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历史高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PPT课件15份
12345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同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的组织形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例1:(2011·浙江文综)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解析】D。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空间限定“北平”这说明会议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因为1949政协会议决定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由此排除A项。1949年政协会议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开始筹备,准备比较充分,并不匆忙,排除B项;从材料可知除了穿“工装”的工人外,还有其他社会各阶层,普通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代表具有广泛性。排除C项,故选D项。练习:(2011·三明市高三质量评估)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的“协助”、“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等信息不难判断,1954年政协已不再是临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而是转变成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机构。答案:C10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主要有:目的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区域自治与民族自治相结合的制度;特别行政区自治是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赋予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11的制度。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的自治程度要高于民族区域自治,比如特别行政区拥有自身所特有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没有此特权,仅可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只需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而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则需法定机关批准;特别行政区可以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无此特权。例2:(2011·龙岩高三测试)根据中国国情,我国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解析】B。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主权,是中国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性质;经济特区不能与政治特区等同,其仅在审批问题上有优惠政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依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特别行政区是按照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理论设立,具有高度自治权,与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同,是资本主义制度,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因此,A、C、D是叙述三者中某个的特点,B项才是三者的共同点。练习:(2011·福州高三测试)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A.①②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据此本题①②④项说法正确,第③项“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说法错误,少数民族自治权是指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答案:A16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本质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形式上看有某些相似之处,都属于代议制度范畴,但是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要注意从民主政治制度的各要素比较其差异。(1)经济基础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议会制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17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2)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权力主体是人民。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西方议会制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由竞选产生,维护资产阶级利益。(3)二者的权力和活动原则不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有权组织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人民代表大会除了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外,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处于全权性的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西方议会制一般按照三权18分立的原则组织起来,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相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4)二者代表的阶级本质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议会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根本区别。19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比较从历史条件、意义、性质、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1)性质:都是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但后者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历史条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国民党政府被推翻、新中国成立时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是在人民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情况下,由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并颁布。(3)内容:两者都确认了相同的领导力量与国家基础,但前者体现人民民主原则,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后者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4)意义:《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2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A22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西藏自治区196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A。232.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B24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它到1954年才正式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而题干中的时间是1949年,所以A、C、D的说法都是错误的。253.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A.体制改革B.拨乱反正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B此题考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巨大影响。264.以下图片反映了我国新时期“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的有()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B27刘少奇追悼会不属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排除①;第五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于1978年3月,而“新时期”是指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时期,排除②。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285.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29宪法是在广泛征求人们意见和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306.美国权威杂志《财富》曾在1995年预言,回归将令香港死亡。而13年后《时代》周刊承认其姊妹杂志《财富》当年报道错误,更承认香港比从前更有活力。“香港比从前更有活力”的主要原因是()A.港人的爱港精神B.香港加入APECC.“一国两制”的保障D.港人治港的高度的自治权C31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重要影响。“一国两制”是保持和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政策保障。
本文标题:第13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历史高考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PPT课件15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9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