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历史中共各个时期的路线及其比较高三历史课件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中共各个时期的路线及其比较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中共在不同时期制定的路线,以及制定这条路线的原因,依据,路线的实质等问题。学习目标:一.民主革命时期1.土地革命路线:年起就对此问题进行探索,在1930年才确定了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革命主要是解决贫农和雇农(雇农是农村里的无产阶级)的土地问题,他们是土地革命的依靠力量;中农主要靠自己劳动,农忙时有少量的雇工剥削,是土地革命的联合力量;富农则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不是民主革命对象,但要限制其剥削,才能维护雇农的利益;中小工商业者也不是民主革命的对象,要发挥其所经营的工商业对发展根据地经济的积极作用,对其要加以保护;对农村地主的土地予以没收,分配给农民所有,从而彻底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达到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目的。制定土地革命路线原因与依据2.洛川会议:确立全面抗战路线洛川会议决定共产党在抗战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洛川会议通过了毛泽东提议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个纲领全面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主张,是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的具体化。洛川会议还制定了抗战的方针政策:在敌人后方放手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洛川会议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它是在抗日战争刚刚爆发,中国历史处于转折关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战争的正确纲领和方针政策,从而为全国人民及时地指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明确方向。全面抗战路线制定的原因及依据两条抗战路线的比较全面抗战路线(共产党)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依靠力量依靠全国人民并争取团结一切抗战的力量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日,依靠英美等国外援阶级利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国民党阶级利益抗战结果抗日力量不断壮大,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挫伤和打击了人民抗日积极性,丧师失地,阻碍抗战的胜利抗战前途抗战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人民大众为主体的独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胜利后中国前途仍然是一党专政,继续停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之中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条件: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苏联取得伟大胜利成为我国的榜样。时间:1953年。目的:把我国建成工业化国家。内容: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三大改造。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实质:使生产关系的公有制成为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影响: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①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业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与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矛盾突出,这就不可避免地把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到日程中来。②国际上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但二战后各国急需恢复元气,发展经济,短期内难以爆发大战。中国必须争取有利时机,加快工业化建设,增加综合国力。③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历史的必然。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①实行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政治斗争,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③我国已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国营经济,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和重要依靠力量。③已经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许多经验,这实际上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④已经积累了土改完成后的农村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许多经验,这实际上也成为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也为个体手工业的改造提供了借鉴。⑤从国际环境看,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侵略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只有苏联援助中国。苏联的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我国具有巨大的榜样作用。正是在上述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条件:特点:①实现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②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实现“一化三改造”,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实质:改造生产关系,解决私有制问题,即把资本家所有制、个体所有制改造成为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使公有制占统治地位,成为我国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成因:①实现社会主义是党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历史的必然。②吸取了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③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经济基础薄弱。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实质及成因: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存的路线,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对整个民主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是总路线的主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前提条件。只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总路线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内容及提出:首先是反右派斗争的影响。党认为反右派斗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其次,整风中,在一些农村、工厂也出现了生产迅速增长的新气象,使一些领导人误认为完全有可能以更高的速度进行建设。这些说明经济建设的方针与政治方针的密切联系。总路线的提出的背景从主观上讲,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人民的普遍的良好的愿望。从客观上讲,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否定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实际上是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总路线的基本评价及结果:总路线的颁布,使“左”倾指导思想更加膨胀,随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评价:结果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比较①1953年总路线的条件是:人民政府已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完成,即将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抗美援朝胜局已定,为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民主革命遗留问题已基本解决,人民政权巩固。②1958年总路线的条件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实现,我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结合本国建设实验,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使经济建设的“左”倾思想滋长,忽视了客观规律,背离了党的八大的正确方针。1.历史条件不同:过渡时期集中精力发展重工业,侧重于工业化这个主体,逐步实现三大改造作为两翼,力求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侧重于多快好省的“快”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高速度,反对保守,大炼钢铁,以钢为纲。2.侧重点不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国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同时完成了三大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由于工作过粗过急也遗留下一些问题。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党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工业以钢为纲,农业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家面临建国后最严重的困难。影响不同:经济建设总路线的制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启示: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党的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决定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1.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政治路线:中共十三大: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被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①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②人们思想的解放③工作重心的转移④杰出人物的贡献⑤中国的基本国情⑥解放发展了生产力⑦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原因:1、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A《共同纲领》B国民经济已恢复C过渡时期总路线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基本建设任务而言,所体现的基本特征是A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B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统一C发展科技教育与独立外交的有机统一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统一CD练习题3.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A.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C.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4.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于A、中共八大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5.下列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正确的有①“过渡时期”是指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③实质是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④主体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DD比较两个总路线内容特点忽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发展生产力与调整生产关系同时并举社会主义总路线(1958)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一化三改错误正确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中共各个时期的路线及其比较高三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00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