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09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高三历史课件
2009年周年热点专题《七子之歌——台湾》闻一多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美丽的宝岛台湾日本末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向中国受降官鞠躬缴械、签字盖章,从而结束了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对台湾50年殖民统治的历史。陈仪则以中国台湾省行政长官的身分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受降,从日本末代台湾总督安藤利吉手中接过了降书。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携手共进,戮力同心,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更是迅速转暖,直接双向三通也成功实现,尽快实现军事互信、减少不必要的对抗和摩擦,已经摆在两岸当局的面前,这都是除台独分子以外的两岸人民所乐见的。台湾问题成为复习热点的原因■时政热点:《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更是迅速转暖,直接双向三通也成功实现■高考特点:不回避热点,史鉴功能台湾问题复习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专题知识的达标度■专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专题知识的纵横联系■专题中应注意的政史结合、史地结合专题知识的达标度一、台湾岛对中国大陆的意义一、台湾岛对中国大陆的意义1、台湾对大陆中国——如鲠在喉(1)台湾的基本数据:面积35989.76平方公里;人口2300万,其中98%是汉族。截止2005年2月份外汇储备:2466.3亿美元。(在2005年2月全球外汇储备排名中,日本8405.6亿美元,中国大陆6099亿美元,台湾、韩国、印度、俄罗斯和香港,分别名列第1-7名。最新资料:截止2006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853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台湾人均外汇储备10723美元。2005年中国大陆人均外汇储备469.15美元,以2006年最新数据计算,人均656.69美元。日本人口:127776000人,人均外汇储备6578.3美元(2)台湾的社会现状有自己完备的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外交等系统,而且运行得比较成熟。台湾的外交不被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的正式承认。台湾的政治系统、军事系统、经济系统和教育系统均不落后。政治体制上,台湾采用较为充分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非常高。文化方面,保留更多的中华文化传统,西方文化影响更直接,全球化程度更高。情感归属方面,与大陆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台湾人现在都已经老去,新生代的年轻人基本都是台湾土生土长,对大陆的情感归属越来越淡漠。古代台湾的别称:夷洲(三国)——流求(隋唐)——琉球(元)——小琉球(明)——台湾(清)一、台湾岛对中国大陆的意义1、台湾对大陆中国——如鲠在喉台湾岛在太平洋的位置台湾——中国走向广阔大海的门户与咽喉台湾——政治价值:分裂的中国,残疾的巨人。台湾——军事战略价值:外国敌对势力牵制中国的一枚地雷。祖国统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三国时,台湾称夷洲,230年,吴国孙权派卫温到夷洲,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吴国丹阳太守根据将士们见闻,写了《临海水土志》,介绍了台湾的地理、风俗、民情。(2)元朝政府正式设立澎湖设巡检司,自此,台湾归中央政权管辖。(3)清朝康熙帝时,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台湾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二、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4)1943年、1945年中、美、英分别发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规定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5)《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对台湾归属的规定完全具有国际法的效力和意义。(6)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得到国际公认.(7)中美分别于1972年、1979年、1982年发表的《上海公报》、《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美方都承认一个中国及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原则。(8)新中国成立以来,同160多个友好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建交公报中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三、多灾多难的台湾1.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对台湾的侵略(1)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l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归。(2)鸦片战争中基隆遭受到英国的侵略。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中,台湾、淡水被辟为通商口岸。(3)1884年,法国侵犯台湾。(4)1895年,腐朽的清政府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使得1895—1945年台湾被日本长期侵占,它迫使台湾和祖国隔离数十载。(5)美国l950年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2.中国人民为保卫台湾而进行的斗争(1)清初,郑成功1661年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3)中法战争期间,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军进行淡水保卫战,击退法军,台湾军民的抗法斗争得到了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军民的物资接济。(4)《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割地求和,斥责清政府投降卖国。台湾人民发布檄文,进行抗议示威,组织义军,誓与台湾共存亡。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1、台湾问题的由来①台湾问题是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的结果,蒋介石在内战结束后,败退台湾,并在美国的支持下与大陆对抗,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分离的状态;②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的全球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从所谓的反共全球战略及国家利益出发,不遗余力地孤立和遏制新中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第13航空队也进驻台湾,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③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岸关系是“国与国关系”的分裂言论,美国仍强调坚持《与台湾关系法》。陈水扁上台以后,延续李登辉的分裂之路,但2008年台湾大选,马英九上台,直接双向三通成功实现,两岸关系迅速转暖。2、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国内法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②《反分裂国家法》明确规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决不允许“台独”。国际法①《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北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②《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③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④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从国际法角度可以看出,在1945年后,台湾业已归还中国,不复存在主权问题,目前存在于海峡两岸之间的统一问题,在性质上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内政问题,而不是国际问题。同时,国际社会公认“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早被确认了的,具有国际法的效力,任何要将台湾从中国领土分割出去的做法和主张都是违反国际法的。3、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核不扩散问题、导弹防御问题、贸易问题等。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发展始终受台湾问题的制约。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中国的内政,但其形成的背景及以后的发展都与美国相关。(1)从历史上看: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的反共反华基地,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末,美国支持台湾与中国对抗,甚至直接对该地区武力介入,阻止中国武力解放台湾;②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从现实看美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将直接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鉴于美国在对台湾问题上认识的变化,中美达成三个联合公报,成为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美国认为中国对其构成挑战和威胁,因此台湾问题便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总之,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其霸权利益的需要,美国在不断地调整其对中国和台湾地区的政策。4、台湾回归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有利因素①改革开放,国力增强;②“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③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④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⑤“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不利因素: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发展与猖獗;某些反华势力的干涉5、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交流频繁的原因: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有政策措施,促进了和平交流③“一国两制”构想在台湾岛内外逐渐引起强烈的反应④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6、中国的完全统一必将实现。原因如下:(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等相同;(2)“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3)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4)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统一方针和政策,如“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本原则确保完全统一;(5)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统一并以统一为历史主流的伟大民族,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渴望祖国完全统一,岛内分裂势力不得人心;(6)港澳顺利回归,繁荣稳定,成为“一国两制”的范例。专题知识的纵横联系一、评台独分子关于“《马关条约》让台湾脱离中国,是台湾不幸之中的大幸”的观点《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台湾割让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进一步破坏了国防、海防,便利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台湾带来了灾难:割占台湾的目的是掠夺,把台湾变为日本的原料市场和销售市场,使台湾成为日本殖民地达半个世纪,破坏了台湾经济,造成贫困和落后;上述观点是对历史的歪曲,严重伤害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实质是对祖国的背叛,充分暴露了他们分裂祖国,要求台独的行径。二、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国人民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之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决心1)武力解放台湾1949年3月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向全国人民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1954年9月2日人民解放军第一次炮击金门。2)和平解放台湾1955年4月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召开期间,周恩来发表声明表示,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和远东紧张局势问题,特别是缓和台湾地区紧张局势问题,由此促成了中美大使级会谈。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
本文标题:09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高三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83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