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读《滚雪球》有感花了两周把《滚雪球.上》好好读了一遍,写的太好,以至于我没想到做笔记,只是慢慢的读了下来。我相信许多人都认为对巴菲特有一些了解,但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你对巴菲特的了解一定是不完整的,甚至很表面。这本书写了许多巴菲特的生活细节,他成长的环境和周围的亲朋好友,而这些远远比一些简要的总结要重要得多。走向事业巅峰的巴菲特,在金融危机之年的首部不务正业之作——《滚雪球》,值得买正版细阅之。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一、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的几个原因个人认为,巴菲特的成功并不是什么神话,即使不能被复制,起码它成功的轨迹也是普通人的智慧完全可以理解的:1、美国经济的发展。巴菲特自己也说生在美国是好运气,美国政治稳定,他又几乎出生在大熊市的最低点。早期美国人受1929年股市崩盘的影响,对股市并不像现在这么热衷。2、良好的股市环境。尽管美国股市经过了近200年的发展,但到2000年前后,仍有安然、世通等公司的欺诈行为。早年美国股市也很不规范。《伟大的博弈》一书记录了19世纪美国伊利铁路股票争夺战的疯狂,一方收购,另一方同时却在印新股票。然而,低市盈率始终是美国股市的特点。1878-2009年,美国标普500指数的长期平均市盈率只有16.34倍(图1)。同时,美国股市一直有较高的股息率。同期美国标普500指数的长期平均股息率高达4.38%(图2)。在格雷厄姆公司打工期间,巴菲特曾发现一只叫西部保险的股票,每股收益29美元,股价只有3美元。这种股票在A股市场是不可能出现的,哪怕上证指数跌到500点。在低市盈率、高股息率的股市中,巴菲特才更有可能长袖善舞。3、巴菲特对金钱的强烈的追求欲望。书中未交待巴菲特为何对金钱如何执著,也许第一财经的《波士堂》、央视的《艺术人生》或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有机会可以套套老巴的底。个人认为可能有三个动因:一是父母在贫困的环境中生活过,并形成一些习惯以及观念,这影响了巴菲特。大萧条时,银行存款是没有保险的,巴菲特父亲存款的那家银行倒闭,储蓄化为乌有。巴菲特母亲为节省电车钱,步行去奶制品店,为了让老公吃饱,她有时候不吃饭。二是巴菲特10岁时接触到一本奇书(想起电影《功夫》中的《如来神掌》),这本书叫《赚1000美元的1000招》,这使巴菲特了解了复利的原理。就在这一年,他宣布将用25年的时间,在35岁时成为百万富翁。三是巴菲特没有什么其他爱好。除乒乓球外不擅长运动,不擅长社交,看书也是为了投资赚钱。虽然研究过马经,也是为了赚钱,他不赌博,不喜欢旅游,不喜欢收藏。他并不“潜规则”一些女明星,不解风情,这恐怕也是他老婆跟网球教练跑掉的原因之一。4、利用保险公司的浮存金进行杠杆操作。巴菲特的投资复合回报率并不如彼得.林奇,但他利用收购的多家保险公司的需要很多年后才支付的保费进行投资,进行杠杆操作。在熊市中,特别是熊市的末期,股票价格非常低,出手买股票可以说是随地捡钱,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也只能错过这样的机会。不仅如此,早在巴菲特成立合伙投资公司的时候,他就通过杠杆增加收益。合伙公司的收益在4%以下的,他抽取25%,超过4%的收益,他抽取50%。5、以其广泛的人脉关系和良好的市场形象争取有利的交易价格。在被不少中国投资者津津乐道的几大成功投资案例中,巴菲特由于其天使投资人的身份,雪中送炭的良好时机,以及投资对象的控股人相信他并无控制企业的野心,巴菲特都争取到了旱涝保收的交易价格。一般是年利率9%的高息可转换债券或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无论是所罗门兄弟公司、高盛、通用电气,莫不如此。当然,“雪中送炭”也可以理解为“趁火打劫”。不过巴菲特对于利润的追求,是不讲情面的。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关闭纺织工厂的时候,对工人没有任何怜悯之心。工人们不会说英语,人到中年不会其他技能,又由于长年受纺织机的影响听力很差,希望被打发走之前见见巴菲特,被作为资本家的老巴拒绝。这种投资方式这个说起来简单,但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以中国的A股来说,即使一些破公司的净资产已经为负,仍有“壳”的价值。如果要求9%利率的可转换债券,多半会被告之郭德纲式英语:“playgo”,意即“玩去”。6、坚定的价值投资方式。巴菲特及父母这两代人,曾经历过比较艰苦的环境。大萧条时期,巴菲特之父曾劝他老婆回娘家住一段时间,因为这样起码可以吃饱饭,而在自己家却不行。经历过这种生活的人,比较容易具备一些优势品质,不容易被酒色财气所诱惑。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巴菲特和其父都是理想主义者。巴菲特父亲担任国会议员期间拒绝长工资,对作为议员可以享受到的种种特殊待遇很不满,并将他们公布于众。因政见不合,坚持反对共和党内的红人,后来的总统艾森豪威尔,并因此被终结政治生命。巴菲特曾做过证券经纪人,他向客户推荐好股票后建议持有20年,尽管这样损失很多佣金。巴菲特要求父亲在遗嘱中不要给自己留份额。这有助于巴菲特形成比较理想的价值投资方式:长期持股的耐心、不为追求短期内的暴利而冒险。二、巴菲特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1、很早就具有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并终生保持。早在巴菲特7岁时就已经读了《债券推销术》,想必当时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单词,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人的经验分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如果人们较早地获得了较多的间接经验,就能大大避免走弯路的概率。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同样喜欢广泛的阅读。2、勤奋与敬业。在其父首次竞选参议员时,仅是小学生的巴菲特就一同来到条件较差的蓝领工人的工作场所拉票,并准备一旦发生危险就报警。巴菲特坐飞机时仍在阅读。他买入可口可乐前,阅读了其50年的年报。曾有一记者问其如何投资,回答:“阅读上市公司的报表。”“有成千上万的报表,怎么读?”“很简单,从第一份开始。”说到底,一个投资灵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在投资领域,普遍都是高智商的人,但上天是公平的,高智商的人往往自以为是,并缺乏耐心。而巴菲特虽然很聪明,但并没有聪明人普遍的毛病。3、很早订立人生的目标。巴菲特10岁时就有35岁时成为百万富翁的目标。早日有人生目标,人生就有了方向,将无聊的空闲时间转为人生奋斗的时间,并提高效率。4、盲从其投资思想。在格雷厄姆看空市场解散投资公司,巴菲特父亲也看空市场的情况下,巴菲特大举入市。巴菲特每次入股一些陷入暂时困难的好公司时,都显得特立独行,尽管未必是正确的。格雷厄姆主张分散投资,巴菲特则喜欢集中资金下大注。5、专注。巴菲特和盖茨在被问及什么是他们成功的首要因素时,都选择“专注”。巴菲特早就成为美国社会的成功人物,但他并没有到处演讲、担任各种社团的顾问或各大学的名誉教授,直到2008年才授权一记者完成了他的传记《滚雪球》。此外,在本书中,有两个小故事也教育读者尊重每一个陌生人。一是高盛的老板听说有一个来自西部的小证券公司的老板和他儿子想见他,他接见了后来成为国会议员的小巴的父亲,和2008年出手援助高盛的巴菲特。相反,如果高盛的老板当时猪鼻子插葱——装象的话,说不定巴菲特不仅不会出手救高盛,还会落井下石。而巴菲特申请进哈佛读书,却被莫明其妙地拒绝。对于哈佛这样的机构,名誉容易使它很傻很天真。曾有一对穿着朴素的老夫妇求见哈佛的校长,因他们儿子曾在哈佛就读,但死于意外,希望在校内搞一个纪念物。哈佛校长没好气地说:“如果都这样的话,哈佛岂不是成墓园了?要知道哈佛的建筑物超过750万美元”。这对夫妇没想到建一个学校这么便宜,于是出资办了斯坦福大学,以纪念他们的儿子。记得至少有一年,斯坦福大学力压哈佛成为全球最佳大学。怪不得毛泽东说:“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总之,《滚雪球》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本文标题:滚雪球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5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