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资本沉浮录—苹果公司的创业融资分析(目录加正文)
-1-目录一、苹果公司的孕育及成立...............................................................................................-2-二、“苹果I号”电脑名声初显,首轮融资帮助公司生存壮大。................................-4-三、“苹果Ⅱ号”电脑名声大振,对外私募融资支撑公司高速扩张。..........................-6-四、公司上市,赢来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巅峰。...............................................................-7-五、盛极而衰,内部权力斗争带来十一年的等待蹉跎。...............................................-8-六、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改革重组焕然一新。...........................................................-9-参考文献:.........................................................................................................................-11--2-资本沉浮录—苹果公司的创业融资分析摘要:苹果公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计算机行业,虽然后来一度消沉,但重新振作起来,最终成长为手机和计算机行业的巨无霸,资本运作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没。资本在企业发展前期给了苹果公司和乔布斯巨大助力,带动了苹果的起飞。企业发展中期,因股权架构和董事会设置不合理,乔布斯被迫离开苹果。最终,通过并购乔布斯重回苹果公司,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奠定了今日苹果公司巨无霸的地位。关键词:苹果公司乔布斯投资引言:11月3日,得益于今年第四财度财报数据,苹果公司周五开盘股价大涨超过3%,在整个美股市场独领风骚,率先突破9000亿美元市值大关。那么,苹果公司是如何从两个青年卖车卖计算器走到今天的呢?是什么成就了苹果今时今日的辉煌?本文主要介绍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多轮融资过程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历经波折。一、苹果公司的孕育及成立作为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少年时代生活在美国著名的创业天堂——硅谷附近。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乔布斯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并因同样的爱好结识了另一个创始人史蒂夫•沃兹。他们梦想着能够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可是当时市面上都是体积庞大、价格昂贵的商用机。-3-1976年他们在开发自己个人电脑的过程中,发现英特尔公司的8080芯片零售价270美元,而性能相差无几的摩托罗拉公司出品的6502芯片只需20美元。几个星期之后,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在两人的手中诞生了。精明的乔布斯立即估量出这种自制电脑的市场价值所在,为筹集批量生产的资金,他卖掉了自己的大众牌小汽车,劝说沃兹也卖掉了他珍爱的惠普65型计算器。就这样,他们一共筹集到了创业的启动资金1250美元。1976年4月1日,乔布斯、沃兹及乔布斯的朋友龙·韦恩三人签署了一份长达10页的合同,决定成立苹果电脑公司,三人的股权比例依次为45%、45%和10%。公司的名称因为乔布斯偏爱苹果而一锤定音,商标也由此产生。而他们的自制电脑则顺理成章地追认为“苹果I号”电脑。1976年4月12日,距苹果电脑公司成立仅12天,因创业资金缺少、公司债务压力的原因,韦恩毅然提出退股要求。乔布斯用800美元买下他手中的10%股份,公司股权比例变更为乔布斯、沃兹依次为55%、45%。苹果电脑公司诞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库比提诺市,这里是硅谷的中心地带,创业的沃土,传奇般的苹果公司在乔布斯自家的车库中孕育诞生了。-4-二、“苹果I号”电脑名声初显,首轮融资帮助公司生存壮大。苹果电脑公司成立初期,“苹果”机的生意却很清淡,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品,除了对电子感兴趣的人,人们使用个人电脑的观念还没有普及。直到1976年7月,零售商保罗·特雷尔看到乔布斯熟练地演示电脑后,认为“苹果”机大有前途,决意冒险订购50台“苹果I号”电脑。但他要求在一个月之内交货,乔布斯和沃兹喜出望外,立即签约成交。为了公司的生存,他们每周工作66个小时,终于在第29天他们奇迹般地完成了任务,50台“苹果I号”电脑如期如数成交。很快,这50台“苹果”电脑销售一空,获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苹果”公司开始名声大振,不断有人找他们签约生产。这个时候,乔布斯和沃兹感觉到了生产的吃力,他们这种小资本运营根本支撑不起公司急速的发展。乔布斯后来回忆道:“大约是在1976年秋,我发现市场的增长比我们想象的还快,我们需要更多的钱。”为此,两人分头去寻找资金支持。沃兹到自己就职的惠普公司寻找风险投资,乔布斯经人介绍找到了红杉资本的投资人唐瓦伦,不过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个人电脑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和利润。甚至唐瓦伦觉得乔布斯当时看上去简直就像个“人类的叛逆”,苹果的创业计划幼稚得就像孩子过家家。不过,唐瓦伦又向他们推荐了麦克•马库拉——苹果公司崛起中的一位贵人。-5-马尔库拉本身是一位训练有素的电气工程师,且十分擅长推销工作,被人们称为推销奇才。此时的马库拉38岁,因为英特尔公司的首次公开发行募股成为硅谷有名的年轻百万富翁,正四处寻找投资机会。当看到“苹果I号”电脑时,出于职业敏感,他立即意识到了其中的市场和商机,马尔库拉决心重操旧业,帮助他们把公司大张旗鼓地办起来。1976年8月,马库拉决定个人出资9.1万美元,并主动为公司担保向美洲银行申请了25万美元的银行贷款,将自己的命运与两个年轻人和苹果公司联系在一起。马库拉主动帮助他们制定了一份非常全面的苹果电脑研制生产商业计划,带着这份计划书到风险资本家那里游说,又筹集到了69万美元。有了马尔库拉这样行家里手的指导帮助,“苹果”公司很快就有了100万美元的创业资金,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1977年1月3日,新的“苹果电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苹果电脑公司)注册成立。新公司成立后,乔布斯任董事长,沃兹任研发副总裁,马库拉任副董事长,外聘了国家半导体公司的行政主管迈克尔•斯科特出任苹果电脑公司的首任CEO,公司也由车库发展到了厂房生产。此时的公司股权比例为乔布斯、沃兹和马库拉各占30%,工程师罗德•霍尔特占10%。首次引入风险投资后,乔布斯不再占有多数股权,股权结构变成了三足鼎立,也为后来乔布斯被逐出苹果家门埋下了伏笔。-6-三、“苹果Ⅱ号”电脑名声大振,对外私募融资支撑公司高速扩张。新公司成立后,苹果电脑公司有了生产研发“苹果Ⅱ号”电脑所需要的资金。1977年4月16日,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整的“苹果Ⅱ号”电脑就研发成功了。在1977年4月美国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上,乔布斯花费巨资,弄到了展览会上最大最好的摊位。引人注目的“苹果Ⅱ号”电脑以小巧轻便、操作简单、外观优美和可以家中使用等鲜明亮点,在展览会上首次面世就一鸣惊人,几千名用户疯狂拥向展台,观看、试用,订单纷纷而来。“苹果Ⅱ号”电脑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风靡全美,销量达到数百万部,仅当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77.4万美元。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1979年夏末,苹果电脑公司决定进行一轮上市前的对外私募融资即夹层融资。通过唐瓦伦和马库拉的关系,吸引了施乐公司、罗斯柴尔德、Untenberg、Towbin、Brentwood资本公司以及个人投资者共计16个投资人,以每股10.5美元的价格共融资727万美元。其中,施乐公司的风险投资部门,以100万美元购买了将近10万股的股份,并向苹果电脑公司开放了神秘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让乔布斯接触到了当时的各种新技术。在新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苹果电脑公司开始了新一轮扩张,原来2.2万平方英尺的生产规模扩大到10万平方英尺,销售额更是达-7-到了480万美元,是前一年的6倍,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得到提升,苹果电脑公司终于有了大公司的迹象。四、公司上市,赢来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巅峰。1980年12月12日,苹果电脑公司在华尔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开发行价格为22美元/股,当日收盘价为29美元/股,460万股股票一抢而空,此次共募集资金1亿多美元,为1956年福特公司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IPO,苹果电脑公司的市值达到17.78亿美元。经过IPO股权稀释后,作为苹果电脑公司第一大股东的乔布斯持持有公司750万股,约占15%,个人身家超过2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美最富有的年轻大亨。第二大股东马库拉持有公司700万股,占比约为11.4%,价值也超过2亿美元,四年前投资的9.1万美元增值了2200多倍。第三大股东沃兹持有400万股,占比约6.5%,价值也超过了1亿美元。施乐公司风险投资持有的100万美元苹果股票也获得了30倍的投资回报。而且通过沃兹上市前的职工认股权计划,40多位员工因为IPO一夜之间从普通职员变成百万富翁,超过了此前历史上的任意一个公司。随着苹果电脑公司的上市,销售收入节节上升。1981年实现收入3.35亿美元;1982年实现收入5.83亿美元;1983年实现收入9.83亿美元,进入了财富500强榜单,此时距离正式注册成立仅仅用了6年的时间;1984年,收入更是突破了10亿美元,达到15.16亿美元,市场占有率高达25%。-8-1984年1月24日,AppleMacintosh发布,该电脑配有全新的具有革命性的操作系统,成为计算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Mac电脑推出后受到人们的争相抢购,苹果电脑的市场份额不断上升。Macintosh延续了苹果的成功,但不能达到它最辉煌时的水平,因为公司遇到了强劲的竞争对手,也是电脑业的“头号人物”IBM。五、盛极而衰,内部权力斗争带来十一年的等待蹉跎。公司上市后,乔布斯任公司董事长,马库拉任公司CEO。1983年,乔布斯邀请当时的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出任公司CEO。1985年5月,在董事会(马库拉)的支持下,斯卡利解除了乔布斯在Macintosh部门的职务,只保留董事长的虚衔。乔布斯因为没有获得苹果电脑公司的实质控股权,实际上他已不能做出实质的决策参与公司运营。1985年9月,乔布斯辞去了董事长职位,离开了苹果,马库拉接任董事长。乔布斯离开后,几乎卖掉了苹果电脑公司所有的股票,只象征性地保留一股。随后,乔布斯另起炉灶创立了Next公司,持有Next公司63%的绝对控股权。1986年乔布斯斥资1000万美元购买了视角效果工作室皮克斯公司,1995年皮克斯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后,乔布斯身家超过10亿美元。乔布斯离开后,在斯卡利掌舵时期,苹果没有推出一款有意义的新产品。斯卡利一味地追求利润增长,虽然公司财务报表显示收入节-9-节攀升,但苹果在个人电脑市场的占有率却从原来的20%下降到了8%。到了1993年,苹果电脑公司的收入只有70.87亿美元,净利润更是只有可怜的8700万美元。六、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改革重组焕然一新。1996年12月20日,苹果电脑公司宣布以4.27亿美元收购Next软件公司,乔布斯终于曲线回归苹果,此时的苹果公司仍在生死线上努力挣扎。1997年7月9日,苹果股价仅3.19美元,跌到12年中的最低点。1997年8月,苹果电脑公司宣布乔布斯为董事会成员。接着,乔布斯对苹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首先改组了董事会,辞掉了与他意见不合的主管;与苹果公司的宿敌微软公司握手言欢,缔结了战略性的全面交叉授权协议,获得了1.5亿美元的注资;重估了苹果股票期权的价值,把员工的业绩与股票奖金挂钩,激发员工的士气。接着,他开始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彻底打牢了苹果电脑公司的辉煌伟业。1998年,推出的iMac荣获《时代》杂志“1998最佳电脑”称号,并名列“1998年度全球十大工业设计”第三名。1999年,推出的第二代iMac和笔记本电脑iBook在市场上迅即受到用户追捧。在乔布斯的改革之下,苹果公司从亏损10亿,转亏为赢达到了3.09亿美元,苹果电脑在P
本文标题:资本沉浮录—苹果公司的创业融资分析(目录加正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34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