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细胞的形态结构与新陈代谢
Page1生命科学概论第二章细胞的形态结构与新陈代谢Page2第二章细胞的形态结构与新陈代谢第一节细胞的形态结构Page3Page4细胞的形态原核细胞,以大肠杆菌为例真核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Page5细胞大小(um)与数目•最小的细胞•支原体:直径100nm•最大细胞是鸟类的卵细胞•鸵鸟蛋:直径150mm•最长的细胞•神经细胞:神经纤维长度1m•棉花、麻纤维(单个细胞):10cm人体最大的是成熟的卵细胞,直径在0.1毫米以上;最小的是血小板,直径只有约2微米。Page6•细胞体积守恒定律生物有机体内细胞种类繁多,各种细胞的大小相差悬殊,形态各异。但是不论同类动植物的个体差异有多大,同一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是在一个恒定的范围之内,器官组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的数量,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这就是“细胞体积守恒定律”。Page7细胞体积与面积•动植物细胞直径:10100μm•细胞核直径:830μm•要求:–体积•容纳自身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核酸、蛋白质等–面积•保证能够从环境中获得充分的营养和水分Page81、细胞的大小和机能是相适应的神经细胞长神经信号传导卵细胞体积大存放营养物质(共胚胎发育)2、有机体的体积与细胞的数目有关新生儿约有2×1012成年人约有6×1013•根据细胞数目划分: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Page9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特征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1~10μm较大,10~100μm•细胞质无胞质环流有胞质环流•核糖体70s(50+30s)80s(60s+40s)•细胞骨架无有•内膜系统无有•细胞核拟核有核膜、核仁•染色体单数,非组蛋白和多个,组蛋白及分子组成•单个DNA分子组成非组蛋白和多个DNA•细胞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Page10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主要区别总结•①细胞器:真核细胞具有完善的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系统以及完整的核结构;•②遗传物质的储存:真核细胞含DNA多,不是环状,呈线状并被包装成高度凝缩的染色体结构;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有的真核细胞的细胞器也含有DNA,如,线粒体、叶绿体;•③遗传物质的表达:翻译时,原核细胞转录翻译同步进行,而真核细胞的mRNA在合成后,必须在细胞核内进行剪切加工,再运到胞质中翻译。Page11大肠杆菌Page12动物细胞植物细胞Page13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真核细胞由膜分割成一个个小“区室”,使细胞具有界限分明、功能各异的工作单位;也使膜的总面积大大增加,提高物质合成、运输等生命活动效率。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Page14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细胞器膜、核膜、质膜在分子结构上类似,统称生物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合装配成,7-8nm厚。•磷脂双分子层是骨架,又称脂双层。•蛋白质以不同方式镶嵌,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质膜表面有少量糖类分子——糖脂和糖蛋白。Page15磷脂双分子糖蛋白质流动镶嵌模型Page16生物膜特性:①流动性②选择透过性Page17•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细胞的能量转换﹡蛋白质合成﹡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细胞运动Page18脂双层•总重量中脂类约占40-50%。•脂类:磷脂(主要)、糖脂、胆固醇Page19•表面是磷脂分子的亲水端,•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性脂肪酸链。HeadsTailsPage201.侧向扩散;4.伸缩震荡2.旋转运动;5.翻转运动3.摆动运动;6.旋转异构•脂双层中脂分子进行各种形式的快速运动:Page21脂双层功能:•保持细胞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屏障作用,膜两侧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脂双层中脂类成分随不同生物而不同。结构复杂保证膜蛋白的嵌入及其特定功能的发挥。Page22膜蛋白•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不同生物膜中蛋白质含量不同:线粒体内膜75%、神经纤维髓鞘膜25%、质膜50%。Page23•膜蛋白可分两大类:内在蛋白(1-2)和周边蛋白(3-6)。•内在蛋白:疏水部分穿过脂双层的疏水核心;大多两端亲水,也有一端亲水。•周边蛋白:非共价键结合在内在蛋白外端,或结合在磷脂分子的亲水头上。Page24膜蛋白的功能:物质运输酶受体——信号转导细胞识别胞间连接将细胞骨架与胞外基质连接Page25•膜蛋白在脂双层自由移动,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上皮细胞膜上的运输蛋白和各种酶不能完全自由移动。Page26膜流动性的影响因素与膜本身组分、遗传因子、环境因子有关,包括:⋄胆固醇: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会降低膜的流动⋄脂肪酸链的饱和度:脂肪酸链所含双键越多越不饱和,使膜流动性增加。⋄脂肪酸链的链长:长链脂肪酸相变温度高,膜流动性降低。⋄卵磷脂/鞘磷脂:比例高则膜流动性增加,因为鞘磷脂粘度高于卵磷脂。⋄其他因素:膜蛋白和膜脂的结合方式、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Page27糖和糖萼•膜糖:细胞质膜表面糖类,糖蛋白、糖脂两种。•糖蛋白:与膜蛋白结合而成。•糖脂:与脂质结合而成。膜糖的成分:半乳糖、甘露糖、半乳糖胺、葡萄糖胺、葡萄糖、唾液酸等。•功能:细胞识别;固定膜中蛋白质。Page28糖萼糖萼:寡糖链和蛋白质共同构成细胞表面的糖萼,或称糖被。Page29•细胞识别对细胞非常重要,关键是识别细胞表面的糖分子。细胞表面的糖分子种类及位置多变是细胞与细胞区分的标志。Page30•细胞膜(CellMembranes)•细胞质(Cytoplasm)•细胞核(Nucleus)•细胞壁(CellWall)真核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植物细胞Page31细胞壁:质膜之外•细菌、植物细胞•无生命结构:细胞分泌物代谢物组成,纤维素、多糖、蛋白质等•功能:机械支撑支持、保护Page32•真核细胞都有,大多单核。•细胞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DNA)主要位于细胞核;调控细胞代谢、生长、分化。•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核仁。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控制中心Page33细胞核模式图Page34(1)核被膜•核外面,包括核膜和核膜下面的核纤层。•核膜:两层膜,单层膜厚7-8nm,膜之间的核周腔宽约10-50nm。外膜常与糙面内质网相连。•核纤层:在核膜内面,核纤层蛋白组成。Page35核被膜的电镜图Page36大分子如何出入细胞核?☺蛋白质(如DNA、RNA合成相关的酶)细胞质细胞核☺RNA细胞核细胞质Page37核孔核孔复合体:蛋白质,100多种,与核纤层紧密结合;Page38◆50~100nm,几千~几百万个Page39◆功能:物质转运♦核内物质:RNA、组装好的核糖体亚基→核孔→细胞质;♦细胞质中物质:蛋白质→核内;如:合成DNA和RNA的聚合酶,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核糖体蛋白,等;Page40♦选择性mRNA前体→不能通过核孔;mRNA前体→加工、与蛋白结合→复合体→核孔→核外;♦主动转运(非扩散)蛋白质:自身的核定位信号,核孔复合体:受体蛋白,两者结合→核孔→出、入核;Page41染色质:固定、苏木精染色●常染色质●异染色质Page42●染色质成分:主要:DNA、组蛋白;少量:RNA、非组蛋白;DNA:同一个体,各种细胞中含量相同♦常染色质:粗、细丝→网状;DNA分子展开部分;♦异染色质:粗大团块、色深、DNA紧缩盘绕部分,附于核膜;Page43◆组蛋白♦碱性:含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能与DNA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结合;♦5种:H1、H2A、H2B、H3、H4;功能不同;Page44◆非组蛋白种类多;有关DNA复制、转录的因子,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Page45◆核小体:核心:4对组蛋白H2A、H2B、H3、H4各2对;核心核小体H1Page46染色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细胞分裂间期:25-30nm染色质丝折叠→螺线管;◆细胞分裂期进一步浓缩(高度折叠)→光镜可见的粗大染色体;Page47螺线管核小体超螺线管染色单体共计压缩8400倍压缩7倍压缩6倍压缩40倍压缩5倍DNA从DNA到染色体水平的压缩过程Page48核仁●形态:圆、椭圆,无外膜;●数目1-2个,各种生物中固定;核仁Page49•细胞质——质膜内,细胞核外细胞溶胶、细胞器细胞质Page501、内质网和核糖体☆内质网:一系列囊腔、细管,彼此相通隔离于细胞溶质的膜系统♦总膜面积一半,最多的膜。内质网光面内质网(sER)糙面内质网(rER)☆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Page51Page52◆光滑内质网(sER):无核糖体颗粒◆作用:♥脂质合成♥糖类代谢♥药物、毒物的解毒Page53◆糙面内质网(rER)♥具核糖体颗粒;♥合成、转运蛋白质;糙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Page54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起始于细胞质基质,有些蛋白质合成开始后不久便转在内质网上合成。这些蛋白质包括:1.向细胞外分泌的蛋白,如抗体、激素;2.膜蛋白,决定其在膜中的排列;3.需与其它细胞组分严格分开的酶,如溶酶体的各种水解酶;4.需进行修饰的蛋白,如糖蛋白。Page55信号假说(Signalhypothesis):信号肽,指导蛋白质转至内质网上合成。蛋白质转入内质网合成的过程:信号肽与SRP结合→肽链延伸终止→SRP与受体结合→SRP脱离信号肽→肽链在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同时信号肽引导新生肽链进入内质网腔→信号肽切除→肽链延伸至终止→翻译体系解散。SRP:信号识别颗粒Page56高尔基体(Golgiapparatus)•1898,Golgi首先观察到,因此得名,动植物细胞普遍存在。•由扁平小囊、小泡堆在一起形成,有极性。凸出面对着内质网称为形成面(formingface)或顺面(cisface)凹进的一面对着质膜称为成熟面(matureface)或反面(transface)Page57反面顺面Page58●功能:◆将内质网合成好的蛋白质→分门别类进行加工、分类、包装、运送→细胞到特定部位,或分泌→细胞外◆无合成蛋白质功能;◆合成:多糖(纤维素)、果胶质•→参与细胞壁的形成。Page59溶酶体(lysosome)*形态:单层膜、囊泡*来源: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功能:细胞内消化,外界吞入的颗粒——异噬溶酶体细胞自身的碎渣——自噬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防止蛋白降解Page60根据生理功能完成的不同阶段分为:•初级溶酶体(primarylysosome):高尔基体产生,内含物均一,无明显颗粒。•次级溶酶体(secondarylysosome):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残体(residualbody):失去酶活性,仅留未消化的残渣。食物泡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残体Page61线粒体•颗粒、短杆状,•横径0.2-1μm,长2-8μm。•1到几百甚至数千个。•两层膜Page62•四个功能区:外膜、内膜、膜间隙、基质(1)外膜:平整,脂类、蛋白质,亲水通道嵴内膜基质外膜膜间隙Page63(2)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加内膜面积。上有带柄、直径约10nm的基粒——ATP合成酶复合体嵴内膜基质外膜膜间隙Page64③膜间隙:延伸→嵴内部;④基质:液态填充于内膜、嵴间;富含酶类;嵴内膜基质外膜膜间隙Page65●线粒体的功能细胞的“动力工厂”细胞呼吸、能量代谢中心◆含细胞呼吸所需的各种酶、电子传递体;Page66◆ATP合成酶复合体将糖类、脂质分子的化学能→贮存于腺苷三磷酸(ATP)即:细胞代谢可直接利用的能量;Page67◆生物氧化过程除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其他均在线粒体中进行;酶类:线粒体基质中催化三羧酸循环,催化脂肪酸、丙酮酸氧化;Page68●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基质中含DNA(环状)、核糖体,即:完整的遗传系统(转录、翻译体系),编码约10%自身蛋白质。Page69●线粒体的起源◆线粒体、细菌相似大小相似;均具环状DNA分子;◆线粒体起源的设想细胞吞噬细菌、细菌入侵细胞,细胞内的细菌→线粒体。Page70质体•植物细胞特有•白色体、有色体两种。白色体:分生组织及不见光的细胞。有色体:含色素,叶、花、果实。Page71叶绿体:最重要的有色体,双层膜包裹。光合作用---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大小、形状、数目随不同植物、细胞而不同。*高等植物呈椭圆形,数目2
本文标题:细胞的形态结构与新陈代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32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