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化学)
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化学)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1)试管①中的现象是,反应后试管②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2)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中发现试管④中固体全部溶解,试管⑤中产生白色沉淀,接着向试管⑤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则试管④中的溶质有;图2中a~b段对应溶液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如图所示是Ca(OH)2的部分性质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A中的实验现象是;(2)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将这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静置,观察到上层溶液为无色,底部有白色沉淀。取少量上层溶液与足量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综合分析可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3.初中化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试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基本反应类型为。(2)B实验中观察到现象的原因是(用文字叙述)。(3)C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最后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得知废液显性。为探究废液的成分,将废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钙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红色褪去。于是同学们确定废液中除酚酞、碳酸钙、水以外,肯定还含有,一定没有。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实验一】:把试管①②中静置后的上层清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最后只得到蓝色沉淀和无色溶液。(1)根据上述现象判断,试管①中一定反应完全的是(填化学式);写出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混合后得到蓝色沉淀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混合后所得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实验二】:组合序号①②③组合的溶液H2SO4、NaOHH2SO4、NaClH2SO4、Na2CO3(3)在组合①、②、③中,组合无明显现象,但它们的实质不同,为了证明实质不同,小夕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试液。(4)实验结束后把3个组合反应后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也显无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溶质的组成一定有的是(填化学式)。【结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反思】上述实验后的废液应处理。5.兴趣小组欲探究Zn、Cu、Ag、R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R为未知金属),进行了如下实验:(1)如图A所示,将四根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中的现象为。(2)一段时间后,将烧杯中四根金属丝依次替换为R、Ag、R、Cu,如图B所示。甲中出现气泡,可知图A中烧杯甲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溶质是,乙中无明显现象,则图B的烧杯乙中的物质是,可得出Zn、Cu、Ag、R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6.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1)小明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测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该实验操作是将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③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阳离子有(写符号)。④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色。(2)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向氢氧化钠溶液里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碱性。(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溶液呈(交流与反思)①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写符号)。②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取样,加入,若有现象,则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7.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4)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下列(填序号)后,溶液变为蓝色。A.酒精溶液B.火碱溶液C.稀流酸D.氯化钠溶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是。8.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填6、12或1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B.取图2中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D.通过图3中f→g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的热量变化。(5)通过图3可知,中和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如果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该方案(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9.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李佳沛和张嘉鑫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1)无色气体X的化学式为;(2)据以上流程图分析,蓝色溶液B中的阳离子一定有(填写化学符号);(3)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填写化学式);(4)实验完毕时,张志昊将溶液A和溶液B进行混合,他发现无明显现象产生,请你帮忙分析原因;(5)原固体粉末不能确定的物质是。10.甲、乙两个化学兴趣小组分别利用实验桌上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实验。甲组同学将一定量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是否能发生反应。(1)现象A为:。(2)对于不同的实验结果,小组经讨论认为实验(填“1”或“2”)不严谨,理由是:。乙组同学将稀盐酸滴入另一份未盖好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实验时,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这一反常现象,他们得出该氢氧化钠已变质。实验二:测定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样品质量为M克,最后测得实验后C瓶质量增加了N克,根据M、N,可计算得出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3)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4)若没有B装置,则测出的碳酸钠质量分数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实验中,待A中反应结束后,需通入充足氮气,该操作的目的是。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滴加稀盐酸后的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与稀盐酸不反应2取滴加稀盐酸后的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锌粒现象A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反应11.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会受热分解:H2C2O4•3H2OCO2↑+CO↑+4H2O.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开展探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已知碱石灰是由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所需试剂均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草酸晶体制取一氧化碳气体,其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装置(填“相同”或“不相同”)。(2)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填字母编号)。a.浓硫酸b.碳酸氢钠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3)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需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分别是:加热前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发生爆炸;停止加热后。(4)写出D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5)称取铁红样品10.0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若实验前后称得E装置增重6.6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6)本实验中如果缺少C装置(不考虑其它因素),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填“偏小”、“不变”或“偏大”)。12.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可能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开展如图1所示探究活动,请完成下列问题。探究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填字母序号,下同);A.研钵B.量筒C.烧杯D.试管(2)操作③的名称是,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3)操作④“蒸发结晶”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铁圈)、坩埚钳、火柴,玻璃棒,石棉网、酒精灯、;(4)如果称得粗盐的质量为5g。称得精盐的质量为5.1g,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精盐的产率一定为98.04%B.精盐的产率一定为102%C.蒸发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没有蒸干D.溶解操作中可能有粗盐没有溶解探究二:除去精盐中可溶性杂质提取纯净氯化钠固体(如图2所示,该探究中,微溶物不沉淀)。(1)甲试剂为氯化钡溶液、乙试剂为碳酸钠溶液,加入这两种试剂顺序(填“能”或“不能”)颠倒;(2)在白色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结合流程图示2推断该精盐中,除NaCl外,一定不含有(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3)写出加入试剂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加入适量试剂丙的目的是;(5)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得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答案1、(1)溶液变为红色;Fe2+;(2)Fe2O3+3H2SO4═2Fe2(SO4)3+3H2O;(3)H2SO4、Fe2(SO4)3;NaOH+HCl═NaCl+H2O。2、(1)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Ca(OH)2+Na2CO3═CaCO3↓+2NaOH;(3)NaCl,CaCl2。3、(1)NaOH+HCl=NaCl+H2O;复分解反应;(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3)产生白色沉淀;(4)碱性;Na2CO3、NaCl;NaOH、HCl、Ca(OH)24、(1)CuSO4;BaCl2+CuSO4=BaSO4↓+CuCl2;CuCl2+2NaOH=Cu(OH)2↓+2NaCl。(2)Na2SO4、NaCl;NaOH。(3)①②。(4)NaCl、Na2SO4;回收。5、(1)Zn+H2SO4=ZnSO4+H2↑;锌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2)H2SO4、ZnSO4;ZnSO4;Zn>R>Cu>Ag6、(1)①NaOH+HCl═NaCl+H2O。②氢氧化钠溶液。③H+、Na+。④蓝。(2)中;红;中性或酸性。①OH﹣②碳酸钠溶液;气泡产生7、(1)BD;GH。(2)Ca(OH)2+2HCl═CaCl2+2H2O。(3)氢氧化钠、碳酸钠。(4)B;紫色石蕊试液。8、(1)NaOH+HCl=NaCl+H2O;(2)HCl;(3)12;(4)C;(5)放热;不合理;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9、(1)CO2。(2)H+、Ca2+、Cu2+。(3)NaOH、NaCl、Ca(NO3)2。(4)B中过量的硝酸将A中的氢氧化钠反应完全。(5)NaNO3、NaCl。10、(1)固体不溶解,无明显现象;(2)1;可能是氢氧化钠与盐酸不反应,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3)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其变质;(4)偏大;(5)使残留在装置中的气体全部吸收。11、(1)不相同。(2)c、a。(3)防止铁被氧化。(4)Fe2O3+3CO2Fe+3CO2。(5)76.0%。偏小。12、探究一:(1)A;(2)过滤;引流;(3)蒸发皿;(4)C;探究二:(1)不能;(2)MgCl2;Na2SO4;(3)BaCl2+Na2SO4=BaSO4↓+2NaCl;(4
本文标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化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42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