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历史课件戊戌变法高三历史课件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教学目标①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的表现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特点,意义③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派的思想④维新派成立维新团体,学堂,报纸和上书⑤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⑥戊戌政变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戊戌变法的原因,进程,意义难点:康梁维新派的思想和变法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和课堂导入导入:严重的民族危机使维新派进行系列维新变法活动,推动了戊戌变法高潮到来。板书提纲和讲述新课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⑴民族危机的加深1军事上: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2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①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②割地----破坏我主权完整;刺激列强瓜分野心③赔款---加重人民负担;列强控制我经济命脉④开埠通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地⑤设厂---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阻碍民族资本发展①政治奴役性贷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借款时间借款对象白银附带条件1895.7俄法9896.8万两为海关税为抵押等1896.3英德9762.2万两英人控制中国海关1898.2英德1.1277亿两海关税等为担保,现在借款与清政府借款的区别①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②借款用于发展经济③借款合符国际惯例②修筑铁路:控制铁路交通动脉,伸展侵略势力③开采矿山:掠夺矿产资源,使民族工业畸形④开设工厂:资本输出狂潮,阻碍民族工业发展3政治上:①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②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原因①美国忙于美西战争②美军事实力不如列强③美国人民反战④美国为分享侵华权益内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中国内地全部开放影响列强形成宰割中国同盟国名时间租借地势力范围英1898新界威海卫长江流域云南广东法1899广州湾广东广西云南德1897胶州湾山东日福建俄1898旅顺大连长城北和新疆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⑵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原因①帝国主义侵略使民族危机加深②外债沉重、自然灾害严重引发财政危机③根本: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2措施增收节支①增加地丁银等额度旧税征收②加强鸦片税,商税征收,扩大纳官③降低官员薪俸,节省军费开支3结果使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①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③清政府放松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2表现时间类别厂数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甲午战争前商办53470722.4%官督商办、官办191620877.6%甲午战争后商办631246570%官督商办、官办18534530%3特点力量薄弱:数量少、资金少、规模小4发展艰难的原因①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②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5影响: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②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政治变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③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⑷早期改良思潮和康梁维新变法思想传播1早期维新派思想:19世纪70年代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影响③反省和总结洋务运动的失误和弊端王韬、薛福成、郑观应代表:观点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国外商战②政治革新学西方实行君主立宪③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影响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②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基础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没有付诸于实践2康梁维新变法思想1)康有为的变法思想①儒家社会发展三世说: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②《新学伪经考》:动摇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③《孔子改制考》:为变法制造历史根据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把儒家思想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相结合3)康有为变法思想形成的原因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②减少变法的阻力③康有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4)梁启超的变法思想:《变法通议》1896年①阐述变法图存的必要性: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自变自强,印度不变而为英殖民地!②阐述变法的方法途径:a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b学习西方文化教育制度:改革科学制度,培养有用人才c大力发展近代工业d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5)谭嗣同的变法思想:《仁学》1897年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6)严复的维新思想:《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世道必进—呼吁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符合天演进化规律⑸组织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政治团体建立①康有为在北京和上海成立强学会1895年8月②维新政党保国会成立1898年4月宗旨:保国保种保教二维新变法运动过程⑴维新思想运动兴起:①办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①上书:公车上书《上清帝第六书》②著书立说:《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③创办报刊:《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⑵维新思潮演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中外纪闻强学会国闻报时务报强学会时务学堂万木草堂保国会②成立维新团体:强学会和保国会⑶维新运动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③变法形势高涨:张之洞的《劝学》1百日维新的开始: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1898年6月11日2百日维新的基本内容:①政治:鼓励官民上书,举荐新政人才,精简机构;旗人自谋生计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②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倡私人兴办机器工厂,奖励创新发明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改革财政,创办银行,编制预算决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加③文化:改革科举废除八股京师设大学堂等,各地设中小学堂鼓励私人办学,派遣海外留学生创办报馆,学会,译书局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和传播西方科学技术④军事:撤绿营,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武器,新法练兵,添造兵船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挽救民族危亡3局限性:没有行宪法,开国会,设制度局4百日维新的意义:积极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进步意义。消极没有君主立宪,没有触动清朝统治的基础,改革不彻底,光绪与维新派有别⑷维新运动的失败: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1封建顽固势力发动戊戌政变的原因:①变法触犯封建顽固派的利益②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2新旧势力的斗争:①慈禧解除翁同和的职务,取用荣禄为直隶总督②(除陈宝箴外)高官对新法抵制或阳奉阴违③光绪革除礼部尚书侍郎职务,取用军机四卿④光绪笼络袁世凯,想争取美英日的支持3戊戌政变的过程:①9月15日慈禧训斥光绪②9月20日光绪接见伊藤博文③9月21日慈禧政变囚禁光绪帝④逮捕维新派和迫害戊戌六君子慈禧太后废除新法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变法的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②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③脱离广大人民群众④依靠没有实权皇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⑤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2戊戌变法的历史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道路是漫长坎坷3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①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②政治: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改革运动:希望变法实现独立民主富强,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③经济: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④思想: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的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课堂小结民族危机统治危机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思想传播维新团体形成思想运动兴起政治运动发展百日维新高潮戊戌政变失败失败原因历史意义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课件戊戌变法高三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01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