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转变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范例
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转变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概念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当所谓“文盲”就是不会主动寻求“新知识”或不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就学生的学习而言,最重要的并不在于他通过学习,积累和占有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是否学会和拥有了掌握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也势必引起我们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广泛关注。而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长期以来,我们教育者过分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相当程度地忽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我们教师扮演了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虽说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它的优势,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接受学习”一方面相对削弱了小学生提出疑问与做出解释的勇气;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不足,更谈不上做学习的主人。尤其是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更不容乐观。学生学语文,似乎只有课堂上才是学语文,而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往往只重一本教科书,学生日复一日地在课本里转悠。学生学知识似乎只有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学生抬起头来见到的是黑板,转过身去碰到的是墙壁。这种院墙式的学习怎能不碰壁?这种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为人师者不愿改变不合时宜的陈腐观念,还是按“唯书”、“听话”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以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只能是“痴人说梦”。基于这样的现状和思考,我们确定了“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转变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为研究课题,旨在通过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二、理论思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严格地说,任何一种教学都有它的优点。本课题以“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命名,旨在针对当前偏面的、狭隘的填鸭式的课堂阅读教学仍有相当市场的情况下,使教师在组织、指点、帮助等方面的地位更加突出。“拓宽阅读教学空间”并非仅仅是针对课堂40分钟设计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指这样一种教学:在课堂教学条件下,教师依据学生阅读过程的需求,以课堂为经线,以课外、以生活等为纬线而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和教师组织帮助活动的过程。这样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起来,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条件,在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途径上加以指导帮助,从而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获得关于阅读方法、能力、习惯及精神的提炼,最终使学生由教他学,变成自主轻松的他会学,以最终使学生不断寻找、优化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认为,“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能转变小学生学习方式”。因为:1、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能让教师改变传统的陈腐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在学科上坚持了大语文教学观,这就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鼓动者和服务者,要去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能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去组织自己的学习。这样的教学,学生角色地位也在变化,他们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学习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必须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经历学习,在获得知识、技能精神提升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获得带有鲜明个性的学习经验,真正达到学会学习。这样的教学要求我们教师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要素的地位及其关系:教师不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进教材,而最终是要走出教材,学生又带着教材走向老师,走向家庭,走向图书馆、电脑网络,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又从生活走进教材,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真知,形成语文能力,获得个体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势必会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最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2、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符合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而学生语言得以发展,就为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交往等能力奠定了基础,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性。有一份报告上说:“儿童在3岁左右就基本掌握了本民族语言的发音和基本的语法结构,儿童习得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期,脑结构的可塑性特别强,因此儿童有极强的语言能力”。显然儿童学习语言的潜能是很大的。这是学生广泛阅读的优势所在。我们还看到,语文学习不同与其它学科,因为生活中处处有文字,时时有语言。日常生活的一切言语交际、文字接触都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也是学习语文的好途径。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将语文教学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建立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以崭新的灵活的方式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走出教材,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是拓宽了阅读教学的空间,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这是从立体的角度提出来的;从平面的角度来说,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还包括数量的要求。有一定的量变才能达到质的飞跃。有实验已经证明: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了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能力。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的大面积阅读,不专指文学作品,而是包括文学作品、科技文章、应用文字在内的广义的语言材料。“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在一个只求基本了解的层面上,放手培养学生好读的习惯。相信泛泛而读,能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和感受,能拓展人的心理空间。3、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符合教学发展的新动向。综合性学习是当前应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走进新课程的改革浪潮是本课题的实施的催化剂。在当前课程改革之际,“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势必要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将书本学习和实践学习综合起来,学生往往要调用多种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积累,来研究、分析、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是受内发的学习动机所支撑,着眼于学生内隐的认知框架的建构,促进个性化发展的学力形成。三、研究内容1、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实验前测量收集、整理国内关于阅读教学策略和自主学习的研究和理论,以他人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开拓自己的思路。这主要是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实验前的现有学习方式测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2、阅读教学的空间及利用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着力研究阅读教学空间形式有哪些,学生对其的利用程度。我们将在学习语文的优秀生与后进学生的对比中寻找差距,设计好“阅读空间及利用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从主观和客观,学校教育和家庭氛围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等多种角度,多个层面辩证地分析学生的阅读现状。在此基础上组织优秀学生开展一次“老师夸我会读书”的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阅读,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规律,从而主动积极地利用生活学语文。3、拓宽阅读教学空间的策略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着力研究教师介入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探索拓宽阅读教学空间的策略,学生的学习分课本学习和语文活动两大部分,教师主要探索如何让学生从教材中走出来,找到课内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对如何阅读和活动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和组织。指导是指对课本学习的某一点,举一反三,以“一”迁“几”,促进课外的广泛阅读或对阅读时机的最佳选择给予指导。如,就阅读内容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①与作者相关的生平背景资料;②与课文主题类似的其他文章;③与课文中的某一知识点相关的资料;④就学生的疑难点引导阅读;⑤专项积累阅读。当然,我们还要依据学生阅读得趋向,注意学生得身心发展规律适时推荐学生爱读的内容。从阅读的时机选择来说,主要有三种类型:超前阅读—课前预习阅读;即时阅读—课内交流阅读;滞后阅读—课后拓展阅读。从阅读形式来说,一般有两种:一是利用晨读、班队活动、语文兴趣活动课等统一时间读统一内容或自选内容;另一种是学生自我控制调整时间读统一内容或自选内容。帮助指在学生进行查找资料时给予资料出文的提示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是上网查找还是在某一类别的书籍中查寻;是精读、跳读还是浏览等。这样以免学生化费过多的精力,造成时间和负担过重。组织是指组织学生阅读及交流阅读结果和方法、经验,以便学生取长补短,也为教师调整教学服务。如:在班级开设图书角,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交流形式一般有三种:第一,专题式的。如“春之律”阅读汇报,“开卷有益”小小演讲等;第二,日常式的。每天午会课安排三名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情况;第三,个别式的。如学习小组相互聊天了解阅读新发现。4、拓宽阅读教学空间后,学生课堂学习形式的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着力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外显指标体系,从而使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更佳更有效益的服务,探索出一套更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表现设计好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外显指标体系,初步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四、研究的具体工作首先,我们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家庭的文化氛围不容乐观,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待更新;学生有一定的课外阅读习惯,好好引导,潜力很大。其次,我们讨论了学生阅读指导的大体思路,就开始具体的工作。(一)阅读兴趣的激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巧妙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读书的兴趣。情感激励法。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比如,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成果体验法。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采用了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晨会课、课前准备时“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小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等。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评比激励法。即开展读书笔记、“采蜜本”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新闻发布会”“故事演讲”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这样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二)阅读方法的指导我们指导学生学着利用最佳时间进行不同形式的阅读(略读、速读、精读)。一般的做法是:早晨是记忆性诵读。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说话、作文往往词不达意,不能迅速地用精美的语言把看到的、听到的或感觉到的“意味”描绘或表述出来。这可能与学生的泛泛浏览、无声阅读有关。所以,传统教学中的诵读仍有其优势。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就采用背诵、体味、赏读等手段,让名篇佳作、优美片断烂熟于心,从而促进语言的内化、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中午时间较长,一般让学生随着兴致自由阅读,内容不限,以此维持阅读兴趣;晚上,学生一般按读书计划阅读,阅读内容一般是整本的书或篇幅较长的文章。如《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水浒转》等等。现在一部分学生已能较熟练地运用“整体式阅读法”、“浏览式阅读法”、“寻找式阅读法”、“鉴别式阅读法”进行阅读。(三)阅读内容的选择随着年龄的变化、知识的积累、心理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内容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实践发现大致趋向是图画性的→图文并茂性的→文为主图为辅的→纯文字性的。从阅读材料的内容看大致趋向是由游戏性、故事性向知识性、专题性、古典名著、地理历史类读物类发展。投其所好,按其阶段阅读主流建议借书、买书,不以成人的趣味来限制学生阅读,更适合学生的阅读心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读物。当今学生面对的课外阅读背景是广阔的,内容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让
本文标题: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转变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48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