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论艺术真实与美的关系摘要:追求理想与审美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创作中,艺术真实区别于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被广泛运用,借以更深切地塑造和表达美。因此,艺术真实的表现手法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时它的确为我们带来了审美的愉悦感受,它是为审美而生的。关键字:艺术真实审美历史真实艺术想象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想象和虚构之所以必须,是因为其补偿了现实生活难以实现和满足的欲望和理想。这种欲望和理想即是人们对美的追求,人类的艺术活动,如古代神话的创作则表现了人们心中美与理想的统一。但创作不是重演和还原,于是尊崇于艺术既要满足创造美的要求,又不能有悖于人们的现实经验的要求,对文艺创作的艺术真实衡量手段应运而生。艺术真实是相对于生活真实或历史真实而言的。历史真实是一种已然的真实,是一种力求客观的真实,艺术真实则是一种可能状态的真实,是以有限的艺术时空创生无限可能性的天地人生境界的真实,它带有主观规定性的真实,从而更接近人本身的经验性真实,这样的特点更方便于文艺创作对理想和追求的表达。一、艺术真实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古希腊神话和其中的英雄故事,甚至是天神的形象塑造都已各种文艺形式表现了出来,并且被人们接受和喜欢。天神的雕塑:强壮有力又富含文艺风采的阿波罗、活泼可爱的丘比特、断臂的维拉斯等等;还有古文化中的歌舞、头饰和耳环,这些无一不表示着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劳动、游戏、宗教、武术等,同样也需要艺术,需要追求美。生活中的人们总是丢弃自己一闪而过的思想或意念,但在读天才们所创作的作品时却总能在作品中发现自己曾经丢弃的思想,这便是艺术作品的不可取代性,“我们在一件艺术作品中认识到的东西,根本不是艺术语言所要表现的。”①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便是人们心中长久的理想,或是一闪而过的灵感的美妙,而这种美妙恰好符合人们的先验经验,使人们产生了共鸣,这便是文艺创作的价值所在。因此在艺术创作中,艺术真实对于人们追求美的活动是必要的,就如古希腊神话中英雄、天神的形象塑造必须符合人们的心理期待,符合人们的生活经验,有经验对其的可能状态的证实,才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喜爱。同时,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或历史真实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它并不是对立,而只是重构。伽达默尔说:“美的本质恰恰并不在于仅仅是与现实性相对和对立,而在于美可以不期而至,美是一种保证。真的东西也仍然不是远不可及的,而是我们碰得到的。”②因此,艺术创作者的才华便在此得以体现,他们将生活真实积累、升华,最终得出一个普遍的典型,一个艺术的真实,借以表现人们的心里期待和对美的追求。二、艺术真实在于给人美的感受英国诗人济慈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美国美学家桑塔耶纳说:“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因此,美的存在是需要人们感知的,是“因感知而存在”的。于是艺术真实创造了美,人们的审美体验使美存在,这是生活真实或是历史真实无法达到的效果。而审美体验的快感的产生原因是艺术作品的原型及其所蕴含的经验使欣赏者或阅读者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原型是人类共同心理情感和基本的普遍的人性的呈现,许多事实和现象证明了人类这种相通性和共同性。而文艺原型是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审美意识和心理情感的积淀,是一种心理体验的模式,也是一种关于美的模式。于是原型便是作家创造的美的载体,原型并不是真切的真实,而是一种概念,一种模式。中国古代文论也强调,艺术真实的最高境界应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因为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可能产生文学艺术,艺术的创造实质上是用生活材料来表达艺术家对人生的感受和思考;文学艺术是因为有了主体精神的灌注才拥有了生命的①雅斯贝尔斯著,鲁路译:《尼采其人其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71页。②笛卡尔著,王太庆译:《谈谈方法》,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72页。活力。这里的“神”和“生活材料所产生的主体精神”便是艺术作品的原型。文学和艺术的审美性也要求文艺创作要超越现实和表现理想,弗洛伊德认为文学幻想是“利用现在的某一场合,在过去的模式上,构筑一幅未来的场景”。③历史真实必定会消融,而艺术真实将已消融的历史真实以不同的面貌展现出来,给人们更多的解读空间和思考。这种重新展现是艺术创作者们对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的重构,欣赏者们通过作者建构的艺术真实来感受作品的氛围和思想,获得审美体验。如卡夫卡的《变形记》,虽然与现实真实大相径庭,但依然给人审美愉悦,并从中感受到生活真实的氛围,因而《变形记》比反应真实现实的小说更具有表现力和渲染力。而现在一些非艺术的“深入观察”与“较真”,只能葬送审美的感觉,消解艺术真实赖以生存的审美品格。如在历史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表现上,可以剪裁和重新组合历史真实,使其更具有表现力,更具有美感。以历史剧《关汉卿》为例,其史料和可考察的资料不多,作者只能凭这些零散材料来营造艺术真实,尽可能的还原艺术氛围,但如果拿“显微镜”去考察剧中的历史真实,别如考察剧作《关汉卿》中主人公吸烟叹气的情节,得出元代没有烟草,而关汉卿不可能吸烟的事实,这就太煞风景了。同时,张庚先生在《古为今用------历史剧的灵魂》④一文中,曾比较了取自同一历史题材的《三关摆宴》和《四郎探母》,两个剧目,写作年代不同,作者的思想倾向也不同,前者表现了国破家亡时的悲情大义;后者则弥漫着甘于被奴役的卑琐之情。这两种应是而作的写法,并没有被视为反历史。相反,因其不同的艺术真实的表达,更本质的传递出原材料所蕴含的历史含义的丰富性及不同写作年代的历史真实。因此,艺术真实并没有影响历史的审美性,艺术真实是为审美而生的。③弗洛伊德著,黄宏熙译,《创造性作家与白日梦》,见戴维洛奇编《二十世纪文学批评论》上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69页。④张庚,《古为今用------历史剧的灵魂》,见《张庚文录》(第三卷),湖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392页。参考文献:[1]《美学与艺术研究》(第三辑),范华明、靳晶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2]《本体与诠释-----美学、文学与艺术》(第七辑),成中英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3]《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4]《西方原型美学问题研究》,程金城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5]《都市学思-----文学问题》,杨文虎著,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0月第1版。
本文标题:论艺术真实与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0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