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八章---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第八章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第一节技能及其作用•一、技能及其特点•(一)技能的概念•“技能”涉及范围广泛的行动与行为。•有些技能,如打羽毛球的技能是容易观察到的。•其它技能,如心智技能,则具有一定结构,其基本技能必须通过推断才能得知。(二)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一种特定的活动方式•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2.技能是熟练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动作系列,不是随机的、任意的动作组合。•3.技能是后天获得的,不同于本能行为。•4.技能的学习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不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系统不是技能。•5.技能要受一定的意识控制。•作为技能的活动方式虽然达到了自动化,并不是说技能完全不受人的意识的控制。•例如一个具有骑自行车的技能的人,当他在途中遇到障碍时,会很快地避开它。这说明技能的运用服从于人的有意识的目的。小结:对技能的理解必须把握技能的几个特点:1.技能是一种特定的活动方式。2.技能是熟练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动作系列,不是随机的、任意的动作组合。3.技能是后天获得的,不同于本能行为。4.技能的学习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5.技能要受一定的意识控制。二、技能的类型•操作技能(运动技能、动作技能)•心智技能(智力技能、认知技能)(一)操作技能•操作技能——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的符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写字、打字、骑车;•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生产劳动方面的车、铣、刨、磨等活动方式,都属于操作技能范畴。操作技能除具有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1.动作的客观性。•首先,操作技能的动作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无论是器械还是身体,都是客观的实体,具有客观性。•其次,操作的动作执行过程是通过肢体运动逐一展示的,肢体的运动是外显的,可观察的,因而也是客观的。操作技能除具有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2.动作的精确性。•操作技能的动作要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即有关运动执行的原理。•无论是在动作的力量、速度、幅度还是结构等方面,都要符合标准。•精确性是操作技能的一个基本特征,若操作技能没有达到一定的精确性,就会影响整个操作的顺利完成。操作技能除具有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3.动作的协调性。操作活动由一系列动作成分构成,各成分以整合的、互不干扰的方式和顺序运作。•4.动作的适应性。操作技能一旦形成,就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条件,表现出活动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二)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一种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与构思技能;•数学学习中的运算与解题技能;•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学习中的观察、想象、思维与记忆技能等等,均属于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1.动作对象的观念性。•2.动作执行的内潜性。•心智活动对观念性对象进行的加工改造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进行的,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3.动作结构的简约性。•其动作成分可以合并、省略及简化。三、技能的作用•(一)技能可以提高活动效率•(二)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三)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一、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前者的动作不操纵任何东西,仅仅表现为机体的一系列骨骼肌肉的运动;•如跳舞、游泳、体操等;•而器械型操作技能的动作是要操纵一定的器具、工具或机械,如生产劳动时操纵各种生产工具,书法作画时使用各种文具等如打字、驾驶等。•如掷手榴弹和跳远•二、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操作技能的掌握有特殊的过程和条件,它是通过行为方式的定向,经模仿和练习而达到熟练的。•如音乐教师教学生唱歌,手弹琴、眼看谱、口唱歌,还要关注学生。•这就是因为弹唱的技术已经熟练,达到自动化了,所以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针对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并根据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和练习•操作整合•操作熟练•(一)操作定向•操作定向指对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的了解,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做什么”、“怎么做”•学习者在学习操作时主要是依靠听觉、视觉等来接受信息,从而把操作的各种要点以表象的形式贮存于大脑之中,成为调动和控制操作方式的依据。•学习对操作的定向,是在观察、示范和聆听讲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者为了保证对操作的有效定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观察。•(2)掌握操作原理。•技能的形成是以对相应的或有关的知识的理解为基础的。•不懂弹琴规则的人成不了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二)操作模仿和练习•操作模仿指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模仿需要以认知为基础•(三)操作整合•操作整合就是把在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系统。•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协调,动作结构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概括化得以实现。•在整合阶段,个体对动作的有效控制也逐步加强。•(四)操作熟练•操作熟练是指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完善化是指能够准确地完成整个动作系统;•自动化是指动作的执行过程不需要高度的意识控制,可以将注意分配于其他活动。•四、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一)准确的示范与讲解•(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正确的练习方法,并督促学生感觉自己的兴趣、体力和精力等进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这样才能促使操作技能的最终掌握。•(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教师充分而有效的反馈有助于学生练习达到最佳效果,促使操作技能尽快形成。•(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映象
本文标题:第八章---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8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