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讲义
1《管理学》讲义主讲人:龚荒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主要参考书:《企业前沿问题:现代企业管理方案》,魏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杰克.韦尔奇自传》,中信出版社,2001;《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詹姆斯.柯林斯,中信出版社,2002;《大败局》,吴晓波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任何版本。本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管理学概论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变第三章计划第四章决策第五章组织第六章领导第七章激励第八章控制引言:管理的作用•1、管理渗透到人类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2、管理关系到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美国人认定:“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跃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前列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今日之世界,乃企业管理的世界,今日之天下,将是企业管理人才的天下”日本人总结:“日本之成功,有两个轮子在驱动:一是科学技术,二是科学管理”3.成功的企业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农民企业家鲁冠球提出:“成,是管理;败,也是管理”“投资:科技:管理=1:3:6”第一章管理学导论第一节管理的基本概念一、什么叫“管理”?管理就是决策。2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即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管理就是通过他人的工作达到自己(组织)的目标。管理就是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指挥及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资源,以便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即要达到资源利用的高效率和组织目标实现的高效益的统一境界。我们的定义: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劳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二、管理的特征1.管理的目的性。2.管理的组织性。3.管理的人本性。4.管理的创新性。5.管理的艺术性。三、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管理的对象人、财、物——传统意义上时间、信息、知识、无形资产等——现代意义上五、管理的范围1.营利组织包括:工业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零售商业公司、交通运输公司、通讯广播公司以及服务性单位等。2.非营利性组织政府管理机构,如政府部门、军队、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教育部门,国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医疗卫生机构。非传统性组织,如居委会、学生会、妇女会等等。管理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第二节管理人员管理者与作业人员的区别:管理人员是那些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监督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作业人员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的业务,且不承担对他人工作监督职责的人.不同管理人员在行使管理基本职能时的侧重点图示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1.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2.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3.概念技能:指洞察组织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也就是综观全局、辨清方向,抓住3问题实际并正确决策的能力.第三节管理与环境组织环境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土壤,它既为组织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也对组织活动起着制约的作用。组织环境的构成组织的一般环境因素一般环境也就是组织活动所处的大环境,包括:1、政治法律环境2、社会文化环境3、经济环境4、技术环境5、自然环境(天时、地利、人和)组织的特殊环境因素组织的特殊环境也称为组织的任务环境。以企业为例,它的特殊环境由下面因素构成:1、供应商2、顾客3、竞争对手4、政府机构及特殊利益团体当前我国经济环境的主要特点1、竞争激烈(competition)–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封闭市场”走向“开放市场”–从“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2、顾客导向(customer)3、变化快速(change)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的意义发现机会,规避威胁,即“趋利避害”保持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防止“水煮青蛙”现象)组织的社会责任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发展的同时,要承担一种义务,即保护和改善公众利益的义务。不仅要考虑企业对于股东的责任,而且要考虑对于员工、用户、环境、当地居民、弱势群体等等各种利益群体的责任。链接:企业商业伦理的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企业的惟一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关心社会问题不是企业的责任,因为企业在关心社会问题时会使其对社会做贡献的最主要方式受到破坏。第二种观点:企业应将社会需要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而无需考虑财务上的因素,或仅仅将财务因素作为一种约束和限制。第三种观点:企业应将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期望更明确地融入组织的战略中,把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综合起来考虑。第四节管理学研究4一、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体系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的科学。管理的概念、职能、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如何应用?管理思想、理论和学说的研究–是什么?价值?如何继承发展?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研究–作用是什么?应用发展?管理者的研究–管理主体作用。管理效果研究–管理效果衡量的难度大,特点是间接性、潜在性和不稳定性。二、管理学的特点1.与各专门管理学相比,它具有一般性。2.与其它理论科学比较,它具有实践性。管理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检验标准的实践性。3.综合性或交叉性、边缘性4.社会性调查研究法程序1.观察总结的方法2.比较研究的方法3.历史研究的方法4.案例分析方法5.调查研究法四、管理科学的分类按部门性质分为:企业管理——工业、商业、农业、运输管理等……其他组织管理——行政管理、学校管理、医院管理、体育管理、军队管理等…按资源对象分为:人力--领导科学、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物--物资经济管理、设备管理……财--财务管理、会计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信息----信息管理……时间----工时研究……无形资产----品牌管理、无形资产评估……按管理职能分为:计划职能--计划管理、战略管理、决策学、预测学……组织职能--组织结构学、组织行为学…指挥职能--领导科学、管理艺术学…控制职能--统计学、会计学、管理信息系统…5五、课程地位与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体系“124”教学内容体系“一条主线”–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两大基础”–管理基础知识与先进管理思想;“四大关键能力”:–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控制与信息处理的能力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变管理从19世纪末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但是管理的观念和实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下面我们分5节来讲述管理理论发展史。早期管理思想---19世纪末以前古典管理理论---20世纪初~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40~50年代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现代最新管理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一节中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1.以民为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守信3.顺“道”4.系统管理思想5.对策(预谋)-“运筹于帷账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6.中庸之道7.重义轻利8.无为而治-“治大国,如烹小鲜”(引自老子《道德经》)9.强调人和的重要性有利:容易形成凝聚力。不利:容易导致人治,有时会抑制竞争。10.强调集体主义有利:容易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统一步调。不利:过分强调会扼杀成员个性的创新精神和意识。11.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三纲五常”)有利:重视亲情关系是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家庭观”。不利:重人治,轻法度,过分讲人情最终会丧失原则。612.强调管理者以身作则二、西方资本主义早期的管理思想18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发生产业革命,工厂制度逐步确立,管理思想得到本质性的发展。1、系统的经济科学理论形成。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1776年),认为劳动分工是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查尔斯.巴贝奇对专业化分工作了进一步分析。3、罗伯特.欧文在人事管理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和实践。(现代人事管理之父)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与协作的问题。企业管理者由资本家直接担任。管理方式是家长式,或独断专制式。管理的依据是靠个人的感觉和经验。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养,靠师傅带徒弟传授经验,没有统一标准和要求。认为工人总是偷懒的,必须采用强制管理方式。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FrederickTaylor,1856-1915)——“科学管理之父”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家庭里,19岁时因故停学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22岁时进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开始当技工,后来迅速提升为工长、总技师。28岁时任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1890年泰罗离开这家公司,从事顾问工作。1898年进入伯利恒钢铁公司继续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后来他取得发明高速工具钢的专利。1901年以后,他用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讲演,宣传他的一套企业管理理论,即“科学管理----泰罗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泰罗制的内容1.科学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科学地挑选与培训工人3.工时研究与标准化4.刺激性的付酬制度--差别计件工资制5.职能管理6.实行例外管理泰罗制的实践效果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一开始受到了人们的责难从当时工厂的平均情况看,生产效率提高了300%(二)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优点:•开辟了管理从经验转向科学的局面,在管理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当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不足:视野狭窄,局限于工厂内部管理,主要是车间一级的管理,忽视了企业整体的管理问题。7对工人的“经济人”假设,违背正常的人性。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HenriFayol,1841—1925),法国人,1860年从矿业学校毕业,先后任采矿工程师、矿长、总经理、董事、大学教授。他一生中写了很多著作,其内容包括采矿、地质、教育和管理等等。特别是他在管理领域的贡献,使他受到后人的瞩目。“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法约尔明确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明确区分了“经营”和“管理”的概念。提出了经营六种基本活动。2.提出了一般管理活动过程的五项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3.提出了14条管理的一般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互为因果,有权就有责。纪律。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素。统一指挥。一个职工只受一个上级的指挥。统一领导。一个组织只有一个领导人和一套计划。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权与分权。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评价:虽然法约尔的管理思想与泰勒的管理思想都是古典管理思想的代表,但法约尔管理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更强,后人根据他建立的构架,建立了管理学并把它引入了课堂。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总的来说仍然是正确的,这些原则过去曾经给实际管理人员巨大的帮助,现在仍然为许多人所推崇。三、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韦伯(Max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有广泛的兴趣,代表著作《社会和经济理论》,书中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由此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按目标,定岗位,定权责组织结构按等级原则确定任用合格人员,要经过考试、培训不讲人情,不讲感情,公事公办管理者按规定获得薪水和升职一视同仁,遵守纪律8一般由上级任命,除少数选举外对古典组织理论简析1.主要贡献最早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最早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是建立在正式、合法和权威基础上的管理制度,并符合理性的原则,包括纪律性、稳定性、可靠性,便于指挥。适用于大型组织。从广泛的管理经验中归纳出有规律性的管理组织原则。2.主要存在的不足组织原则过于笼统抽象,不太适用于管理实践。忽略了对“人性”的研究,未涉及非正式组织等。第三节人际关系学说与组织行为学人际关系学说的产生:尽管泰罗制在20世纪初对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企图通过此种理论和方法彻底解决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因为:第一、所谓“精神革命”的论断本身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资本家为了
本文标题: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35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