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怎样接受媒体的采访-《公共关系实务》
怎样接受媒体的采访主讲人:梁舞“世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因为再丑的女人,只要懂得打扮的技巧,肯花心思打扮自己,就会变成美丽的女人;同理,世上没有蹩脚的新闻发言人,只有不会应对媒体采访的新闻发言人。因此,运用正确的技巧来应对和接受媒体的采访,是每一位新闻发言人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技能。禅者与蝎子的故事一个禅者在恒河边打坐时,听到挣扎的声音,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蝎子正在水里挣扎。他伸手把它捞上来,被蝎子竖起的毒刺蛰了一下。他把蝎子放到岸上,继续打坐。过了一会儿,他又听到挣扎的声音,睁开眼睛一看,蝎子又掉到水里了。他又把它救上来,当然又被蛰了一下。他继续打坐,过了一会儿,他又有了相同的不幸遭遇。旁边的渔夫说:“你真蠢,难道不知道蝎子会蛰人吗?”“知道,被它蛰三次了。”“那你为什么还要救它?”“蛰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我的本性不会因为它的本性而改变。”这时,他又听到挣扎的声音。一看,还是那只蝎子。他看着自己肿起来的手,看看水里挣扎的蝎子毫不犹豫地再次向它伸出手来去。这时,渔夫把一个干枯的树枝递到他手上。禅者用这根树枝捞起蝎子,放到岸边。渔父笑着说,“慈悲是对的,既要慈悲蝎子,也要慈悲自己。所以,慈悲要有慈悲的手段。”这个故事的寓意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讲究技巧。如果把故事中的禅者看成组织的新闻发言人,把蝎子看成记者,新闻发言人为了主动宣传自己的组织或者澄清某种谣言不能不接受媒体的采访,而记者为了挖掘出更多的“料”,会不停的“蛰”他们的采访对象一把。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为了不被媒体蛰到,一定要讲究技巧。本讲将重点阐述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可用的各种各样的技巧,有了这些技巧,新闻发言人就能既“施慈悲”,又能很好的“保护自己”了。一、凡事预则立:接受采访前的准备《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以虞待不虞者胜。”其意思是说,有戒备的军队,抗击没有戒备的军队,必然战无不胜。应对媒体采访对于组织新闻发言人来说,既是一场“持久战”,有时也是一种“突击战”。新闻发言人在应对与媒体的“战争”,尤其是进行“正面交锋”时,制胜的先决条件是在平时就有针对性的对接受记者采访做好准备,在真正上战场的时候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应对自如,而不会在面对媒体时感觉“如临大敌”、“手忙脚乱”。(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了解记者和媒体的基本情况在接受记者采访前,首先应该了解的就是来访的媒体类型及其基本风格。现在主流媒体的类型有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五种。不同的媒体种类具有不同的风格和要求,新闻发言人在面对不同的媒体时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案。其次,应该了解采访的基本方式。采访的基本方式包括电话采访、面对面采访、网络在线采访以及书信采访等,不同的采访方式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媒体采访申请表编号:采访单位注:首次申请者请加盖单位公章并附记者证复印件,感谢合作!采访者职务手机办公电话传真E-mail采访地点时间时长采访题目采访原因采访对象拟采访已采访采访提纲问题1:问题2:问题3:采访形式(直播还是录播?问答式还是谈话式?)刊播情况刊播版面/时段:报道体裁:报道字数/时长:刊播日期:采访单位意见单位签章:不可接受采访的3种情况1虽然鼓励发言人抓住一切机会运用媒体传递自己的信息,但在有些情况下,必须提高警惕,尤其当你准备不够充分且记者不够友好的时候,不可接受采访。1、记者没有按约定给你寄来或传真来采访提纲,这时他也许正在准备一次伏击,不可贸然接受采访;2、你从记者口中第一次听说的事情,不可接受采访,那有可能只是传言、谣言、推测,或是记者片面引用别人的话。例如,有的记者会以这种方式请求采访你:“一位专家认为您前不久提出的那几点建议是一派胡言,我们很想听听您的意见。”如果你真想说两句也无妨,刚好满足了媒体需要争议、需要证实和反驳的声音的嗜好。你不必太在意那位专家说了什么,因为通过记者的复述,那些话很可能被放大了。如果你不想陷入争端,就不要接受这样的采访。3、突发事件发生后,你还没有得到前方信息和上级指示,不可接受采访。但是你必须告诉记者,多长时间后你将得到准确信息,并会在第一时间告诉记者。再次,也是最重要的,需要了解记者的大概类型和记者提问的大概类型,因为记者是采访中的最重要因素,不同记者的提问方式和关注焦点是完全不同的。新闻发言人只有充分了解记者的基本情况,才能提前做好足够的应对方案。加拿大学者巴里•麦克劳林在《麦克劳林教你应对媒体:与媒体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及技巧》一书中总结出记者的类型主要有六种:煽情派:供职于一些比较通俗的报纸、广播或电视栏目;主要报道一些令人尴尬的私人问题或情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匿名消息来源;夸大事实,并以此来吸引受众。理想派:推动个人、政治或社会议事日程;会根据个人需要来报道新闻;倾向于“黑白分明”的问题。消息灵通派:主要依赖那些通过很长时间建立起来的信息丰富的消息来源;下决心要找出真相;喜欢了解更多;受到同行的尊重。“跟风”派:让其他人来定义当天的新闻;不愿意让别人以为自己错过了当1李希光孙静惟著:《发言人教程》,第213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天的新闻;擅长报道一些快速轻松的新闻。专栏作家或评论家:为发表观点而索取报酬;会引起争议;目标在于探索“新闻背后的故事”;其价值在于他们具有在媒体上发表评论的资格;喜欢反应或是描述“草根阶层”的观点。“社区”记者:供职于小镇报纸、小型的电视台或是广播电台;比较关注自己所在的社区,有时会因此而放弃报道一些重要新闻;进行报道时不会那么咄咄逼人,也不会带有那么强烈的批判色彩。2新闻发言人在接受采访前,如果能够事先弄清楚记者的背景信息(记者供职的媒体、是否曾经与之接触、个性特点)、采访目的、主要采访内容、采访方式、报道态度等,就能针对采访进行具体的准备。新闻发言人在平时就应该多留意可能与自己有接触的媒体的风格,以及记住每一位曾经与自己接触过的记者的风格特点。了解清楚了记者的类型,就能针对记者的不同“口味”,“喂给”他们不同的“料”,达到双赢的效果。由于记者的类型的不同,必然导致记者提问风格的不同,新闻发言人在了解了记者的类型之后,要进一步了解记者提问的类型,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记者提问的类型很多,根据综合参考相关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集中类型:“掷飞镖”型:提这类问题的记者有自己的见解,他们有时也会像专家一样,讲上很长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像掷“飞镖”一样,每一镖都打在边沿上,但没有打中靶心。回答这类问题时,要争取提问者对主要信息的认可,简洁的回答其中的某些问题,以一种很好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连珠炮”型:这类记者在获得提问机会以后,就会像“连珠炮”一样连续问好几个问题,对于这样的提问人要善于抓住要点,回答的时候可根据发布的重点,有选择性地详细解答。“假定分析”型:这一类的记者总喜欢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要小心提防这一类问题,因为你在回答的时候会伴随很多的思考和推测,这样很容易将一些你不想公开的个人观点暴露出来。例如,2009年3·15晚会上山东移动由于将客户信息外泄被曝光,第二天2(加)巴里·麦克劳林著:《麦克劳林教你应对媒体:与媒体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及技巧》,刘祥亚译,第6-7页,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召开新闻发布会致歉,有记者问:“如果下次还发生客户资料外泄事件,你们该怎么办?”如果发言人回答:“如果再发生类似事件,就怎么怎么样……”就中了记者的圈套。“慢性子”型:有些记者由于自身语言风格的问题,喜欢用放慢语速的方法,来达到让发言人更清楚地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这类记者通常不会一下子提出很多的问题,但由于语速很慢,往往要表达清楚一个问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慢”记者也会不经意地给发言人提一些难题、可谓绵里藏针,面对这种情况,新闻发言人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更应注意记者提问的意图所在。“流浪者”型:有些记者似乎心不在焉,他没有试图去理解发言人讲的内容,甚至连听都没有听,就扔出一个或几个不着边际、离主题很远的问题。这中间有些人确实是不懂或者不敬业,但有些人其实资历很深,对事情也很了解,就是不爱听你讲;他们来参加发布会就是要问一个让你麻烦的问题。对于这种“流浪者”型的记者,最好的应付办法就是搭个桥,回到主题上来。“故作糊涂”型:这一类的记者通常会说他不明白某些事情,因此他就会在某个相同的问题上反复纠缠。而你一点都不要相信他的谎话。他对你的话理解得很透彻,他的目的就是让你说出一些自相矛盾的话,这样他就可以对你发动突然袭击。“新手”型:一些刚刚人行的新记者,或是刚刚接手一个新话题的记者,由于缺少经验,或对业务不太熟悉,往往会提一些没有思想性、没有深度或者不太专业的问题。对这类记者只要简明了并且有礼貌地处理一下就可以了,但注意不要用刻薄的话去伤害他们的感情。“狐狸”型:这类记者往往在发布会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花了时间去了解、分析新闻事件,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最善于巧妙地设下圈套,若一不留心就会掉进陷阱里。面对这类记者,发言人也不要感到头痛,要采取仔细、认真的态度、回答问题要把握适度。38种常见的提问风格及应答策略提问风格应答策略3资料来源:张东霞、刘江:《如何面对记者》,第54页,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萨特·斯图尔特著:《怎样和媒体打交道》,105-108页,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1)高高在上,欲加之罪;如:“你们从来都是掩盖实情,在这个问题上我相信也一样隐瞒了真实数据吧?”进行归谬,传递正面信息;如:“我想你既然来参加这次发布会就是相信能够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我不仅可以告诉你这个数据是真实的,而且还能够告诉你更多重要的信息……”(2)假设推测,传播谣言;如:“我听说……”、“有传言……”严辞更正,传递正面信息;如:“这是没有根据的,我所知道的是……”(3)填充背景,牵强附会;如:“几年前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次的情况也是同样的吧?”指出牵强之处,传递准确信息;如:“这次的情况与你所说的几年前的事情有很大的不同,这次的情况是……”(4)打断你的话提问。不要生气,保持微笑。(5)要求你对某事、某部门或某人做评论。用词谨慎,不谈个人观点。(6)问题含糊或多个问题。可以请记者再陈数一遍,也可以直接选择一个最容易的角度去回答;如果事先说明一名记者只能提一个问题,那么也可以选择多个问题中的一个去回答,从而留给更多记者提问的机会。(7)铺设诱饵,引君入瓮。如:“你在回答我的上一个问题时说到……这样推理的结果是……”这类问题通常是经过记者精心设计的,一般连环提出,这需要发言人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就能够预测到记者的意图;如果不慎掉入“陷阱”,回答出现漏洞,应保持镇静,立即澄清,或指出记者提问的误导作用。(8)先赞扬,后提问。首先表示感谢,之后保持清醒回答问题。注:引自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光著《发言人教程》第258-259页。新闻发言人在平时应该针对以上所列举的记者提问方式多进行练习,熟悉各类提问方式的应答技巧,在正式采访前最好与记者进行10-30分钟的交流,了解记者的提问风格及采访主题。这样在正式接受采访时,就能做到对答如流。其中,“狐狸型”的记者是最难应付的,但是这类记者也是最有水平的记者,新闻发言人如果能在接受采访前充分了解这类型的记者,在接受采访过程中,能在与其的“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充分锻炼自己。正如外交学院院长、前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吴建民所说:没有记者高水平的提问,就没有出彩的新闻发布。(二)、提前准备好点心:“点睛妙语法”在记者的稿件中,采访对象所说的内容是其主要的内容和参考之一,新闻发言人如果能够提前准备一些能够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语言,不仅可以为记者的稿件增光增色,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点睛妙语”选择诀窍:“点睛妙语”没必要弄得很高深,通用原则是“易懂、明快、有力”。所谓的易懂,指的是意思容易被人理解,要避免使用过长的修饰语和对方不知道或不熟悉的专有名词。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上就写到:“十个读者中有九个相信通俗易懂的文章才是真实的。”明快的表达,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可使用“差距之大如同白天和黑夜”这样能让人
本文标题:怎样接受媒体的采访-《公共关系实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0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