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1、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轰动与过程,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2、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3家庭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生活社会单位4、逆城市化:是城市中的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城市居民迁往农村地区的现象。逆城市化使得城市人口相对减少,城市人口比重降低。5、犯罪:是触犯了国家法律,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它是最严重的越轨行为。6、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7、社会学:从变动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8、社会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9、本能:先天遗传的固定性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模式。10、合作:是不同个人或团体为了达到统一目的而互相配合的相互合作方式。11、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型,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12、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13、民族性:长期生活在一定民族环境中的人,他们的个性中体现这本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点,这就是民族性。14、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15、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之上的、成员之间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群体。16、邻里是在地缘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经久相处、友好往来而逐步形成的守望相助、共同生活的小型群体。17、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18、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的形式。19、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20、城市化城市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把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21、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22、社会分层: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连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这就叫做社会分层。23、社会阶级: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阶级划分根源于社会的经济结构,根源于远古社会人类生产中剩余产品的鱿趾蜕24、社会分化: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原因一般是由于社会劳动分工的需要。社会分化的基本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25、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分,社会学是指中观层次。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在一定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27、社会流动:有广义、狭义两方面涵义。从广义讲是指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28、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29、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我们称之为“角色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就构成了角色集。 30、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各要素之间、各个层次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各方面功能的发挥。 31、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32、符号:符号就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例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等都是符号,它是一种意愿标志。 33、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帕克认为,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34、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称为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它的成员相互熟悉、了解,是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35、群体凝聚力:又称为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吸引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之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37、组织管理: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活动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赖于组织自身的管理。 38、社会地位:在这里,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就叫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个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社会地位就是社会关系之网中的各个纽结。 39、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40、社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41、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制度(包括社会的根本制度和各种具体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组织、人口、人的环境以及道德、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时尚等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都叫做社会变迁。 42、社会现代化:是指一个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一般指社会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逐步脱离传统社会的发展过程。 43、社会保障:顾名思义就是社会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保障最基本的涵义是,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胜利的残疾、年老力衰、以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和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也有的国家和地区在此基础上再提供一些面向全体公民的福利设施、服务和物质资助。44、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狭义的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即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45、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表现。46、镜中自我是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47、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内部分工,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成员受过专门训练,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组织内部有严格细密的规章制度。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组织与管理模型。48、制度化优先.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优先。49、社会失范是社会在发生剧烈变化时,原有的社会行为规范失效,新的社会行为规范又没有建立起来,从而使得社会成员茫然不知所措而出现的反常现象。关于社会失范发生原因和引起后果的理论称社会失范论,由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提出。51、角色模式是指社会中某一个人,当他的行为在一个特定的角色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类型或模式时,在这个模式上,其他的人也可以以他的行为为基础,充任同样角色。这种类型或模式,就叫角色模式。52操作化根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将抽象命题或概念变为具体的、经验的、可直接测量的具体概念和测量仪器的过程53、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这种需要称为优势需要。54、时尚:也称流行,是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众人对某种新出现的事物或行为方式认同、崇尚和效仿形成的现象。对某种时尚的追逐达到狂热、不理智的程度称时狂。55、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一般说来,小至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家庭,大至一个民族或国家,都可以称为社会群体。56、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数目增加,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城市数目增加一般由非农产业发展促成;城市规模扩大一方面因城市人口自身繁衍,另一方面因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所造成。由于后一种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更大,因此,城市化又主要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进入城市的现象。57、越轨行为也称违规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越轨行为是针对具体条件下的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而言的,它是对社会或群体所期望的角色行为的偏离。58、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59、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代内流动是指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职业或社会地位的变化,也称为职业流动。代际流动即两代人之间的流动,即父辈和子辈两代人之间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大量的代际流动现象,反映了社会变迁的加剧和变动的趋势。60、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在对研究对象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的研究方式。61、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了解这个涵义,可从三个方面着眼:(1)社会需要的产生和满足有其必然性,需要得不到一定的满足,可能会阻碍个人或集体的生存或发展。(2)需要的产生并不是完全主观的,有其客观性。它是在社会的历史、文化情景和当前实际情况下发生的。(3)需要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通过人的自觉能动性体现出来,表现了需要的社会性。62自致角色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自致角色的取得是个人后天活动与努力的结果63、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可分为软性和硬性的两个方面。所谓软性的,是指人们的信念、习惯、风俗、传统道德、伦理一类的规范。硬性社会规范,主要指法。它包括国家各级各类行政部门制定的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一系列强制人们遵守的行为规范。社会规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主要部分。64、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与农村社区不同的另一类人类居住空间和生活组织形式。65、制度化逃避是指当某些社会行为规范不相协调以致相互冲突时,人们利用一种社会制度所允许的行为规范来对抗另一种规范以逃避可能遭到的制裁的现象。即当某种行为在用一套行为规范衡量可能会被制裁时,行为者利用另一套行为规范作为挡箭牌,保护自己的行为。由于后一种行为规范也是社会制度所认可的,所以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逃避。制度化逃避常常在社会发生变动,新旧制度和规则相互交织的情况下出现。66、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67、社区服务是指在一定的社区内,以社区居民的自愿、互助为基础,以社区中有特殊需要的困难人群为重点对象,同时面向全体社区居民,为他们排忧解难,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服务活动。与商业服务追
本文标题:《社会学概论》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308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