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平潭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平潭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江南》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2、能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读准字音:莲、戏、南、北。活动准备:1、课件。2、莲、戏、南、北等字卡若干。教学过程:1、以放古诗VCD诗词诵读部分,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通过光盘进行欣赏阅读,体会古诗中所描写的画面色彩美和韵律美。2、教师带领学生熟读古诗注意莲、戏、南、北的发音。提醒学生发音准确,声音响亮。(将有缺少所学汉字的教学挂图事先贴于黑板背面)3、拿字卡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引出所学字词,学生练习,并将字卡分发给幼儿。4、游戏活动:找方向。--请一个学生手持雨伞站在东方的位置(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教师用找邻居的方法,依次让学生找出西、南、北几个方向,并手持雨伞站在相应的位置上。--教师任意说出一个方向,如:南,学生就躲在南边小朋友的伞下,游戏若干次后,学生熟悉了方位。--学生熟悉后,游戏过程可换为师生一起朗诵古诗前三句,学生做鱼儿游依次念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随着诗词方位的改变游到相应的位置。《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说你对秋天的印象。2、生背背中国文学描写秋天的诗词。3、师展示写秋的唐诗、宋词。4、今天学一首描写秋天的元曲。二、简介元曲的特点。(见课件)三、简介作者元朴。四、出示元曲1、生自由读。要求读通顺,读出韵味。2、指名读。3、师示范读。4、反复读,领悟元曲的意思。5、指导读。五、理解内容。1、理解第一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出示课件。这是作者见到的真实的秋景图。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村,日,霞,烟,树,鸦六个景色,构成这幅秋景图。2、看图,读句。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生思考、体会、回答。作者分别用了六个词语来修饰景物。“孤,落,残,轻,老,寒”,含蓄地表达了萧瑟、凄凉,伤感之意。3、这样的秋,你喜欢吗?六、过渡这时,有一只鸿雁飞过来了。它打破了这里的一片死寂,给画面带来了一丝的生机。一点飞鸿,为什么不说”一只“飞鸿呢?”体会“点”的用词之妙。”影下“,指雁影投射在地下。大雁要飞走了,它受不了这里萧瑟凄凉的秋天。它慢慢地飞去,越飞越远。作者痴痴地望着远飞的鸿雁,他仿佛就是那只鸿雁,他要到自己心中美好的地方去。七、课件出示下一画面。这幅图,也是秋景。这就是作者心中美好的地方。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是一个怎样的秋天呢?它由“山,水,草,叶,花”组成。分别用了“青,绿,白,红,黄”五个表达颜色的词来修饰。生读体会,这个秋景与前面的秋景对比,你有什么感受?这幅秋图,是明朗、美好、色彩斑斓的。八、生再读元曲。用自己的话说说元曲的意思。九、体会元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本首元曲,全是写景的,却没有表达感情的词语。2、作者是借是抒情,他的感情很含蓄,包含在景之中,你能体会出来吗?建议联系作者的生平理解。3、前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暗示着当时的元朝社会黑暗,死气沉沉。而后面明朗美好的秋景图,则是作者向往自由自在地生活。表达了作者宁可归隐山林,也不愿与元朝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咏鹅》骆宾王(唐)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7个字。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诵读课文,自主积累古诗。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教学过程:一、读一读,说一说,感知古诗大意。1、引趣导读。①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你们先猜个谜语,猜对了,它就会跟大家见面。(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登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②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③师:你们说得真棒!唐朝的时候,有位大诗人叫骆宾王,他从小就喜欢小动物,有一天,他到池塘边散步,看到鹅在水中游泳唱歌,他非常高兴,就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古诗《咏鹅》。(板书课题,读课题)2、感知诗意。①播放课件。②师:同学们,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就是这幅图画,请大家一边看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③师:古诗是怎样描写这幅画的?④师:谁能完整地把你看到的、听到的画面连成几句话?二、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①师:读好一首古诗,必须读出节拍,读出重音,读出感情。请大家先读一读,然后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行诗、一句诗或整首诗读给同桌听。②师:大家想不想听老师把整首古诗读一遍呢?③师:老师读得好不好?相信你们也能读得这么好。请大家自己练习读。④全班同学有节奏地朗读。⑤比赛读。⑥师:谁有信心读好这首古诗?三、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领悟古诗情趣。①欣赏动听的歌曲和美丽的画面。②师:欣赏完以后,你们觉得大白鹅可爱吗?你们喜欢吗?骆宾王喜欢大白鹅,就写下了这首诗。那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大白鹅的喜爱呢?比如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背诵有关鹅的儿歌、跳天鹅舞、讲鹅的故事等等。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练习,然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风》李峤(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教学目标:1、熟读至诵《风》。(重点)2、初步吟诵古诗。3、了解“三秋”“二月”的实指,“千尺”“万竿”的虚指。(重点)4、简单理解古诗意思。5、多途径、多方位了解风。6、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对风有整体印象,感受风的变化无常以及风的力量。(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这里有一则谜语,请大家帮帮老师,猜一猜谜底是啥。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学生交流谜底。(风)为什么说是风呢?二:互动交流,初步感知:你们说说,风是啥颜色的呀?风是啥形状的呀?对风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的,这无形的自然现象,我们却可以感受得到。你什么时候感受到风的存在了呢?说说看。三:读吟背解,学习古诗。同学们,唐代诗人李峤也写过一首关于风的古诗,很受大家的赞叹,我们一起来看看。1、出示古诗内容。2、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解(jiě)斜(xiá)的读音。3、去掉拼音读一读。4、古诗要读好还要讲究节奏美,诗句中的停顿很重要,你试着来停顿一下。(交流停顿)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5、带着节奏读一读。6、老师今天要求大家把每个字的声调都读出来,你能行吗?7、集体吟诵,男女PK。《咏柳》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咏柳)3.全班齐读课题。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2)开火车读。(3)全班读。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7.全班齐读。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1.指导第一、二句。(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2.自读第三、四句。(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2)学生自读。(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3.全班齐读。4.能背的站起来背。江雪作者: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背这首诗。2.理解诗中意、想象诗中画、体会诗中情。3.体会诗人不同流合污,孤傲不屈、积极乐观的品质。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古诗意思教学过程:一、揭示诗题。1.师板书诗题:江雪2.齐读诗题:读着这个诗题,你的脑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二、理解诗中意。1.读通《江雪》。①请你自己读一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②请学生指读,师生共同正音。2.读懂《江雪》。②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并交流理解的和不理解的字、词、句。③组织全班学生交流。④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对古诗的理解。三、想象诗中画,体会诗中情。1.古人说“诗中有画”。这首诗就是一幅画,请你听老师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组织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雪之大。4.渔翁在这么冷的雪天中钓鱼,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孤独、坚强、与众不同、孤傲)六、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位渔翁,无论是独钓寒江雪的渔翁,还是纵情于山水间的渔翁,都让我们认识一个坚强而乐观的柳宗元,相信渔翁和柳宗元的形象已铭刻在每个同学的心中,伴随着每个同学更好地成长。《春晓》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准备:春天图片,音乐,课件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1、感受春天的美丽。(1)由《四季》中春天图片引入,由旧知做起点。师:咱们刚刚学过《四季》,这幅图描写的什么季节?书上怎么说的,咱们一起背一下。生:春天。“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2)出示春天的图片,感受春天的景色和特点。师:对,这是春天的图画。看,老师这儿还有一幅图,你从哪儿看出春天来了?请学生单个说,然后再请学生完整地说出图画。2、出示古诗图,以讲故事的形式渗透诗的意思。师:春天多美呀!我们都喜欢春天,古代的许多大诗人也被春天陶醉了。他们写出好多好多诗文歌颂春天,赞美春天。出示图师:看,这位就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在一个雨后的清晨,他刚刚从香甜的梦中醒来,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淡淡的花香,清脆的鸟叫,还有那些被雨水梳洗变得鲜艳的花草,真让他心旷神怡;可是再一看到那些被昨夜风雨打落的花瓣,又令他无限惋惜。大诗人把这种感受和景色写入诗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春晓》里。3、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师:春晓的晓是早晨的意思,那春晓就指什么。学生: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二、初读古诗,学习诗中生字。1、初读古诗。师:这首诗的内容就在老师发给大家的书页纸上。听要求:(1)认真拼一拼读一读,把字音读准。(2)遇到不认识的圈出来,多读两遍。学生开始读古诗
本文标题:平潭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87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