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历史课件孙中山的民主追求高三历史课件
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三民主义■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故居(广东中山市翠亨村)年轻时的孙中山(17岁)导入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1886年,孙中山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校学医,以后曾有一段时间从医。孙中山于1896年冬用英文撰写,后译成中文。书中记载了孙中山避居英国伦敦时被清政府驻英公使馆绑架、后得以脱险始末,为研究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史料。《伦敦蒙难记》广州博济医院导入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1894年11月,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成立(想像画)导入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职的誓词导入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导入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林则徐鸦片战争以来先进中国人救国的探索主张及其实践的结局如何?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曾国藩师夷长技以自强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康有为梁启超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三民主义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1889年,孙中山写了《致郑藻如书》,试图通过在香山县试行乡村改革,进而推向全国,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1894年6月,孙中山又写了《上李鸿章书》,想依靠清政府自上而下推行改革,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图为1894年10月和11月《万国公报》刊登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致郑藻如书》是孙中山改良思想的初现。他提出了改造乡村的三点意见:一是鼓励农民,发展农桑;二是立会设局,劝戒吸食鸦片;三是办学校、兴教育。1894年,孙中山给李鸿章上书,提出了一些治国的方法,主张“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上李鸿章书》是一套实行经济改革的方案,主张发展民族企业,抵御列强的冲击和侵略。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1894年11月,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成立(想像画)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于1896年冬用英文撰写,后译成中文。书中记载了孙中山避居英国伦敦时被清政府驻英公使馆绑架、后得以脱险始末,为研究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史料。《伦敦蒙难记》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1896年伦敦蒙难脱险后,孙中山在大英博物馆潜心研读各种书籍,并考察英国社会,认为西方存在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决心采用民生主义。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何为民国?美国总统林肯有言:“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此之谓民国也。何谓民权?即近来瑞士国所行之制: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孙中山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把民族、民权和民生等同于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类比成美国的“民有、民治、民享”。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亨利·乔治(1839—1897年)亨利·乔治(HenryGeorge)是美国十九世纪末期的知名社会活动家和经济学家。他提倡征收单一地价税的主张,曾经在欧美一些国家盛行一时,颇有影响。由于他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一切其他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达到他称之为“大协作”的社会,因此又被看作是社会主义流派的一种,即“单税社会主义”。他的《进步与贫困》一书(progressandpoverty),就是这种单税社会主义学说的代表作,先后曾译成各种文字出版,发行在二百万册以上,流传很广,在中国也有不小的影响。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进步与贫困》英文版和中文版书影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资本论》书影卡尔·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题词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三民主义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1905年8月20日,全国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这是孙中山日后书写的同盟会政纲条幅。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与新加坡同盟会会员的合影(1906年4月)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同盟会于1905年11月创办了机关报《民报》。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在《民报》第一号发刊词里,将同盟会的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图为民报发刊词。全文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三民主义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孙中山还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指定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善的国家。——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材料二: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款外债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根据材料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图为同盟会领导人黄兴(卧者)与《民报》汪精卫、章炳麟(左二、五)等人合影。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手改三民主义演讲记录原稿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成立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协统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图为门前挂有当时起义军十八星旗的湖北军政府外观。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沿途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呼。晚上,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月3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孙中山题词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文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就职时发布的宣言书南京临时大总统办公室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1912年1月2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孙中山、黄兴等参加临时参议院成立典礼。前排左起第三人为黄兴,第四人为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为了用法律形式把民主共和制度确立起来和防止袁世凯集权专制,于1912年3月11日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是该约法的部分条文。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领导了哪些斗争,结局如何?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听到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给列宁发去了贺电。贺电中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当时,社会主义的苏俄正处在帝国主义四面包围的危机时刻,列宁最早收到这份充满深情厚意的电报,十分兴奋,他认为“这是东方的光明来了”。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和俄国政府代表越飞在上海联名发表《孙越宣言》。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文越飞联合宣言(1923年1月26日)孙逸仙博士与苏俄派至中国特命全权大使越飞授权发表下记宣言。在越君留上海时,与孙逸仙博士为数度之谈话,关于中俄间关系,披沥其许多意见,对以下各点,尤为注意。一、孙逸仙博士以为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因中国并无使此项共产制度或苏维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况也。此项见解,越飞君完全同感。且以为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之成功,与完全国家的独立之获得。关于此项大事业,越飞君并确告孙博士,中国当得俄国国民最挚热之同情,且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二、为明了此等地位起见,孙逸仙博士要求越飞君再度切实声明1920年9月27日俄国对中国通谍列举之原则。越飞君比向孙博士重行宣言,即俄国政府准备且愿意根据俄国抛弃帝政时代中俄条约(连同中东铁路等合同在内)之基础,另行开始中俄交涉。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三、因承认全部中东铁路问题,只能于适当之中俄会议解决,故孙逸仙博士以为现在中东铁路之管理,事实上现在只能维持现况;且与越飞同意,现行铁路管理法,只能由中俄两政府不加成见,以双方实际之利益与权利,权时改组。同时,孙逸仙博士以为此点应与张作霖将军商洽。四、越飞君正式向孙博士宣称(此点孙自以为满意):俄国现政府决无亦从无意思与目的,在外蒙古实施帝国主义之政策,或使其与中国分立,孙博士因此以为俄国军队不必立时由外蒙撤退,缘为中国实际利益与必要计,中国北京现政府无力防止因俄兵撤退后白俄反对赤俄阴谋与抵抗行为之发生,以及酿成较现在尤为严重之局面。越飞君与孙博士以最亲挚有礼之情形相别,彼将于离日本之际,再来中国南部,然后赴北京。1923年1月26日孙逸仙越飞签字于上海据《外交月报》第二卷第一期(1933年1月15日出版)《孙越宣言全文与国共联合》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1924年1月20日至1月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图为会址——广州高等师范学校礼堂。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开幕式上发表演说,阐明改组国民党的意义。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节选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题词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2、新三民主义(1)提出背景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致力于探索新的革命道路。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1924年1—8月,孙中山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后成为广东大学一部分)礼堂演讲三民主义。图为演讲时的情形。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2)主要内容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旧三民主义新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课件孙中山的民主追求高三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01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