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实用医学常识第一节正确的就医方法正确的就医方法就是要在尽量短的时间里找到最合适的科室、最合适的医生,达到最佳的诊疗效果。第一节正确的就医方法一、学会看病要有备而医了解就诊要求正确选择科室和医生清晰“述病”科学安排就诊过程明白取药二、首诊建议找对应的科室,如:感冒:伴有鼻塞、咳嗽咽喉肿痛—呼吸科伴有低烧、疲乏、头痛皮疹—感染科伴有发热、腹泻、精神差--消化科三、急诊建议出现以下症状的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急诊就医:急性发热,体温在38.0℃以上者;体温不到38.0℃但全身症状明显者,严重哮喘、呼吸困难者;急性出血、外伤、烧伤患者、昏迷、休克及急性病症;心率失常、血液剧烈波动、脑血管意外;急性泌尿道疾患急性腹痛;急性中毒、意外事故;眼、耳、鼻腔、咽喉异物梗阻;癫痫发作者;慢性病急性发作。四、生病就医正确的过程挂号---候诊---就诊---计价、交费---检查、治疗或取药。在整个过程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自己和他人。五、学会省钱看病普通疾病不需要挂专家号;病历不要经常更换;不要把贵药当好药;要多和医生交流。六、聪明就医全攻略运筹篇决胜篇盘点篇警示篇第二节常见检验正常参考值及意义标本采集:1、血液标本的采集:采血部位:毛细血管、静脉、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时间:空腹—禁食8小时后空腹采血特定时间(如糖耐量检查)急诊采血无时间限制2、排泄物、体液标本的采集尿液、粪便等标本采集后应随时尽快送检。第二节常见检验正常参考值及意义检验参考值: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参考范围:是指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其标准差。一、血常规主要项目有: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血常规各项检查及临床意义㈠、红细胞:主要功能是作为呼吸的载体从肺部携带氧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并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而呼出体外。红细胞平均生存时间约为120天。红细胞正常参考值:男:4.0-5.5×1012/L女:3.5-5.0×1012/L血常规各项检查及临床意义1、红细胞增多:相对性增多: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等;绝对性增多:如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肺气肿、高原地区适应不全(高原反应);某些恶性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雄激素分泌细胞肿瘤等。血常规各项检查及临床意义2、红细胞减少:生理性减少:如妊娠中后期孕妇血浆容量增加,血液稀释引起红细胞单位容积减少。病理性减少:各种贫血(红细胞生成不足、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过多等)。血常规各项检查及临床意义3、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比积测定:是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其数值主要与红细胞数量有关。红细胞比积增加:血液浓缩(大量脱水、失血)。红细胞比积减少:各种贫血。血常规各项检查及临床意义㈡、血红蛋白测定:(与红细胞测定的意义大致相同,100万单位红细胞相当于3g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女:110-150G/L增多: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等;减少:见于各种贫血。血常规各项检查及临床意义㈢、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正常参考值:4-10×109/L中性粒细胞:51%-75%;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血常规各项检查及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变形和粘附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白细胞增多或减少通常与中性粒细胞的增多与减少有密切关系和相同的意义)血常规各项检查及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增多: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可使粒细胞暂时性增多。病理性增多:包括反应性增多、异常增生性增多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或炎症(最常见的原因);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手术、外伤、烧伤等);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白细胞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参考指标);急性中毒;恶性肿瘤;其他。异常增生性增多: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是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急性白血病等;物理、化学因素放射线、部分化学药物如退热镇痛药、抗肿瘤药、抗甲状腺药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其他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休克等。2、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吞噬作用。增多: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过敏等;寄生虫病;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等;血液病;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其他。减少:临床意义较小。3、嗜碱性粒细胞:生理功能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细胞、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减少:无临床意义。4、淋巴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增多: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病毒感染如麻疹、水痘等肿瘤性疾病如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接触放射性等。5、单核细胞:具有吞噬作用。增多:某些感染如疟疾、结核病等;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减少: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㈣、血小板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增多:原发性增多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等。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大量输血等。二、尿常规正常人尿量为1000-2400ml/24小时,平均为1500ml.少于400ml/24小时称为少尿;少于100ml/24小时称为无尿;多于2500ml/24小时称为多尿。尿常规主要检查项目有:白细胞、红细胞、管型、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酮体、亚硝酸盐、尿比重等。三、大便常规正常人大多每天排便一次,量约为100-300g,随进食量、食物种类及消化器官功能状态而异。第三节、血液组成和功能一、血液的基本组成血液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7%-8%,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0,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越多则全血比重越大,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二、血液的功能1、运送氧气,排除废物;2、是机体的防御力量;3、具有凝血、止血和抗凝的作用;4、缓冲组织液的酸碱度;5、调节体温,保持人体温度恒定;6、是内分泌器官和靶器官的媒介物。第四节、血型与输血一、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主要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二、血型系统:血型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血浆中的凝集素AA抗BBB抗AABA、B无O无抗A、抗B三、输血1、输血的意义:抢救大失血或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措施。2、输血的原则:同型血液输血是首选;异型血液输血必须保证供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清凝集。3、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红细胞相配的试管为主侧;供血者血清加受血者红细胞相配的试管为次侧,两者合称为交叉配血。4、输血的类型:异体输血;自体输血;成分输血。第五节常见症状及其护理一、发热正常人体一般为36-37℃;低热37.2-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1、发热的病因: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的反应;内分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2、常见热型类型发热状况常见疾病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日,1日内体温波动1℃。大叶性肺炎、伤寒驰张热体温在39℃以上,1天温差波动2℃;肺结核、败血症、风湿热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3、伴随症状:寒战—大叶性肺炎、败血症、输血反应;结膜充血—流行性出血热、麻疹;单纯疱疹—大叶性肺炎、流行性感冒;肝脾肿大—病毒性肝炎、白血病;出血—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关节肿痛—风湿热、痛风;皮疹—麻疹、水痘昏迷—中暑、流行性乙脑等。二、头痛1、临床表现:发病情况:伴随发热者常为感染疾病引起;头痛部位:头痛的性质与程度: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加重、减轻或激发因素:2、伴随症状:剧烈呕吐—颅内压增高;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热—感染性疾病;精神症状--颅内肿瘤;癫痫—脑血管畸形、脑内寄生虫3、护理三、呕吐1、临床表现:呕吐时间呕吐与进食的关系呕吐的特点呕吐物的性质2、伴随症状腹痛、腹泻—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右上腹痛及发热—胆囊炎或胆石症;头痛及喷射样呕吐—颅内高压;应用某些药物后出现呕吐—与药物有关。四、腹痛1、分类:急性腹痛—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急性阑尾炎等慢性腹痛—胃、十二指肠溃疡、肠道寄生虫等2、发生机制内脏性疼痛—部位不确切、感觉模糊、伴有恶心、呕吐躯体性疼痛—定位准确、剧烈持久、局部腹肌强直、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牵涉痛—程度剧烈、部位明确、局部压痛、肌紧张3、临床表现:部位:一般腹痛部位多为病变所在部位中上腹: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胰腺炎右上腹:胆囊炎、胆石症、肝脓肿右下腹:急性阑尾炎脐周:小肠疾病下腹或左下腹:结肠疾病弥漫性或部位不定:机械性肠梗阻、腹膜炎性质和程度:突发中上腹剧烈刀割样、烧灼样痛—胃、肠穿孔中上腹持续剧痛或陈发性加剧—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陈发性绞痛—胆道、泌尿系结石突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痛—胆道蛔虫症持续、广泛腹痛伴腹壁肌紧张—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隐痛或钝痛—内脏痛(胃肠张力改变或轻度炎症)诱发因素:进食油腻食物—胆囊炎、胆石症酗酒、暴饮暴食—急性胰腺炎腹部手术后—机械性肠梗阻腹部受到暴力作用,伴有休克—肝脾破裂发作时间与体位关系:餐后痛—胆、胰疾病、胃部肿瘤、消化不良饥饿发作伴周期性、节律性—胃窦、十二指肠溃疡女性月经期间—卵泡破裂左侧卧位减轻—胃粘膜脱垂仰卧加剧,前倾位或俯卧位减轻—胰体癌躯体前屈明显,直立位减轻—反流性食道炎4、伴随症状:伴发热、寒战—炎症如急性胆道感染、胆囊炎;伴黄疸—与肝胆胰疾病有关;休克,同时有贫血—腹腔脏器破裂;伴休克无贫血—胃肠穿孔、肠扭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伴呕吐—食道、胃肠病变;大量呕吐—胃肠道梗阻;伴泛酸、嗳气—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胃炎;伴腹泻—消化吸收障碍或肠道炎症、溃疡或肿瘤5、护理五、腹泻1、病因:急性腹泻:肠道疾病、急性中毒、全身性感染慢性腹泻:消化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障碍、药物副作用2、临床表现:起病及病程起病急,病程短—感染或食物中毒起病慢,病程长—慢性感染、吸收不良、肠道肿瘤或神经功能紊乱次数与性质急性感染性腹泻—次数多达10或以上(细菌性伴粘液或脓血便)阿米巴痢疾—呈暗红或果酱样便腹泻与腹痛的关系小肠疾病—疼痛在脐周,便后疼痛无明显缓解结肠疾病—下腹痛,便后疼痛缓解3、伴随症状及体征:伴发热—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败血症;伴里急后重—结肠、直肠病变如直肠炎、急性痢疾;伴明显消瘦—小肠病变为主如胃肠道肿瘤、消化不良综合征;伴皮疹或皮下出血—败血症、伤寒、麻疹;伴腹部包块—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4、护理六、便秘1、病因:功能性便秘:进食量少或食物缺少纤维素,生活条件或精神因素引起,长期滥用泻药,结肠运动障碍,药物副作用器质性便秘:指肠与肛门病变如痔疮、肛裂,结肠良性或恶性肿瘤,盆腔或腹腔内肿瘤压迫,全身性疾病2、临床表现急性便秘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多见于各种原因的肠梗阻慢性便秘多无特殊表现。3、伴随症状伴呕吐、腹胀、肠绞痛—肠梗阻伴腹部包块—肠道肿瘤便秘与腹泻交替—肠易激惹综合征、慢性结肠炎伴生活条件、精神紧张—功能性便秘4、护理
本文标题:实用医学常识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29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