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件1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全球热带雨林的分布ABC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东南亚1.维护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热带雨林是陆地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陆地上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每年全球雨林的净生产量高达34亿吨。由于雨林植被强大的生命活动,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氧气。据科学家估算,亚马孙热带雨林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被植被固定下来的碳的总储量有上千亿吨。一旦雨林遭到毁灭,雨林中所积累的大量碳素就会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其后果可想而知。2.对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有重要影响读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两个问题。森林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整个亚马孙雨林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并通过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又重新返还大气中,形成云雨。可见,热带雨林对促进全球水循环和调节全球水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热带雨林对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有什么影响?(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从水循环角度看,由图可知,亚马孙河流域蒸发、蒸腾的水汽中,一部分产生降水返回亚马孙地区,另一部分水汽被带离亚马孙地区。所以,雨林的存在和变化对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会引起地表水减少,地面水分蒸发、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降水减少,气温升高。。从空气中碳氧比例来看,雨林被毁,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大量增加,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温升高。3.雨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物基因宝库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陆地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因而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1/5以上。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使得雨林面积不断消减,导致雨林物种灭绝的速率加快。许多将来对人类可能具有重要价值的物种,在还没有被人类充分研究之前就已遭灭绝,有些物种甚至还未被发现就已永远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人类财富的巨大损失。雨林——人类医学的宝库人类的健康与幸福直接依赖于生物的多样性。雨林生物基因库是人类药品原料的重要来源和医学研究的宝库。目前,全球1/4的药品原料来自热带雨林的植物;而被医学界确定对治疗癌症有效的3000多种植物,有70%生长在雨林中。艾滋病是当今最让人类束手无策的疾病之一,但据法国通讯社报道,雨林中新发现一种对治疗艾滋病具有很高疗效的植物,这为人类彻底攻克这种疾病创造了良好前景。科学家指出,雨林中还存在着许多未知的珍贵医药资源,有待人类去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阅读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思考下列问题。1.热带雨林的气候有何特点?常年高温多雨。全年每月平均气温超过18℃,正常年雨量大约为1750~2000毫米。2.热带雨林气候对雨林植物生长有何影响?光、热、水资源充足,植物一年四季都可生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3.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而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雨林土壤养分的收入有哪些?养分的支出有哪些?养分的收入和支出有什么关系?雨林生长需要大量养分,而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土壤中的养分来源主要有三:岩石风化释放的养分,枯枝落叶分解释放的养分,雨水带来的养分。但土壤中的养分,一方面被快速生长的植物吸收利用,另一方面由于雨林地区常年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烈,养分大量淋失,这样土壤中的养分很难保留和积聚,所以,雨林中的土壤一般很贫瘠。4.为什么说雨林中的土壤很贫瘠?人类通过焚烧和砍伐活动可将大片浓密的原始雨林顷刻之间化为乌有。雨林植被一旦被毁,淋溶作用更加强烈,土壤中养分加速流失,本来就贫瘠的土壤更加贫瘠,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5.为什么说雨林生态环境很脆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ADECB(1)A+B+C与D+E有什么关系?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大致相等。这说明雨林中的土壤养分积累很少,很贫瘠。(2)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________。所以_________成为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_________一旦被毁,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生物体内雨林植被雨林植被三、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开发原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土地需求膨胀。巴西政府开始加快对西部广大疆土的开发。2.亚马孙开发计划1970年,巴西政府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为了开发西部,巴西政府采取了三大措施。(1)迁都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往内陆高原上的新建的巴西利亚。(2)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为了实施亚马孙开发计划,政府于1975年建成了全长达5500多千米的亚马孙横贯公路。这条公路从大西洋沿岸横跨亚马孙地区,一直延伸到西部秘鲁边境。这条公路干线还有许多条支线,其总长超过20000千米。随着公路铺设,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大规模的农场和牧牛场随之出现,伐木公司的运输更为方便,沿线还新建了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也建起了造纸厂、炼铝厂等。(3)移民亚马孙平原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而与雨林区相邻的巴西东北地区却集中了全国1/4的人口,这里也是全国最为干旱和贫困的地区,而且因为贫民集中,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数以百万计的东北部难民迁移到亚马孙地区。南美洲与亚洲、欧洲、非洲相比,开发较晚。巴西及亚马孙地区周围的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受过去殖民经济的影响,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人口、城市、工业等主要集中在狭窄的大西洋沿岸地带。亚马孙地区则因为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生活在浓密雨林中的印第安人,还处于部落群居阶段,他们以渔猎、采集和传统的迁移农业为生。由于人口很少,对自然索取不多,因而不会对雨林系统造成太大的影响。雨林的被毁始于亚马孙开发计划出台之后。•3.开发对雨林的影响雨林被毁人口急剧增长人民生活贫困土地需求膨胀商业性木材采伐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过度的迁移农业釆矿、水利和公路建设完成下列框图。四、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世界雨林的现状(1)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根据世界环境保护机构的统计,每年有大约11万平方千米的雨林因砍伐、焚烧而毁灭。如果这种趋势不能制止的话,用不了多少年,地球上这条已经破损了的“绿色腰带”就会彻底消失,将给我们人类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2)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同样不容乐观。虽然有迹象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毁林速度有减缓的趋势,但是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1990~2000年南美洲共损失热带雨林面积32万多平方千米。开发2.雨林的两种前途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来看保护两种利益或目标之间取得协调把保护放在第一位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两难境地•阅读课本34页,完成下列框图。•读图,你对争论持何种态度?有没有消除分歧的方法?毫无疑问,我们应该保护雨林,因为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全球环境效应。至于消除分歧的方法,对于国际社会而言,除了要通过“宣言”“议定书”之类的东西对当地政府及国家施加压力之外,还应伸出援助之手,切实帮助解决当地政府及国家的困难,例如贫困问题、债务问题等。作为当地政府及国家要切实认识到雨林保护的重要性,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大保护力度。作为当地的公民要形成保护意识,凡是不利于雨林保护的事不做,这样三方形成合力,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财富——亚马孙雨林,雨林的前景是光明的。反之,在哪个环节上出现问题,都会给雨林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雨林的前景将是不容乐观的。3.对雨林的保护面对全世界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呼声,当地政府和人民也已认识到这种低经济效益与高环境代价的开发是不可取的。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以后,亚马孙地区诸国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亚马孙雨林的计划和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设立国际基金会,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另外,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就下列议题,展开讨论,试提出一种协调雨林开发和保护这一矛盾的可能办法。1.保护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1)发达国家早期利用地球上的资源发展了经济、积累了财富,当环境出现问题时,不能把责任推卸给发展中国家,增加它们发展的压力;(2)发达国家的高消费正在消耗着世界上大部分的资源,目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与它们的高消费有重大关联;(3)发达国家比较富裕,有能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维护全球的生态平衡。2.建立全球环境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只要解决了巴西等国的贫困和债务问题,雨林也就得到了保护。而发达国家有义务、有能力帮助巴西等国解决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3.设立国际基金,保护亚马孙雨林的可行性。设立国际基金,使亚马孙地区政府和民众能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不必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而去毁坏雨林,这对保护亚马孙雨林是完全可行的。本课小结一.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维护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2.对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有重要影响3.雨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物基因宝库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三.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四.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本文标题:《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307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