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八下社会第五单元第二课 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课件)
八下社会第五单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第1课时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第1课时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资料1:胡中藻乾隆六年(1741)进士,官至内阁学士,为首辅鄂尔泰门生。鄂尔泰与大学士张廷玉不和,各立朋党,互相倾轧,为乾隆帝所恶。乾隆帝又恶胡中藻为鄂尔泰党羽。乾隆二十年二月,密令广西巡抚卫哲治将胡中藻任广西学政时所出试题及与人倡和的诗文“并一切恶迹,严行查出”。三月,乾隆帝召集群臣,撮举胡中藻《坚磨生诗钞》诗句,找出了“一把心肠论浊清”,认为这是对清朝的不满,下令把胡中藻处斩,其族人也遭到了灭顶之灾。资料2:《咏黑牡丹》一诗的作者是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他是乾隆年间的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极受乾隆赏识,并不断加以提拔,二人私交甚厚。但在沈德潜死后某年,乾隆发现沈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的咏黑牡丹的诗,勃然大怒,命人开棺戮尸,仆其墓碑。为巩固统治,加强思想文化专制,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审判文人处决文人我国古代的文字狱以清代最甚(尤其是康雍乾时期)。清代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一、文字狱的兴起文字狱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四库全书》书影二、《四库全书》的编撰四库全书是从清乾隆时编纂。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之一,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影响:《四库全书》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它在传承文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使大批被认为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被毁禁。看榜图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体,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得发挥自己见解。二、实行八股取士四书五经隋唐明清内容要求文体项目广泛不受约束无限制《四书》、《五经》八股文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隋唐、明清科举制比较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破题要求用两句话点题;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进一步加以发挥;起讲,开始议论;以后各股层层推进;中股是全篇的中心。在最后四股中,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或者叫做“八比”。“八股文”,形式死板,内容空洞,陈陈相因,千篇一律。它既是愚笨的产物,反过来又成为愚民政策的工具,这种封建统治者用来束缚知识分子的文体,到清朝灭亡才被废除。“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顾炎武顾炎武这句话是对科举八股考试的尖锐批评,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八股取士的方法毒害的是所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而秦始皇“坑儒”事件,所害的只有400多人。为什么顾炎武认为八股文的消极影响比“焚书坑儒”还要大?顾炎武八股取士的考试,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结果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他们做了官,就成为顺应皇帝的奴仆。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实行八股取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只是这时封建制度已趋衰落,统治者为强化专制主义统治,更不允许有任何“越轨”的思想。八股取士正是适应这种政治需要而产生的,它失去了科举制度在初创时期的积极意义。所以,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书一样,起了禁锢思想的作用。而它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则比焚书坑儒更加恶劣。对于明清的八股取士,你有什么见解?
本文标题:八下社会第五单元第二课 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548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