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讲评桥边的老人【美国】海明威如皋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海明威(l899~1961),美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研读课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12.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原文信息: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12.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学生答案一】内容上:交代小说的主人公和故事发生的地点;描写了站前桥边紧张忙碌的景象。结构上:照应标题“桥边的老人;”为下文“我”在侦察中与老人的对话作铺垫,同时与结尾处老人摇晃了几步又坐下去相呼应。•【学生答案二】①第一段为环境描写,交代了小说的社会环境,处于战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②交代小说的主要人物“老人”,同时衬托出老人年老、疲惫、无辜,是战争受害者的形象;③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为“我”和老人间交流作铺垫;④照应文章的标题,点明文章的主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2.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真实描绘出了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景象;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照应标题);③渲染战争将临忙乱的紧张气氛;④鲜明地勾画出了这个满身尘土、疲惫不堪的孤老头的人物形象;⑤点明主旨,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⑥为下文侦察中“我”与老人的对话作铺垫。(每点1分,共6分。)•★注意点:小说或散文中考查开头段作用型题目时,要关注一下开头段是否在进行环境描写。答题时,不仅从内容和结构角度思考,而且要凸显出环境描写的作用。【试题回顾】•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2015届南京盐城一模)《陶虎臣》•原文信息:阴城是一片古战场。相传韩信在这里打过仗,现在还能挖到一种有耳的尖底陶瓶,当地人说这种陶瓶冬天插了梅花,能结出梅子来。现在这里是乱葬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叫作“阴城”。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草里有蛤蟆、野兔子。早晨和黄昏,有许多白颈老鸦。人走过,就哑哑地叫着飞起来。•参考答案:叙写“阴城”的历史和现状,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场景;(2分)渲染荒凉冷落的氛围,暗示人物处境的艰难。(2分)•13.小说中画线句子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原文信息:“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学生答案一】①他说话的“木然”,表现出他对战争的无奈以及对现实的绝望;②“只是”表现出他对战争的厌恶和痛恨。【学生答案二】①老人的“木然”表现了他对战争无力的控诉和无奈的叹息;②一再强调他在“照看动物”体现了他对动物的关心爱护;③“我只是”体现了他对自身遭遇的无奈、悲伤及对战争的不可理喻、厌恶。•13.小说中画线句子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①“木然”表现老人身心疲惫,陷入了绝望;(1分)“不再对着我讲了”,表现老人不再期待“我”为他分忧。(1分)②“我在照看动物”一句反复出现,后句中的“只是”二字意味深长,交织着“怨”“冤”之情,(1分)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1分)•★注意点:反复揣摩语句,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的文字来挖掘人物的心理。【试题回顾】•(2014江苏高考)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分)•【答案】内心活动:恐惧、迷惑、悔恨。意义:表现了安娜之死的偶然性,增强了悲剧意味。•【解析】认真捕捉体现安娜心理的语句,可以体会出她的内心活动:“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觉得无力挣扎。”【试题回顾】•依据小说中有关“枪”的细节,分析帕皮这一人物的心理变化。(4分)(2015届南京盐城二模)•参考答案:•①克里斯刚进小屋,帕皮手里拿枪——紧张戒备;②一直用枪指着瞄准克里斯——敌对仇视;③听到克里斯弹奏后枪指向地面——缓解放松;④最后枪丢到角落里——消除戒备。(4分,每点1分)•14.小说中老人反复念叨自己的小动物,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原文信息:(1)“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2)“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3)“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14.小说中老人反复念叨自己的小动物,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学生答案一】①突出了文中老人对动物的喜爱与怜悯;②体现战争时代人们心中仍保存着那一份爱心,表达了人性的美;③“小动物”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的始终,使小说结构更紧凑;④暗示了小说的主旨,对战争的厌恶。•【学生答案二】①表明动物对老人的重要性,表达了老人对动物的担忧挂念;②连动物都不能幸免,表明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恶行的控诉;③老人代表了普通百姓,表现了百姓希望过上安宁的生活,是对和平的向往。•14.小说中老人反复念叨自己的小动物,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①小动物是老人的精神寄托,这样写体现了老人博大的爱心与素朴美好的人性;②弱小生命被战争摧残与扼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每点2分)•★注意点:审清题目的要求,“用意”即目的、作用、原因。可从本身内容、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角度思考。•15.海明威曾提出“冰山”创作原则:“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却能为读者感受到。”试探究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创作原则。(6分)•参考答案:(6分)①小说采用有限视角的第一人称叙述故事,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充分发挥想像,挖掘小说的内涵。②小说选取的是一幅画面、一段对话的微小格局,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使读者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③小说语言简约朴素,不事渲染,但却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包蕴丰富的内容。(每点2分)选材:以小见大叙述视角语言富有张力A.全知视角,即叙述者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人,他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行为及命运。通常用第三人称。如《项链》中:她也是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结了婚……B.有限视角,即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述故事,而叙述者只了解故事中的部分情节。通常采用第一人称。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种:
本文标题:桥边的老人上课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307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