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地下室钢筋工程技术交底技术交底
1技术交底记录编号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地下室钢筋工程技术交底1.材料及主要机具1.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1.2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并应有加工出厂合格证。1.3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1.4垫块:用水泥砂浆制成,50mm见方,厚度同保护层,破块内预埋20~22号火烧丝。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墙体采用塑料垫块。1.5主要机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1.6作业条件:1.6.1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槽钢堆放。1.6.2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1.6.3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1.6.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1.6.5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1.6.6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并清理干净。1.6.7模板安装完并办理预检,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1.6.8按要求搭好脚手架。1.6.9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2.钢筋绑扎流程2.1底板钢筋工艺流程:底板筋弹线→安底板底纵横筋→弹梁位置线→安放梁支架→放梁上层纵向钢筋→画梁箍2筋间距→套梁箍筋→穿梁底部纵筋、腰筋→安放底板马凳→穿底板面筋→挂拉钩2.2柱钢筋工艺流程套柱底部箍筋→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2.3剪力墙钢筋工艺流程立2~4根竖筋→画水平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竖筋→绑其余横筋2.4梁钢筋工艺流程弹梁位置线→安放梁支架→放梁上部纵筋→画梁箍筋间距→放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腰筋→穿梁底层纵筋并→按箍筋间距绑扎2.5楼梯钢筋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3.钢筋连接方式及位置3.1梁、板钢筋≥20时采用直螺纹,〈20时采用搭接连接3.2墙、柱钢筋≥φ14并≤φ20时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φ22时采用直螺纹套筒。3.3控制项目3.3.1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E钢筋种类混凝土强度等级C40,一二级抗震d≤25d≥25HPB23523d23dHRB33529d32dHRB40034d38d锚固长度纵向钢筋当采用HPB235级时,端部另加弯钩3.3.2机械连接3.3.2.1机械连接接头应在受力较小部位,严禁在梁柱加密区设接头。3.3.2.2钢筋机械连接的等级应在Ⅱ级及以上,接头形式、施工工艺和质量检验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3.3.2.3机械连接区段长度为35d,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必须错开,凡接头中点位于位于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接头均属同一区段。3.3.3绑扎搭接33.3.2.1搭接长度llE=§laE地下室钢筋接头率采用50%,搭接长度修正系数取1.4计算3.3.2.2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当为HPB235级钢筋时,端部另加弯钩。3.3.2.3钢筋绑扎搭接区段长度为1.3llE,搭接连接接头位置必须按50%要求错开,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位于绑扎搭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连接均属同一区段。4.钢筋保护层及马凳设置4.1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下列要求,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底板下部钢筋:50mm底板上部钢筋:30mm基础梁下部钢筋:50mm基础梁上部钢筋:35mm梁:35mm(箍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柱:45mm剪力墙、楼板、屋面板、楼梯板:25mm地下室外墙外表面:50mm地下室外墙内表面:30mm梁、板保护层垫块采用水泥砂浆在现场按保护层厚度进行加工,墙、柱垫块采用塑料垫块。4.2马凳地下室底板马凳:采用25按间距两米进行布置,马凳长度为1000。地下室楼板马凳采用14,按“几”字型加工,1200*1200布置。5.控制措施5.1保证项目:5.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5.1.2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5.1.3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4工规范的规定。5.1.4钢筋对焊接头的机械性能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5.2基本项目:5.2.1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户。5.2.2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5.2.3箍筋的间距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有抗震要求时,弯钩角度为135°,弯钩平直长度为10d。5.2.4钢筋对焊接头,Ⅰ、Ⅱ、Ⅲ级钢筋无烧伤和横向裂纹,焊包均匀。对焊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对焊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rnm。5.3控制措施:5.3.1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5.3.2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正确性。5.3.3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5.3.4钢模板内面涂隔离剂时不要污染钢筋。5.3.5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5.3.6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5.3.7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配制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5.3.8梁、柱核心区箍筋应加密,熟悉图纸按要求施工。5.3.9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5.3.10梁主筋进支座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弯起钢筋位置应准确。5.3.11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到下面。5.3.12绑板的钢筋时用尺杆划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5.3.13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层高超过4m时,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取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5.3.14在钢筋配料加工时要注意,端头有对焊接头时,要避开搭接范围,防止绑扎接头内混入对焊接头。5.4成品保护措施55.4成品保护措施5.4.1加工好的成型钢筋,在现场应按型号、规格铺垫木整齐堆放,防止压弯变形;5.4.2在运输和安装钢筋时,因轻装轻卸,不得随意抛掷和碰撞,防止钢筋变形。5.4.3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和钢筋绑扎好后,不得在已绑好的钢筋上行人、堆放物料或搭设跳板。5.4.4不得任意切断钢筋和碰动钢筋。5.5防止质量通病措施5.5.1钢筋网片扭曲:相邻扎点必须按“八”字形绑扎。5.5.2保护层厚度不正确:主筋和箍筋没绑扎到位,或垫块和马凳尺寸及密度不正确。5.5.3柱跑位:应有良好的固定措施,柱插筋与底板、梁钢筋应绑扎、焊接牢固。在柱插筋上部加设稳定箍。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柱钢筋进行矫正、固定。5.5.4锚固、搭接长度不正确:认真学习图纸,明确混凝土标号,反梁应从主梁上边开始算锚固长度。6.特殊节点处理地下室47根临时立柱与底板墙柱梁相接处钢筋6.1底板钢筋遇上临时立柱原则上能通则通,不能通则打断焊接在圆管柱的钢筋连接板上,焊接长度保证单面焊10d。钢筋连接板位置如图所示:底板面筋连接板标高为-16.19,底板底筋连接板标高为-17.07,均为钢筋连接板上口标高。6.2梁墙水平钢筋遇上临时立柱,能通则通,不能通则打断甩出焊接接头位置待临时立柱拆除后进行焊接连接,焊接接头位置必须按规范要求35d进行错开,纵向钢筋采用后植筋的方式处理。67.钢筋允许偏差8.施工注意事项8.1墙、柱主筋插筋与底板上、下铁件需仔细绑扎固定牢固,必要时可附加辅助筋电焊固定;混凝土浇筑前,加强检查,浇筑过程中由专人负责修整。8.2柱钢筋绑扎要保持钢筋垂直,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后再绑扣,搭接部位应有3个绑扣,再应避免绑成同一方向的顺扣。8.3板钢筋绑好后,应严禁利用上层钢筋网或负筋铺板作人行和浇筑混凝土的通道,以免将钢筋踩到下面,而影响底板的受力性能。8.4底板、墙、柱钢筋每隔1m左右应绑带铅丝的水泥砂浆垫块,混凝土浇灌中设专人看管并修整钢筋,以保证保护层厚度而后钢筋位置的正确,防止露筋、钢筋错位等情况的发生。8.5焊接必须接地,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焊工必须持证上岗。8.6钢筋加工人员,应经过一定的机械操作技术培训,掌握机械性能和操作规程后,才能上岗。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网眼尺寸焊接±8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绑扎±152骨架的宽度、高度±3尺量检查3骨架的长度±8尺量检查4箍筋、构造筋间距焊接±8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绑扎±155受力钢筋间距±8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其最大值排距±36钢筋弯起点位移15尺量检查7焊接预埋件中心线位移3尺量检查水平高差+3-08受力钢筋保护层底板±8尺量检查墙板±278.7钢筋加工机械的电气设备必须有良好的接地和绝缘。8.8按规程操作加工机械。8.9现场照明电线不得挂在钢筋上。8.10不得随意丢弃钢筋、绑丝。8.11注意穿插作业时与木工、水电工、砼工的配合。8.12高空作业时,应系安全带;进入工地应戴安全帽;雨天应穿放滑鞋;不得穿背心、拖鞋进入工地。8.13必须在架子上绑扎墙、柱钢筋。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时间接受交底人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本文标题:地下室钢筋工程技术交底技术交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461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