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历史各朝代的民族关系高三历史课件
专题一:考点3、各朝代的民族关系一、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1、秦与匈奴:派蒙括北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移民置县,修筑万里长城御其南下•2、汉与匈奴•①与西汉•a、西汉初期——“和亲”,贸易往来。作用:暂时缓和了匈、汉关系,但未真正解除威胁•b、汉武帝时--“战争”。作用:匈奴受重创,被迫迁徙漠北•c、汉元帝时--“和亲”,昭君出塞。作用:密切了汉匈关系,经济、文化来往增多,四十多年和睦相处。•②与东汉•a、东汉初年--匈奴分裂,南匈奴与汉人杂居,北匈奴仍威胁中原及西域•b、东汉前期——“战争”,窦固、窦宪先后出击匈奴。作用:北匈奴政权瓦解,威胁解除•3、汉与西域:•①与西汉•a、前138年和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时间、概况、意义)•b、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②与东汉•a、东汉初年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重新被匈奴控制•b、汉明帝时,班超经营西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4、秦汉与越族:•①秦征南越;修灵渠;置岭南三郡•②汉武帝时,在南越设南海九郡•5、汉与西南:汉武帝设郡县二、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1、与突厥:•①唐太宗大败东突厥,设都督府管辖•②唐太宗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③唐高宗大破西突厥,西突厥灭亡•④武则天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2、与回纥:•①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②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③回纥兵助唐平安史之乱•④唐肃宗开始,几次和亲•⑤回纥人来中原经商,部分贵族开始修宫殿定居•3、与靺鞨:•①8世纪前期,唐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②开元初,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4、与南诏: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5、与吐蕃:•①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和亲•②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册命”•③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和亲•④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长庆会盟”三、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对峙,封建生产关系传播,民族大融合)•1、与契丹:•①宋太宗两次北伐,结果失败,宋由进攻转向防御,确立了“守内虚外”的政策,把主要力量转向对人民的防范与镇压•②澶渊之盟(1005年)•a、背景:1004年,辽军逼近东京,宋真宗亲征,士气大振,辽提出议和•b、内容: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c、影响:“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困难;使宋辽边境安宁,双方贸易兴旺,加强了汉族与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2、与党项:元昊称帝后与宋不断交兵,双方损失很大,元昊请和(1044年)•①内容:•a、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其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b、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c、重开边境贸易•②影响:从此以后,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3、与女真:•①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②岳飞抗金•a、胜利原因:抗金是正义的战争,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较强;采取了联合北方义军的正确方针;其他抗金队伍的支持与配合•b、评价岳飞:岳飞的抗金斗争,维护了中原与南方的先进封建文化,维护了人民的利益,所以受到人民的尊敬。其忠君思想体现出时代的悲剧•③绍兴议和(1141年)•a、内容:规定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统治;南宋皇帝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输纳岁币•b、影响:确立了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c、评价:条约给南宋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但在客观上,使双方减少了战争,彼此获得一个较长时期的相对安定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友好交往四、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汉族迁居边疆、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入居中原与江南民,加强了民族融合•2、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在元朝时已被视为汉人•3、新的民族回族开始形成•4、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五、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蒙古(蒙古族)•①明•a、初期:相对安定,永乐年间,鞑靼和瓦剌接受明封号•b、中期:关系紧张,瓦剌骑兵曾直抵北京,明修缮长城抵御•c、后期:和平友好,鞑靼首领俺答汗接受封号,恢复封贡互市•②清•a、粉碎准噶尔部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南北,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和科布多参赞大臣•b、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1771年,渥巴锡)•2、西藏(维吾尔族回部)•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统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3、西藏(藏族):•①明•a、在乌思藏设立卫所•b、任用藏人担任官吏•c、建立僧官制度•d、西藏各教派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②清:•a、确立册封制度,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b、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管理西藏事务•c、建立金瓶掣签制度,加强清朝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4、西南•①明朝•a、实行土司制度•b、永乐年间,开始改土归流•②清朝•大规模的改土归流•a、条件: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b、意义:加强了清朝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5、东南(台湾)•①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②1684年,设置台湾府•③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六、新中国(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繁荣)•1、西藏和平解放•2、成立五个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地改革、民主改革•3、平等团结、共同发展,支援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附: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小结:•①从古至今存在的民族,如汉、维、彝、白、藏、蒙、满、羌等族;•②历史上有而后来消失了的民族,如月氏、匈奴、鲜卑、羯、氐等族;•③古代没有而后来逐渐形成的民族,如回族等。④现在少数民族的祖先•a、唐朝居住在西南的南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b、原来居住在色楞格河一带的回纥,后来改名回鹊,是维吾尔族的祖先;•c、靺鞨族原居东北,唐朝时分为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黑水靺鞨后来被称为女真,建立金国;明朝时期女真的一支建州女真建立后金,后女真改名满洲,辛亥革命后改为满族•d、青藏高原的吐蕃是藏族的祖先;•e、元朝时大批波斯、阿拉伯人迁人中国,与汉、蒙、维吾尔族人形成新的回族2、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大融合的三大高潮•①第一次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并形成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②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蜀国坚持搞好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汉族和山越族共同生产,开发江南;东晋时,匈奴、鲜卑、羯、氐、羌族内迁;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③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并且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3、民族融合主要途径:•(1)政府行为:•①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便利了民族融合。例如秦、汉、唐、元、明、清等朝代都设置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机构。•②中央政权的强制推行,移民政策加速了民族融合。例如秦始皇的移民政策,北魏孝文帝改革、辽阿保机的改革等。•③政权之间的战争与议和,推动了民族融合。例如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战后议和,开榷场进行贸易;文成公主入藏;俺答汗同明朝修好。•(2)民间行为:•①各民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抗压迫剥削的斗争,促进了民族融合。•②各族人民友好交往,经济和文化交流,深化了民族融合。•③民族间迁徙、杂居并互通婚姻,巩固了民族融合。4、中国历代疆域•①商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②秦朝疆域图: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注意:灵渠、长城起止点、南方三郡)•③唐朝疆域图: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注意:主要邻国、周边的主要少数民族、对外交通路线等)•④元朝疆域图: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疆、中亚地区(注意: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⑤清朝(前期)疆域图: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2、注意:我国封建王朝的疆域东部、东北部的变化相对较小;西部变化最大,西部疆域达至最远是在唐朝,已到咸海,最近是在秦朝,仅达陇西(今甘肃临洮南)5.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华民族是中华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一个多民族、一体化的民族实体。古代民族构成的演变经历了六个时期:•(1)先秦时期:•①炎黄融合,形成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族。•②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和兼并战争,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华夏族和周边各族的融合。•(2)秦汉时期•①秦始皇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北击匈奴,南平百越,移民戍边。促进边疆开发。•②西汉加强同匈奴关系,在西域、西南、百越地区设置机构,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3)魏晋南北朝时期:•①周边少数民族不断涌进中原,民族大迁徒冲垮胡汉界限。•②少数民族开始封建化,促进自身进步。•(4)隋唐时期:•①少数民族在边疆地区建立许多政权,促进边疆地区开发。•②由于交通发达,汉族和少数民族加强联系。•③中央政府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战争、和亲、册封、设机构等方式加强与周边民族的关系。•(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①民族政权对峙,民族战争不断,民族偏见强烈,民族隔阂严重。•②民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周边扩展,各少数民族先后完成封建话化。•③元朝统一后,逐渐形成族融合高潮,并形成新的民族——回族。•(6)明清时期:•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民族构成的变动相对固定下来,•②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尤其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③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前期最终奠定。•④各民族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各朝代的民族关系高三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0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