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0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B.冰雪消融C.蜡烛熔化D.灯泡发光02.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物质的可燃性B.物质的熔点C.物质的挥发性D.物质的硬度03.做实验时固体药品应保存在下列哪种仪器中【】A.集气瓶B.细口瓶C.烧杯D.广口瓶0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05.在擦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使玻璃擦得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A.二氧化碳B.氮气C.水蒸气D.氧气06.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不发生物理变化B.物质有发光和放热的现象产生就一定是化学变化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就一定有其它物质产生D.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07.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有及时盖瓶盖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D.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08.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下列语汇,其中跟相关物质的颜色没有必然联系的是【】A.蓝色固体B.黑色粉末C.绿色食品D.白色烟雾09.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10.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燃烧时发光放热;②燃烧时有水雾生成;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③④⑤C.④D.①②③④11.小明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检验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时,发现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12.下列方法中能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三瓶无色气体的是【】A.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B.闻气体的气味C.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D.以上方法都不行13.实验室加热约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14.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A.①③⑤B.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15.2015年4月2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发起“绿V客(GreenWeek)行动”,邀请公众从小事做起,践行环保。下列行为中不符合“绿V客(GreenWeek)行动”环保活动主题的是【】A.尽量开车上下班B.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C.尽量使用环保购物袋D.周末走出户外,亲近大自然16.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D.注射器内有液体17.你认为下列那顶工作不应是绿色化学的研究重点【】A.设计或重新设计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更安全的化合物B.探求新的、更安全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C.改善化学反应条件,减少废气物的生产和排放D.限制新物质的合成与使用,尽量开发使用纯天然物质18.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A.食用含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B.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C.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D.合格的矿泉水中含有少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一种健康饮料19.下列有关实验中的用量都是未说明的,其中取用正确的是【】A.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B.固体一般为1~2gC.液体一般不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D.液体一般为1~2滴20.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城市家庭,它是含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这些物质在常压下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在常温下使用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这些物质最有可能是【】物质名称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已烷沸点/。C–88.6–42.2–0.536.169.2A.乙烷、丙烷、和丁烷B.乙烷和丙烷C.只有乙烷D.戊烷和已烷二、填空题(共60分)21.⑴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炭,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变化。⑵下列情况只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只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填序号)①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可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②木炭可以燃烧,人们利用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取暖、做饭③水生动物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而生存④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可制成炊具22.下列仪器:①试管;②烧杯;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集气瓶;⑥量筒;⑦漏斗;⑧试剂瓶;⑨燃烧匙。⑴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的是;⑵可用作给固体加热的是;⑶可用作给液体加热的是;⑷加热时应垫上石棉网的是.23.有镊子、烧杯、试管、胶头滴管、燃烧匙、坩埚钳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用作配制溶液的容器是;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检验氢气的纯度时用盛装气体;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时用;将硫粉置于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使用;取用块状药品一般使用。24.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⑴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⑵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如图)。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⑶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生成,你认为蜡烛的成分中一定含有元素,还可能含有元素。⑷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现象与结论】若观察到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若观察到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若观察到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25.(18分)根据下图所示仪器回答:⑴写出A、D、F仪器名称:A为;D为;F为。⑵说出E、G两种仪器的作用:E的用途是;G的用途是.⑶用上述仪器编号回答下列问题:①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②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⑷使用量筒时,量筒必须,视线要跟保持水平。上图H中量筒内液体的读数是mL。⑸夏欣同学欲用容积为30mL的C盛装液体加热时,他最多可盛液体mL,用试管夹从它的底部往上套入,夹在处,然后用酒精灯火焰的焰加热。他加热了一会儿,却发现试管炸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炸裂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条)
本文标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39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