世纪末: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5、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6、20世上半期: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中共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开始逐步形成。(二)认识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主要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上。(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为指导,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新文化运动兴起,构成了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3)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经历了“学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思想历程。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学习西方的历程:器物制度文化甲午战争失败宣告单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说明了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样也不能挽救中国;中国人最终选择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推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民主和科学的提倡,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呼唤五四运动到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强大的思想武器。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主要成果(1)三民主义形成过程、内涵、影响。(2)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内涵、影响。(3)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内涵、影响。(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影响。2、认识(1)重大理论成果产生的深远影响(2)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中国化,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并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才能化作革命和建设的内在需要,才能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之途,实践证明把马克思主义神圣化、教条化必将导致中国革命和建设受挫。(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伟大的三大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中国怎样进行革命?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1、(2005江苏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2005文综二19)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天下郡国利病书》D、《坤舆万国全图》连线高考BC3、(2005文综三12)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首都的神仙体系。其中吸收了A、佛教教义B、法家思想C、墨子学说D、《神灭论》的观点4、(2005文综三13)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AA5、(2007年广东卷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6、(2007年宁夏卷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取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AC•7、(2008四川高考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8、(2008广东高考24)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CB经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异常繁荣。1、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它(1)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2)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3)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4)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1)(2)(3)B(1)(2)(3)(4)C(2)(3)(4)D(1)(3)(4)2、墨子、商鞅、韩非思想的相似之处是A反对兼并战争B主张互爱互利C反对奴隶主贵族特权D主张中央集权3、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A频繁的兼并战争B井田制的瓦解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D社会大变革BCD4、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西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其指导思想分别接近下列哪些学派A儒家、道家B法家、道家C法家、墨家D儒家、墨家5、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A封建制度日趋完善B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C“仁政”最终取代“法治”D封建统治思想日渐成熟6、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但北周武帝曾一度灭佛,范缜著《神灭论》斥佛,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A佛教不符合少数民族风俗B危及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C佛教与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冲突D寺院经济的存在影响了政治统治BDD儒学是我国封建统治思想,从其形成、到统治地位的确立、再到朱熹理学的盛行,其演变经过了三个时期。7、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称为“孔孟之道”,其核心是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B“五经”《诗》《书》《礼》《易》《春秋》C“三纲”“五常”D“宽刑薄赋”“休养生息”8、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董仲舒倡导的儒学的核心是A尊儒崇法,大一统B阴阳五行,加强法治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崇尚清谈,无为而治9、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理是万物本原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心外无理”“致良知”ACD
本文标题: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24高三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8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