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广西柳州市2018秋学期高一地理期考试题
高一地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高一地理试卷第2页(共6页)高一地理试卷第1页(共6页)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读图1,完成1~3题。1.图1中包括的天体系统级别共有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2.下列物质属于天体的是①地球②河外星系③星云④飞机⑤陨星⑥流星体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⑥D.②④⑤3.图1中各天体系统的名称,标注正确的是A.甲一太阳系B.乙一银河系C.丙一总星系D.丁一地月系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种“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4~5题。4.太阳能量来源于A.黑子和耀斑放出的强烈射电B.太阳风抛出的太阳粒子流C.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D.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5.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A.地势高,空气稀薄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C.地面裸露,比热容大D.纬度偏低,晴天多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2,完成6~7题。6.图中甲地,此刻A.位于昼半球B.位于昏线上C.当地时间为10点D.太阳高度为0°7.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六个圈层。图3是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8.与地幔相邻的地球圈层是A.地核、地壳B.大气圈、水圈C.生物圈、水圈D.地壳、大气圈9.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B.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C.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D.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图4为学生野外考察时拍下的某地区花岗岩地貌“龙脊”景观图。读图完成10~11题。10.下列有关花岗岩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很多气孔B.可能含有化石C.质地坚硬常用于建筑材料D.因发生变质作用而棱角很少11.形成“龙脊”的花岗岩出露于地表所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B.岩浆喷出、地壳下降、沉积作用、搬运作用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D.岩浆侵入、地壳下降、沉积作用、搬运作用图5为“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在平顶海山发育过程中,阶段I形成的山是A.背斜山B.向斜山C.火山D.断块山13.在平顶海山发育过程中,促使其顶部变平坦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B.泥沙沉积C.变质作用D.海水侵蚀图6示意某河流地貌形成演化中的不同阶段,读图完成14~15题。侵蚀方向侵蚀方向侵蚀方向图614.该河流地貌演化时段的先后顺序为A.abcdB.badcC.cdabD.dacb15.野外考察发现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堆积作用强烈B.侵蚀作用强烈C.山洪暴发频繁D.河流改道频繁注意:1.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贴好条码或按规定填涂考号。3.选择题,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非选择题,请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柳州市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图2图3龙脊图4图5图1甲乙丙丁200亿光年高一地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高一地理试卷第2页(共6页)高一地理试卷第1页(共6页)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读图1,完成1~3题。1.图1中包括的天体系统级别共有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2.下列物质属于天体的是①地球②河外星系③星云④飞机⑤陨星⑥流星体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⑥D.②④⑤3.图1中各天体系统的名称,标注正确的是A.甲一太阳系B.乙一银河系C.丙一总星系D.丁一地月系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种“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4~5题。4.太阳能量来源于A.黑子和耀斑放出的强烈射电B.太阳风抛出的太阳粒子流C.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D.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5.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A.地势高,空气稀薄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C.地面裸露,比热容大D.纬度偏低,晴天多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2,完成6~7题。6.图中甲地,此刻A.位于昼半球B.位于昏线上C.当地时间为10点D.太阳高度为0°7.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六个圈层。图3是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8.与地幔相邻的地球圈层是A.地核、地壳B.大气圈、水圈C.生物圈、水圈D.地壳、大气圈9.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B.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C.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D.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图4为学生野外考察时拍下的某地区花岗岩地貌“龙脊”景观图。读图完成10~11题。10.下列有关花岗岩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很多气孔B.可能含有化石C.质地坚硬常用于建筑材料D.因发生变质作用而棱角很少11.形成“龙脊”的花岗岩出露于地表所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B.岩浆喷出、地壳下降、沉积作用、搬运作用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D.岩浆侵入、地壳下降、沉积作用、搬运作用图5为“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在平顶海山发育过程中,阶段I形成的山是A.背斜山B.向斜山C.火山D.断块山13.在平顶海山发育过程中,促使其顶部变平坦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B.泥沙沉积C.变质作用D.海水侵蚀图6示意某河流地貌形成演化中的不同阶段,读图完成14~15题。侵蚀方向侵蚀方向侵蚀方向图614.该河流地貌演化时段的先后顺序为A.abcdB.badcC.cdabD.dacb15.野外考察发现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堆积作用强烈B.侵蚀作用强烈C.山洪暴发频繁D.河流改道频繁注意:1.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贴好条码或按规定填涂考号。3.选择题,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非选择题,请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柳州市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图2图3龙脊图4图5图1甲乙丙丁200亿光年高一地理试卷第3页(共6页)高一地理试卷第4页(共6页)图7是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16.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17.下图中与M处板块边界类型相符的是AB图8CD图9是2017年12月某日14时部分地区等压线图,读图回答18~20题。18.图示时刻,图中下列城市的风力最小的是A.哈尔滨B.乌鲁木齐C.北京D.兰州19.甲处的气压值可能的取值范围是A.985~990B.990~995C.995~1000D.1000~100520.图示时刻,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出现暴雪天气的是A.①B.②C.③D.④将两个烧杯分别装入300毫升水和干沙,并排放在一起,把两支温度计的液泡插入水和干沙中,用100瓦的白炽灯照射(如图10)。据此完成21~22题。21.打开白炽灯,10分钟后A.沙的温度没变化B.水的温度没变化C.水的温度比沙高D.沙的温度比水高22.该模拟实验验证的是A.温室效应B.水循环过程C.城市热岛效应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图11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23.“垃圾洲”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①大气沉降②河流输入③海洋运输④海底上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4.2011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首先漂向A.西北B.东南C.东北D.西南图12为“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5~26题。25.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生物是A.蓝藻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26.地球上生物出现后A.O2的含量上升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上升,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还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增多。据此完成27~29题。27.上述材料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A.生产性特征B.平衡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整体性特征28.引起材料中环境变化的首要自然因素是A.气候B.土壤C.水文D.生物29.关于三峡水库对库区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增加B.气候更加湿润C.土壤肥力增加D.地质灾害减少湿热气候可以促使矿物质分解,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图13所示的过渡关系。完成30~31题。30.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31.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A.赤红壤B.砖红壤C.红壤D.黄壤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汇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沙岛附近最为集中(如图14左图,黑色区域为水域),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如图14右图),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据此回答32~33题。图14布布哈哈河河沙岛沙岛大通山大通山青青海海湖湖黑山黑山布布哈哈河河三三角角洲洲图例图例山地沙丘河流32.关于青海湖东岸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的沙源来自河湖沉积物B.沙丘的形成与流水堆积作用有关C.沙丘东坡缓西坡陡D.沙丘向湖心移动图7图10图11图12图13图9南海诸岛南海诸岛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兰州兰州北京北京哈尔滨哈尔滨大连大连上海上海福州福州广州广州甲甲①①②②③③④④100010001015101510451045图例图例((单位单位::百帕百帕))等压线等压线锋线锋线10151015高一地理试卷第3页(共6页)高一地理试卷第4页(共6页)图7是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16.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17.下图中与M处板块边界类型相符的是AB图8CD图9是2017年12月某日14时部分地区等压线图,读图回答18~20题。18.图示时刻,图中下列城市的风力最小的是A.哈尔滨B.乌鲁木齐C.北京D.兰州19.甲处的气压值可能的取值范围是A.985~990B.990~995C.995~1000D.1000~100520.图示时刻,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出现暴雪天气的是A.①B.②C.③D.④将两个烧杯分别装入300毫升水和干沙,并排放在一起,把两支温度计的液泡插入水和干沙中,用100瓦的白炽灯照射(如图10)。据此完成21~22题。21.打开白炽灯,10分钟后A.沙的温度没变化B.水的温度没变化C.水的温度比沙高D.沙的温度比水高22.该模拟
本文标题:广西柳州市2018秋学期高一地理期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47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