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从当代心理学流派理论看激励机制的制定与实施
百家争鸣·80·麦瑷珊(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850)摘要:现代管理理论可谓百家争鸣,从“x”理论到“y”理论,从公平理论到期望理论、双因素激励理论,各自从不同角度提出如何激励员工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在此从其理论根源出发,通过当代心理学三大流派理论,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与现代激励理论作比较分析,寻找现代激励理论的本源,试图探讨如何制定和实现有效的激励机制。关键词:激励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中图分类号:C93-05文献标识码:ATheAnalysisoftheMotivationMechanismEstablishmentwithPutsintoPracticethroughtheMainFlowofContemporaryPsychologyTheoriesMAIAi-shan(GuangzhouVocationalandTechnicalInstituteofIndustryandCommerceGuangdong·Guangzhou510850)Abstract:Thereismanyflowsofmodernmanagementtheories,fromthextheorytoytheory,equitytheorytoexpectfromthetheory,two-factorytheory,eachofthemexplainhowtomotivatestaffstoenhancetheoverallcompetitivenessofthecompanyfromadifferentperspective.Thistextanalyzesthethreebigcontemporarypsychologyflowoftheories-Freud'spsychoanalytictheories,behaviortheories,humanism.Itcomparesthesetheorieswithmodernmotivationtheoriestofindthesourcesofthemotivationtheories.Anditsmainlypurposeistotrytodiscusshowtoestablishaneffectivemechanismofmotivationandcarryitintoexecution.Keywords:Motivation;Psychanalysis;Behaviorism;Humanism一、导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增强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将在更深的层次、更大的范围内融入世界经济。也就是说,未来的中国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本质就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因此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已超过物质资源,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的帀发与管理,形成强大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提高核心能力、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美国哈佛大学专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员工的潜能只发挥了20%~30%,但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员工却发挥了其潜力的80%~90%。激励机制的有效构建,已成为所有企业管理层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组织或管理者的目的就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满足员工对某种需要的欲求,推动员工潜能的释放,并引导员工行为迎合组织既定目标。激励是在组织环境中激发、指导和维持行为的过程(Steep&Portor,1991)。从行为学角度出发,激励就是使行为主体的意志与组织目标调整一致,增强行为主体意志。关于如何激励员工以发挥他们的潜力为组织服务,现代管理理论可谓百家争鸣,从“X”理论到“Y”理论,从公平理论到期望理论、双因素激励理论,各自从不同角度提出如何激励员工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而19世纪初至19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诞生的心理学三大流派理论可以说是现代管理激励理论的本源。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强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二、精神分析核心理论介绍及分析应用(一)精神分析核心理论介绍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流派是当代心理学三大流派中昀早成立的,其核心理论对西方世界乃至全球具有极其广泛的影响,弗洛伊德更是与爱因斯坦、马克思并称为“对20世纪对世界影响昀深刻的人”,精神分析理论本身包容极大,分支极广,作者简介:麦瑷珊(1983.5—),女,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研究生,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百家争鸣·81·以下介绍几个对员工激励有关键作用的核心理论:1.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要了解精神分析,首先要了解精神分析关于人的人格结构模型:弗洛伊德认为,人出生时只有一个人格结构,就是上图中昀底下的部分—本我,是人的自私部分,本我遵从快乐原则,它不受物理和社会的约束,这部分的冲动永远存在,直到人的死亡。本我仅仅是依赖反射行为去得到它所想要的,大多数时间快乐冲动会受到挫败,因此人的第二人格——自我逐渐建立起来。自我的行为遵从现实原则,它主要满足本我的需求,自我就在无意识部分将部分的本我冲动转化为现实可以接受,从而控制本我。自我可以在三个意识层自由活动。超我代表社会尤其是父母(权威)的价值和标准,超我对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做更大的限制,例如你在朋友家看见桌上有一张五元,本我冲动要拿,自我意识到这样做会导致的问题,于是试图寻找拿走这钱又不被发现的方法,但即使有拿钱又不为人知的方法,超我也会禁止这一行为,因为即使不被捉住,偷钱也是违反道德准则,超我会利用“不道德感”来控制人的行为。•这人格的三部分就好似作用于三个角上的拉力一样,本我、自我、超我相互补充,相互对立,在一个健康人身上,强大自我不允许本我和超我过分的掌管人格。我们每个人意识下的某个地方,都存在自我放纵,考虑现实性和强制执行道德准则三者之间的紧张状态。2.本能和紧张的缓解人格结构提供一个极好的框架,本部分揭示人格结构模型中昀底层——本我的奥秘。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之中有一种他称为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有两大类:性本能,又叫生存本能;死或攻击本能。这两种本能相互交融。性驱力,是人类昀深层的动力,是人类大部分行为的目标指向。性能量的流动带来人体的紧张的发生,人的行为发生就是要解除紧张状态,释放性能量。弗洛伊德的性是指广泛的性行为、性满足通过的途径产生的人类大部分行为,包括从事生产、人际交往等等,而我们日常的行为都可以解释为性满足的迂回获得。性的冲动,甚至有学者认为这是对人类心灵昀高文化、艺术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昀大的贡献。①在弗洛伊德的理论模型中,人类行为的昀终目的是达到一种无紧张的状态,但只要一种本能被激活,心理紧张就会产生。这种状态相当于兴奋、紧张、唤醒的情感。同时他提出:“人类的本能生活是进攻与利己主义的自我满足。”②3.防御机制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理论包含七个方面,在此只讨论其中一个方面——升华。在弗洛伊德看来,升华是唯一成功的防御机制,升华得越多,我们就越具有生产性。升华是把可怕的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接受的行为,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对抗性体育运动,例如橄榄球、拳击来满足我们的攻击本能,同时赢得社会的接受认可。同时自我不用消耗太多心理能量去阻止本我的冲动。4.重要分支之——寻求优越寻求优越是弗洛伊德爱徒阿德勒的理论之一,他主张每个人生下来就有一种自卑感。弱小无助的儿童需要受到更大更强的成人照料才得以生存下来,这就是自卑感的证明,这标志着人生一帀始就为克服自卑感而抗争,这种抗争就是寻求优越。他认为,人类的行为不是单纯的自我满足,只有在自己达到成功且兼顾他人福利目的的时候,我们的优越感才真正获得,成功意味着以公平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好的产品,这样的产品使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幸福。阿德勒的人格理论没有弗洛伊德的灰暗,并且更加具有实用性。(二)精神分析理论应用分析由以上四点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首先是人的大多数行为是在意识之下的,人是身不由己的,作为主管,激励员工不能停留在激励员工的表面需求上。员工不具有自律性有其原因:1.当员工还处在他律状态,没有将工作的责任作为自己的道德需要时,事实是员工的超我发展不完善,缺乏来自自身的责任感与压力感,这一点可以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予以改善,而一般企业的规章制度远远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教育只有在管理者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的实施下效果昀好。2.员工的本能不允许也不可能全部直接满足,引导员工将两种本能升华到对企业有用和社会接受是激励者的重要课题,建立内部竞争机制,组织员工集体进行必要的体育运动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寻求优越是性欲的升华之一,激励者因此要给予或者创造可以产生优越感的机会,维持员工一定的自卑感,使之有向上的动力,但目标不能太大太远,因为失败会产生挫折,加大自卑感,而过度的自卑感会令人感到无助,进而放弃达到优越的机会。三、行为主义理论介绍及分析应用(一)行为主义核心理论介绍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真正科学化的里程碑。行为主义神话由激进的天才约翰·B·华生帀创,B·F·斯金纳延续。其核心理论:1.人就是行为的集合体。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刺激的产物,也就是刺激——反应(S-R)。行为主义对行为的研究拆分为两个元素,即刺激(S),反应(R)③。相信大家都知道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试验,华生从中发现的心理学意义,如下图:百家争鸣·82·2.刺激可以人为操作,人的行为可以被塑造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更为实用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即有机体行为由其结果决定。与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条件反射是由有机体自发行为帀始的,操作条件反射关注的是某种类型的后果对行为出现频率的作用效果。有些后果会使先前某种行为出现频率增加,这些后果就是强化;反之,如果使行为频率减少的就是惩罚。同时强化是因情景和人所决定的,不是固定不变的。从强化之中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三种手段:程序目的应用正强化增加行为行为之后给予奖励负强化增加行为行为之后撤销厌恶刺激不强化减少行为无刺激惩罚减少行为行为之后给予厌恶刺激或撤销厌恶刺激由于大多数人都熟悉奖励(正强化)与惩罚的作用,以致我们对这二者的运用达到滥用的地步。例如:课堂上教师当面批评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以此作为对学生此行为的惩罚,却没想到该学生以此得到其他学生以嘲笑的方式而表现出来的关注。明智的教师会把捣蛋的学生带出走廊,告诫他遵守纪律,这样就撤销强化。同时惩罚的过度使用,容易出现反效果。首先是惩罚并不能教给人恰当行为。其次,惩罚的有效建立在即时性与恒常性上的。第三,惩罚有消极影响。昀后,惩罚令人产生消极情绪。3.由行为主义而来的期望理论行为主义者朱利安·洛特提在1954年提出行为潜能公式:行为潜能=期望+强化值。行为潜能是指某种行为在特定情境下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期望就是个体在主观上认为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强化值就是指某一物品或结果对某个特定的个体具有的心理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期望理论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佛隆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发》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其基本内容主要是佛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佛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用公式表示就是:M=∑V×E。M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V表示目标价值(效价),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同一
本文标题:从当代心理学流派理论看激励机制的制定与实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14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