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资源1
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教材分析:该课时探讨的是我国明清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看:明朝统治者侧重防御,清朝统治者更重视怀柔政策,由此形成了“明修长城清修庙”两种不同的边防局面。避暑山庄的修建、达赖和班禅封号的册封,都表现了统治者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和态度;明代实施的“改土归流”、清代对某些少数民贵族叛乱平定的举措,都有力地表现了明清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采取的积极措施。这些措施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清朝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粉碎准葛尔贵族割据势力、漠西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明清的“改土归流”、清朝台湾府的设置等史实;掌握明清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差异和清朝的疆域;充分认识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览、分析历史图片的能力;评价少数民族领袖人物的能力;以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态度。三,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把明清时期对边疆地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进行的斗争。清朝前期辽阔的版图及其行政区域的划分和管理确定为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根据(知识特点、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或理解能力)确定明清对待少数民族政策的差异。为本节难点。四、说教法:(注重启发式、讨论式,实现因材施教)五、说学法: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对**知识将分别采用(材料分析法、读图发现法、归纳总结法等等)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为落实教学目标将着重做好以下练习:对重点知识通过填空、连线、材料、表格、选择、读图等进行训练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播放《爱我中华》歌曲。提问:这首歌名是──?歌词中唱到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组成的?从哪一朝开始我国就是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承接:她是从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逐步巩固与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专门来探讨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在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上是怎样处理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如何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新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板书)展示明清疆域图:学生活动:学生上演指出地图上的东、南、西、北;西北、西南等方位,并说出分布在“北、西北、西南”三方主要的少数民族名称。(如:蒙古族、维吾尔族回部、藏族等)承接:在这三处的民族问题和关系上,明清两朝分别是怎么处理的?播放《长城》影视材料片段:问题设计:明代统治者在处理与蒙古族的关系上采取什么措施?(修筑长城防御)承接:为了防御蒙古族、女真族的南下扰乱。明政府修建了西起嘉峪关,东至辽宁鸭绿江之滨,全长6300多公里长城。明后期,蒙古族分为三支,其中一支向西迁移,直到欧洲伏尔加河下游,在那里他们生活的怎样?展示资料,请同学看:(资料──土尔扈特部明末清初时属于我国蒙古的一部分,后来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生活。受沙皇的统治,但他们决不服从。1771年,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一边战斗一边前进,在缺粮挨饿、疾病流行的折磨下,历时半年,历尽千难万险,付出人员减半的巨大牺牲,终于踏上了家乡的故土,投入了祖国的怀抱。)设问:他们的回来,大清王朝的态度如何?请看录像片段。播放录像:《土尔扈特部的回归》学生回答(大清态度):非常欢迎,设各种礼仪接待,场面隆重、壮观等。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展示地图,指出西南方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最主要的是──?(主要是藏族),明清的中央政府对他们是怎么处理的?明朝:展示“改土归流”的资料:“土”──“土司”、“土官”即(少数民族的官职),“流”──“流官”,既中原地区的官职。“改土归流”:中央派“流官”代替少数民族的“土司”、“土官”,实行与中原地区一样的行政制度。承接:通过上述策略,加强了对藏族地区的统治。清朝:展示材料:清朝初年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到北京朝贺,受顺治帝的隆重接见和款待,并被正式册封为“达赖喇嘛”,授予金册和金印(金印刻有汉、满、藏三种文字)从此,“达赖喇嘛”这一封号开始具有政治和法律效力……后来康熙帝封另一位首领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称号,并赐金册、金印,确立了班禅的宗教地位。注:(达赖──海、喇嘛──大师,即喇嘛教对僧侣的尊称。班禅──大师,额尔德尼──珍宝)问题:材料说明什么──?学生回答:给宗教领袖封号(给宗教领袖册封)。承接:从此开始,历代喇嘛、班禅都要经过政府的册封。如果他们圆寂了呢?展示“金瓶掣签制”的资料和图,突出“驻藏大臣”。展示地图:在地图上指出“驻藏大臣”的位置,并讲述“驻藏大臣”,它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此后,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藏族宗教首领与皇帝见面的机会也多了,为了更好搞好与各民族的关系,清政府还有什么举措呢?我们跟随小强走走:展示《承德避暑山庄》全景图片、局部图片系列,提示学生注意──—场地规模、建筑风格?是什么地方等等。小强惊讶地问:“哇噻!哪里呀?”问题设计:谁为小强解迷团?学生回答:承德避暑山庄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承接:避暑山庄是用来度假、守猎的。但这里比较特殊。展示问题:(1)你觉得这避暑胜地有何特别的?(皇家园林气派、规模大,建筑多,宫殿的风格)承接:而且,清朝皇帝经常在这里接见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与他们联络感情,可见,她不仅是避暑的胜地,而且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它的周围还建有许多的建筑物。展示寺庙图片:(如:须弥福寿庙、普宁寺、普乐寺、普驼宗乘庙、安远庙等)这些寺庙融合了汉、藏、满、维吾尔族等民族的建筑风格。问题:(2)从图片看,清朝在民族关系上采取什么办法?(修庙)承接:我们可以用“明修长城清修庙”来概括。展示:“明修长城清修庙”艺术字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办法?清朝统治者有他们的想法,请看模仿绣:(学生角色扮演:──—士兵、将军。(士兵:“报告将军,长城的一段已塌陷,赶快派人去修呀!”。将军满不在乎答道:“塌就塌呗,想当年,太宗率领大军进军中原,入关时城门打开,大军长驱而入,灭了明政权,长城未起丝毫作用,国家只要强盛了,修不修长城都无所谓呀。”展示康熙帝的寺:“形胜故难凭,在德不在险”。乾隆帝:“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组织学生讨论:(1)清朝统治者是如何看待长城的?(保而不修)(2)明清两朝统治者在民族政策上有何不同?(防御政策,怀柔政策)(3)明清两朝政府在看待长城作用问题上看法不一,而今长城依然屹立在东方,你又该如何认识它的作用?学生回答:(发展旅游业,中华民族的象征,民族精神等)承接:从以上内容看,清朝采取怀柔政策,但对分裂势力决不手软。展示地图:西北方,准噶尔部和回部位置。承接:准噶尔贵族在沙俄的支持下,企图从祖国分裂出去,康熙帝三次亲征,打败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后来维吾尔族贵族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定。对这些反叛势力,清政府毫不留情地把他们粉碎。显示出清王朝的刚的一面,具有大清王朝的威力。可见,清政府“恩威并施”。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总结:(边讲边逐步展示板书:)无论明还是清,是恩还是威,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今天祖国的伟大基业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如大清帝国,疆域在当时的亚洲最大,祖国今天的疆域就是清朝奠定基础的,希望各民族永远团结,共同奋斗,希望我们祖国的明天会更好。3.课堂小结:(回顾小结、指板书小结、媒体展示脉络小结、学生自我小结等),并指出重、难点。4.巩固练习:(此步有无可根据教学过程调节)5.作业设置:板书:
本文标题: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资源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94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