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输油管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方法
输油管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方法1.主要施工工序设计交桩→施工测量放线→修筑施工便道→施工作业带清理→运管与存放→布管→管道组对→焊口预热→焊接→防腐补口→管沟开挖→细土垫层回填→下沟→回填→三桩埋设→干线阀室清管、试压→地貌恢复、水土保护。2.运管与存放2.1.临时堆管场地选定应与主体施工单位及其他配合单位协商,避免占压其他单位的施工区域。2.2.临时堆管场地由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地形选定,施工作业带不包含堆管场地。地形特别狭窄和困难地段由于场地限制可适当增加堆管场的间距。2.3.堆管场地内应修筑运管车辆与吊车进出场的道路,场地上方应无架空电力线。2.4.运输防腐管时,防腐管与车架或立柱之间、防腐管之间、防腐管与捆扎绳之间垫橡胶板或类似的软材料,捆扎绳外应套橡胶管或其它软质管套。2.5.装车、卸车时应使用不损坏管口的专用吊钩,绝对不允许直接使用钢丝绳、叉车等,防止对管口保护套圈的破坏,吊钩宽度应大于60mm,深度应大于60mm,与管子接触面做成与管子相同的弧度。在装卸车时要注意管子之间不能相互碰撞或划伤。2.6.采用拖拉机运管或人工送防腐管时,用橡胶板或草袋子包敷成品管,防止损伤防腐管。2.7.防腐管装车前,应认真核对管子的防腐等级、壁厚,将不同防腐等级、壁厚的管子分车运输。2.8.按工程进度,编排不同防腐等级、壁厚管材的运输计划,保证施工顺利进行。2.9.堆放管子的场地根据现场地形,尽量设置在非耕作区且方便施工的地点;2.10.堆放管子的场地要平整、压实;无大块石,地面不得积水,地面保持1%~2%的坡度,并设有排水沟;2.11.管子不允许与地面接触,最下层管子下面铺垫枕木或装满谷糠或干草的麻袋,保证管子与地面的最小距离为0.3m。垫枕木时,枕木上要有厚度不小于5mm的橡胶衬垫层,每层管子之间垫放软垫;2.12.任何形式的支撑物与管子的接触宽度不应少于0.2m;2.13.防腐管应同向分层码垛堆放,堆放高度不宜超过3m,且保证管子不失稳变形、不损坏防腐层。不同防腐等级、壁厚的成品管应分开堆放;2.14.堆放时防止管子滑动,为保证管垛的稳定,最下层的防腐管应用楔子楔住;2.15.每堆管子的最大高度不得超过5层;3.布管3.1.布管时应按设计图纸要求的管径、壁厚、防腐层类型及级配等顺序进行,使布管准确有序;3.2.布管过程中管子不允许与地面接触,应保护防腐层,且不允许有土块或杂物进入管内;3.3.吊管机布管时选用软质尼龙带,并在管子两端系绳,由两人牵引,以免在运布过程中,损伤防腐层。管道呈锯齿形摆放,在钢管两端底部设置稳固的管墩支撑,管墩可用土筑,并压实,严禁直接摆放地面上;3.4.采用沟下焊接地段,管子布置在沟上并采取措施保护防腐层,随着焊接沟下组对;3.5.伴行路段应在沟上布管,以确保安全;3.6.采用机械化施工的公路伴行地段,布管在组装一侧进行,且管子距沟边缘的安全距离不小于1.0m,边布管边施工。4.管道组对4.1.管道组对各工序应严格按照管线焊接工艺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特别是组对时的间隙和错边量,达不到规范要求,不允许焊接;4.2.对口除弯头、弯管和特殊地点用外对口器外,一律采用内对口器,并预先清除管内杂物;4.3.在每天工作结束时,必须在焊接部位的开口端装上一个管帽,并不许将工具及杂物存放在管内。管帽不允许点焊在管子上,待下次焊接工作开始时才允许取下管帽,管应具备防止泥水进入管内的功能;4.4.钢管短节长度应大于管径,且不小于0.5m。5.焊口预热5.1.管材预热时,配备专用的中频环型加热器或环型火焰加热器加温,不允许使用喷灯或火把加热,以保证对管口加热均匀。要有严格的预热、测温、保温和缓冷措施。5.2.应根据焊接工艺规程规定的温度进行焊前预热;5.3.焊接过程中的层间温度不应低于其预热温度;5.4.当焊接两种具有不同预热要求的材料时,应以预热温度要求较高的材料为准;5.5.预热宽度应为焊缝两侧各50mm,应使用远红外线测温仪测温,预热结束时的温度宜高于规定温度但不应超过50℃。6.焊接6.1.管线采用全位置下向焊,可采用手工电弧焊或半自运焊工艺;6.2.焊口由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无损检测,全部100%射线探测;试验段、特殊地段,“连接死口”等进行100%超声波、100%射线检测;6.3.当直管与弯管或弯头连接时,不留预留口,采用一次顺序焊接;6.4.环向焊缝间的最小距离为1m。为保证施工质量,减少环境对施工的影响,施工单位应配备专用防风棚;6.5.焊接完好的焊口标志,在介质流向的下游距焊缝1m处用白色记号笔做好焊工布管或流水作业焊工组的代号标记,返修焊口要做好返修焊工代号,不许在钢管上打钢印。焊口编号:标段号—桩号—机组号—焊口号,字体大小为50×50mm;6.6.每个台班每天施工对束后的临时封堵不允许点焊,采取管箍固定封堵;下沟后待连头的管口采用焊接盲板封堵;试压段管口统一采用业主提供的椭圆封头焊接封堵;6.7.其它规定执行SY0401-98《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7.防腐补口7.1.管口的喷砂、除锈:除锈用砂要干燥,颗粒均匀且无杂质,颗径在1mm~4mm之间;空压机运转良好,高压喷嘴砂粒速度达到50m/s以上,砂径过筛后,可重复使用且不超过三次。7.2.喷砂除锈表面处理达到呈现金属本色,符合GB8923中规定的Sa2.5级的要求,锚纹深度达到60μm~85μm.7.3.喷砂除锈时将环向焊缝两侧防腐层150mm范围内的涂层一并打毛处理。7.4.喷砂除锈完毕后,立即进行防腐,当间隔时间超过20min时,应重新喷砂除锈。7.5.喷砂除锈后管子表面灰尘要清扫干净,无油污、杂质,且没有盐和土颗粒粘附。7.6.管口加热要达到60℃~80℃之间,或按生产厂商提供的加热温度要求进行。7.7.热收缩带安装应达到轴向搭接≥100mm,环向搭接70mm~90mm之间,热收缩带的轴向缝要与固定片中线对齐,或按生产厂商提供的要求进行安装。7.8.热收缩带感温颜色变化指示按生产厂商提供的要求进行。7.9.热收缩带均匀加热收缩后,接缝处有胶体均匀溢出,方可停止加热,局部加热次数不超过三次。7.10.现场采用热收缩套补口,成立由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资格证的工人组成的专业防腐人员进行补口施工。7.11.弯头部位采用热收缩带,弯头外观热收缩带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00mm。7.12.对涂层缺陷面积小于50mm×50mm的损伤,用三层PE补伤片进行修补;对涂层一处缺陷面积大于50mm×50mm的损伤,采用热收缩套(带)进行补口;8.下沟8.1.在下沟前要按规范要求对管线进行认真地检漏,发现漏点及时修补。检、补漏工作应由监理工程师在场进行,完成检、补漏工作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8.2.管线下沟前必须对管沟进行认真的检查清理和复测,由监理组织、业主和管线安装施工单位、管沟开挖施工单位共同参加进行验收,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时方可下沟;8.3.管线下沟采用尼龙吊带,吊点间距18m,由专人指挥;8.4.下沟时要保证管线缓慢降到管沟中心线上,在转角处下沟时应在沟壁上垫木板或草袋,防止擦伤防腐层;8.5.管子放入管沟后,应不与沟壁接触;8.6.管子下沟检查验收合格后,应立即细土回填及稳管,细土回填至管顶上方300mm,然后回填原土石方,但石头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250mm;预留连头处管口用盲板封焊,防止水害;8.7.管道下沟前,应使用电火花检漏仪检查管道防腐层,如有破损或针孔应及时修补,检测电压应符合设计或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8.8.雨季管沟内有积水回填时,应提前排出管沟积水,分段回填;8.9.管道下沟时,应有专人负责巡逻,严禁人、牲畜接近管沟发生危险。8.10.管子下沟检查验收合格后,立即回填细土(陡坡地段、沟谷地段设临时挡水墙)和稳管,预留连头处管口用盲板封焊,防止水害。9.连接弯管弯头9.1.由于地形地势的限制,弯管与直段管道沟上焊接一次完成,弯头与直管段在沟下一次焊接完成,避免回头碰死口;9.2.弯头、冷弯弯管与直管段组对采用外对口器,严禁出现斜口组对,并进行100%超声波和100%X射线探伤;10.绝缘接头的安装10.1.绝缘接头为整体式的,通过对焊的方法连入管线;10.2.在绝缘接头连接到管线上之前,应检查其电阻、内外部涂层及套接密封的状况,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10.3.在搬运和安装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使绝缘接头不受任何应力,并保持其完整性;10.4.绝缘接头应按详细设计图纸要求的位置进行安装;10.5.在焊接过程中,要避免接头过热,应采用湿布缠绕的方法加以保护。11.阴极保护(电磁防护)11.1.阴极保护测试桩安装11.1.1.施工前按图纸要求对测试桩进行检查,检查外观尺寸及内部结构完好,接线是否牢固。11.1.2.根据图纸提供的测试桩位置,推算到实际焊口、管子上,并测出距最的转角桩的距离、方向等数据,并在测试桩标牌上注明桩的类型编号、里程。11.1.3.沿线的电位与电流测试桩兼做里程桩时,安装时用TC600全站仪测量距离,桩间距离误差不大于1m。11.1.4.测试桩的导线与管道连接采用铝热焊接法。具体操作步骤为:11.1.4.1.首先将焊接处的管道顶部防腐层剥开100×80mm,将其清理干净,打磨出金属光泽;11.1.4.2.打磨后将管道表面清洁干净,并预热到100℃;11.1.4.3.按铝热焊接操作说明装焊模、焊剂、放置点火器具,接好电池盒引线并点火焊接,焊后3分钟取下模具,打掉焊渣,检查焊点是否牢固;11.1.4.4.焊接处采用管道补伤材料防腐,并将测试导线固定,顺管沟壁引出敷设。11.1.5.测试桩体按设计要求施工埋入地下的部分,回填时要分层夯实,使基础稳固,防止雨季桩体倾斜。11.1.6.测试盒中接线桩和接头表面不得有油污和氧化皮。11.1.7.设在穿越套管处、钢质电缆与管道穿越处的测试桩两端与防腐方式均与前述焊接方式相同,桩位设置位置符合图纸要求,其安装应与穿越管段共同完成,安装后应及时测试。11.1.8.设在进出站场绝缘接头处的测试桩和沿线牺牲阳极保护的测试桩,按相应图纸安装。11.1.9.测试桩安装完毕后,进行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签字。11.2.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系统11.2.1.施工前,施工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撑图纸的技术要求。11.2.2.作好备料工作,所有材料、设备的规格型号与设计图纸相符。11.2.3.各种设备到场后,开箱检查清点附件、设备和所有资料是否齐全完整。11.2.4.安装前对导线作绝缘探伤检查,有缺陷处必须修复。11.2.5.阳极回填料的成分、粒径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填料中不得混有杂物。11.2.6.整流器及其它电源设备的安装严格按设计和设备说明书要求进行,用专用工具操作。11.2.7.电源设备在送电前进行全面检查,各种插接件齐全,连接良好,接线正确,设备接地可靠。11.2.8.恒电位仪所用铜-饱和硫酸铜参比电极埋设深度,硫酸铜饱和溶液的配制及所用硫酸铜的纯度均符合设计规定。11.2.9.强制电流的连接导线采用电缆直埋,电缆埋深不小于1m。11.2.10.电缆连接头牢固可靠,导电良好,并做好防腐绝缘、防渗密封处理。11.2.11.电缆与管道的连接采用铝热焊接方法。11.2.12.系统调试时,其电源设备的给定电压由小到大,连续可调。11.2.13.在通电情况下,测得管道保护电位为-850mV负;当土壤中含硫酸盐还原菌且硫酸根含量大于0.5%时,通电保护电位应达到-950mV更负;最大保护电位(绝对值)为-1.25V。11.3.牺牲阳极保护系统11.3.1.检验阳极产品质量保证书所标成分是否和设计图纸要求的相一致。11.3.2.对于现场填包的阳极,阳极使用前应对表面进行处理,清除表面的氧化膜及油污,使其呈现金属光泽。11.3.3.阳极填包料的成份应符合设计要求,填包料应调拌均匀,不得混入杂物。填包料应采用天然纤维织品包裹,不应使用人造纤维制品并应保证阳极四周填包料厚度一致(不应小于50mm)、密实。11.3.4.导线和阳极钢芯可采用铜焊或锡焊连接,搭接焊缝长度不得小于50mm。电缆和阳极钢
本文标题:输油管道工程施工方案及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64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