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印康熙二十年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Shānyīchéng,shuǐyīchéng,shēnxìangyúgūannàpànxíng,shēnyèqīanzhàngdēngFēngyīgēng,xuéyīgēng,gūosuìxīangxīnmèngbùchéng,gùyuánwúcīshēng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后改名纳兰性德,也称纳兰容若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十五年(1676年),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长相思》等。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翌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词人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出关时冰雪未销,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该词抒写词人羁旅关外,思念故乡的情怀,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雄。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长相思》创作背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译文: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每个帐篷里都点亮了灯。【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赏析:“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译文】: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再也睡不着了,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赏析】:“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印
本文标题:长相思(拼音)品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41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