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历史复习辅导1高三历史课件
突出主干注重理解关注现实综合提高文科历史学科备考建议一、了解文综历史明确怎么考二、定位文综历史复习怎么做一、了解文综历史明确怎么考1.考查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事物论证问题探讨问题完成测试思维过程的能力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读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12.对比图5,从图6可以观察到的政治局势变化是A.“尊王攘夷”B.楚王问鼎C.三家分晋D.秦修万里长城20.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图4反映的战争是A.拿破仑战争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例题]06年文综测试卷Ⅰ北德意志同盟•政治机构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回答12~15题。•12.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全国Ⅰ卷39(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6分)(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14分)37.(3)展览三:20世纪的世界战争与人类文明以下是展览主题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胡锦涛1937年《国共合作宣传》公布;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运用所学知识,向参观者介绍这两个文献产生的背景,并说明其历史经验。(12分)(3)背景:日本法西斯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呼吁国共合作抗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战,根据两党协议改编红军。法西斯的侵略在初期得逞,加剧了同世界大国的矛盾。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英、法、美、苏、中等国走向联合。经验:意识形态不同的政治力量及国家可以团结合作,保卫和发展人类文明。☆“论证和探讨问题”综合运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论证和探讨问题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辨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政治: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思想文化: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12分)答:经济:自然经济没有发展科技的要求,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例题]政治: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文化:文化专制政策(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一、了解文综历史明确怎么考1.考查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2.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整体把握全国文综能力测试卷Ⅱ内容选择题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从遭受列强宰割到国家强盛的历程(12~15)工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各国工业化资金的来源有所不同(16~19)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的150多年来,社会主义运动在不断探索中前进(20~22)欧洲启蒙思想家与中国文化(23)主观性题10~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发展的差异、原因及启示(38,共32分)以铁路建设历程为题的近代、共和国时期的铁路交通建设(60分)(40①②③,共20分)全国文综能力测试卷Ⅰ内容选择题政治机构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12~15)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6~19)法国和德国是欧洲的两个大国,法德关系对欧洲的和平与安全影响巨大(20~22)14-17世纪欧洲和中国文学作品相同之处(23)主观性题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合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37,共32分)以开放口岸、开放政策为题的近代历史(60分)(39①②,共20分)一、了解文综历史明确怎么考1.考查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2.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整体把握3.历史主题凸显文明史的发展线索有关文明史的文综主观性试题涉及的主题典型试题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全国卷Ⅰ37题;中华文明共同创造各具特色的工业文明中外工业资金来源;英、美工业的发展;英美政治制度建设工农业文明的比较18世纪中外文明比较文明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近代中外思想借鉴;古代近代中外交往;文明史研究、论述的对象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重要类型的文明,因而有别于以国家、民族为研究对象的通史。文明国家民族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文明史根据生产力标准,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阶段。文明史注重考察文明的产生、发展,以及同一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形成的类型多样的文明。文明史特别重视考查同一时期不同文明在接触与交流,冲突与融合等过程中的发展。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依据材料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莱布尼茨和伏尔泰为何推崇中国文化。[例题]文综测试天津卷37题第(5)问一、了解文综历史明确怎么考1.考查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2.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整体把握3.历史主题凸显文明史的发展线索4.关注历史与当今社会现实的联系试题的主题体现历史与社会现实的联系2005年涉及内容2006年涉及内容中央在西南的政策(Ⅲ)华夏文化与各民族文化(Ⅱ)中美关系(Ⅰ)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四川)亚非国家经济合作(Ⅲ)法德关系与欧洲合作(Ⅰ)河西走廊的发展建设(Ⅱ)青藏铁路与地区发展(Ⅰ)民族主义问题(四川)社会转型时期的变革(四川)世界科技创新、中西科技(川)水利是农业命脉(Ⅱ卷)工业化的发展与条件(Ⅰ)农业发展问题(重庆北京天津)命题的六个关注: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公共事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国家现代化;关注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事物论证问题探讨问题完成测试思维过程的能力目标【例题】材料一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材料二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6分)(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12分)(3)指出材料三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4分)(4)依据上述三条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10分)(全国Ⅲ卷:河北、河南等省)归纳层次要点概括段落中心材料一(1)进攻的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2)防御的法军爱国主义情绪高涨民族正义战胜训练和装备材料二(1)国家掠夺欲望(2)国民战争狂想民族情绪被扭曲为狭隘和张狂材料三(1)战败任人宰割(2)斗争复兴民族民族精神成为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动力获取和解读信息•37.(共32分)答案要点(全国Ⅲ卷)•(1)法国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2)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3)独立、富强(或民主)。•(4)如:鼓舞人们争取民族独立的积极作用,引起民族间的对立和战争的消极作用。具有动态特征的综合试题问题提出历史背景、表现历史影响、评价地理环境、成因、发展社会现实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哲学总结一、了解文综历史明确怎么考二、定位文综历史复习怎么做要有概念意识例:计划经济计划指标由国家自上而下集中制定;囊括了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一切经济活动都纳入计划……强调“国家计划就是法令”,有关机关、组织和人员必须执行,否则就要负行政和法律责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特点优点弊端自上而下制定包揽一切经济活动具有法律效力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统一命令统一规划统一行动适应战争和落后的生产力水平;能有效集中人、财、物,短时间高速度实现经济发展目标难以避免主观性难以反映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压制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工人的创造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变化,日益阻碍经济发展【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美英苏中1.美:放弃中立政策2.美英:《大西洋宪章》3.美英对苏提供援助4.美英苏中等:《联合国家宣言》要有整合、简化意识要有问题意识:日本明治维新(民族振兴)(一)明治维新的背景1、明治维新的核心问题:民族振兴。2、为什么要振兴民族?国家落后、民族危机3、振兴民族的基础是什么?手工工场的发展、新型阶层和中下级武士4、民族振兴的绊脚石是什么?幕府统治----倒幕运动(二)明治维新:国家重构和国家建设领域针对的问题维新政策维新措施作用或影响政治封建割据、落后废除封建政治制度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经济落后土地改革、殖产兴业军事落后、民族危机富国强兵文化落后文明开化时局变化中共对策作用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武装镇压中共九一八后,蒋实行“攘外必先安内”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八七会议;三大起义;建立根据地;反围剿;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开辟了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发表抗日宣言;反围剿,战略转移长征胜利,转危为安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推动抗日救亡新高潮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参加谈判,促成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从内战到和平,从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对分析历史的几个主要观点的理解1.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2.以文明史观分析文明的演进与交融3.以现代化史观串讲近代化历程4.以整体史观整合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学习方法的应用训练阅读教材知识掌握思考程序理解相互联系建立框架结构归纳概括联系备考建议:方法一:准确理解历史概念梳理主干掌握重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封建君主专制集大权于皇帝一身皇帝对决策等权具有独断性皇位终身制、世袭制中央集权中央机构与皇权的关系地方机构与中央机构的关系皇权至高无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表现:汉初的七国之乱、唐末藩镇割据等历代措施共同点:分割地方权利,军、政、财权互不相属◇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表现:唐代宰相权力一分为三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清朝增设军机处等措施:集中皇权:分割相权→废除宰相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秦朝:一整套制度的建立西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隋唐:完善中央机构宋元:发展对地方的管辖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巩固对地方的管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适应社会化生产,减轻危机促进繁荣评价特定时间国家对特定问题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所有制、生产、分配持续的全方位干预表现时空1929年形成,战后盛行资本主义世界背景1929年经济危机的灾难性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化生产需求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演变,折射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①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复习辅导1高三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02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