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64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历史选修6人教版精品课件23份
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一、古代建筑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后期至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建筑的成型期秦汉至三国时期,我固古代建筑进入成熟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建筑进入了对外来文化的摄取期。隋唐至辽,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高峰阶段宋金元,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低落阶段明清时期,我国的古代建筑走向了最后一个高潮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首先,以宫室为主体建筑,注重平面布局。以木架结构为主,建筑风格多样化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第二个特点。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优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的彩画装饰。第二节故宫与古代宫殿一、古代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夏代国王桀已修建“琼宫”和“瑶台”。商朝,纣王在朝歌(河南安阳)建有高大而豪华的鹿台。秦代公元前212年建阿房宫。汉代的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洛阳北宫和南宫。唐代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明清时期北京故宫,沈阳故宫。二、古代宫殿建筑的杰出代表——明清故宫1,建筑过程: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2,建筑规划:“前朝后寝”、“左祖右社”3,主要建筑: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故宫“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这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殿高36米,宽63米,面积为2380平方米。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诞辰以及春节、冬至等庆典,均在此举行。中和殿在太和殿后,是故宫“三大殿”之一。该殿是一座单檐攒尖顶的方形殿。每边21米,各三间,走廊列柱20根,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等的朝拜,每逢各种大礼的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阅览奏章和祝辞。保和殿位于中和殿之后,是故宫“三大殿”之一。清朝每年除夕和元宵,皇帝在此宴请王公贵族和文武大臣,到乾隆年间,把三年一次的殿试由太和殿移至这里举行。保和殿东西两侧的庑房现改为历代艺术陈列馆,陈列有从原始社会到清代约六千年的中华艺术瑰宝。乾清宫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殿中设宝座,上有“正大光明”匾,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及平日处理政事的地方,雍正以后搬出。每年元旦、灯节、端午、中秋、冬至、万寿等节,按例在此举行家族宴,另外皇帝死后灵柩停在此殿。交泰殿交泰殿在乾清宫后,是明清时为皇后举办寿庆的地方。殿内存玉玺25块;西侧陈设乾隆年间造的自鸣钟;东侧为铜壶滴漏,清世祖顺治禁止内官干预政事的铁牌也立于此殿。坤宁宫坤宁宫在明朝时是皇后的寝宫,又叫中宫,顺治年间仿照沈阳清宁宫重建,同时将西暖阁改为祭神的场所,经常在此举行朝祭、夕祭、春秋大祭等;东暖阁则作为皇帝新婚的洞房,清朝的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帝都在此举行过大婚。4,建筑特点:外型开阔雄伟,内部修饰富丽辉煌,具有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是精美奇巧的东方建筑的典型代表。故宫角楼红墙、黄色、琉璃瓦、白色玉栏杆严格遵循礼制,在建筑布局上突出强调主要建筑、讲究对称布局。注重通过院的运用、建筑形体的对比以及空间布局的变化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第三节明十三陵与古代陵墓一、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陵墓建筑一般分为地上与地下两部分。地下部分称“地宫”,主要安置棺柩。地上部分称“享殿”,是环绕陵体而建的、供后人祭祀用的建筑。秦始皇陵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墓。唐十八座帝陵中,除献陵、庄陵、端陵和靖陵建造在平地外,其余十四座都采取了“依山为陵”的建筑方式。以昭陵和乾陵最为著名。明十三陵和清东陵、西陵。清东陵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以及慈禧,西陵葬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二、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明十三陵的建筑布局长陵陵园和定陵地宫是十三陵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第四节万里长城与城防建筑一、古代城市规则和城防建筑我国早在西周时就出现了完整的城市规划理论,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开始走向制度化。《考工记》详细地记载了西周营建都邑的准则。城内设南北走向与东西走向的道路各九条,而且每条道路的宽度要容九辆车子并行。天子住的宫城为都城的中心,其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前面是朝廷,背后是商业集市区,即所谓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东周时期,在城市空前发展的基础上,城市规划理论又有新的发展,出现了以自然地形灵活布局的规划内容。如《管子·乘马》中所载:“凡立国郡,非于大山,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距,道路不必中准绳”。唐代是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高峰时期,国都长安城的建设集中地体现了这时城市建设的巨大成就。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期,除了明成祖时的北京城得到大力兴建外,明太祖时南京城的建设规模也很大。二、世界著名的防御建筑工程——万里长城1,修建过程2,长城的作用与特点长城是一个坚固而系统的工程。以明万里长城中保存最完整和有代表性的八达岭长城为例,其结构合理,防御设施完备。山海关长城具有极高的建筑技术与艺术水平。这主要体现在“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筑城原则上。
本文标题:64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历史选修6人教版精品课件23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8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