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河中石兽》练习题(复习)
第六单元古文《河中石兽》古文有多重要不用老师多说了吧!期末考试词语解释错了你有脸见我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别想着不劳而获就对了。一、解释划横线字词。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注音:解释:),山门圮(注音:解释:)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注音:解释:)数小舟,曳(注音:解释:)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注音:解释:),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注音:解释:)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注音:解释:)沙为()坎穴(注音:解释:),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注音:解释:)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注音:解释:)?二、填空1、本文选自(),作者(),字(),是()(朝代)人。编撰《四库全书》,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本文题材为()。2、古今异义。(1)阅十余岁古义:;今义:(2)阅十余岁古义:;今义:(3)尓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4)是非木杮古义:;今义:(5)渐沉渐深耳古义:;今义:(6)转转不已古义:;今义:(7)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古义:;今义:(8)求二石兽于水中古义:今义:三、问答1、僧侣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2、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3、文章最后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4、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5、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一、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角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二、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角度:可据理臆断欤)三、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角度:老河兵正确)
本文标题:《河中石兽》练习题(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1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