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模式2必修2全套课件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材料一、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中在反革命势力之下,既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30日,恐怖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勤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材料二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材料三1918年5月,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1919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进攻;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问题情境1: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怎样的形势?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1)政治与军事上:反革命势力猖獗。(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问题情境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特点是什么?3、内容(1)农业:(2)工业:(3)贸易:(4)分配: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特点: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问题情境3:阅读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部分,思考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一“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四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材料二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搜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5、评价政策的必要性。(1)它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而采取的非常措施。(2)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1)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制,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2)国家取消商品生产,实行平均主义的配给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3)因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概况:时间: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目的:解决危机,稳定政权3、内容:新经济政策是相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的,这一政策“新”在何处呢?(1)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粮食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2)工业: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工业方面的措施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有利于利用外资与技术。(3)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允许自由贸易使农民获得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促进了商品流通;(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3、内容:问题情景4:新经济政策是否要在苏发展资本主义呢?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管理方法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高度集中,行政管理。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4.实质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问题情境5:新经济政策给俄国社会带来哪些好处呢?你如何认识新经济政策呢?5、评价必要性:在严重的社会危机形势下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经济政策的调整(1)粮食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工业方面的措施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3)允许自由贸易使农民获得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促进了商品流通;(4)按劳分配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作用:积极方面:消极方面;领导人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问题情境6:什么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它是俄国及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即政治集权、经济集中、思想集控,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致命不足。“特定的历史条件”是指什么历史环境?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仍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三、斯大林模式1、背景:2、内容项目内容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经济体制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中工业,以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3、特点: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行政指令代替市场调节;名称时间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年---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三:苏联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农业却徘徊不前,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材料四: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材料二: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1)由材料一、二、三可知苏联工业化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但当时的苏联人很少有家用电器,为什么?思考:(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的现象,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读读想想: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你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问题探究4、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1)它的功绩主要有:①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称为工业强国。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表现在:•①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②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牺牲农民利益,造成农业生产长期停止不前。•斯大林模式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课堂小结“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史反思中国有没有实行过“斯大林模式”,与“斯大林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回答:(1)20世纪50-70年代末实行过。(2)启示:(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3)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问题探究1920年,农民契诃夫在火车站出售一小批粮食,结果应该是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B、他的粮食被没收C、他被指定到市场出售D、行为合法,没人干预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本文标题: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模式2必修2全套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9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