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心理行为训练概述(大连)
心理行为训练概述北京神州般若心理学教育研究院心理行为训练师岗位技能培训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目录第二节心理行为训练的科学内涵第三节心理行为训练师及其职责心理行为训练是以心理素质模型为基础,应用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借助行为训练作为媒介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培养的一个系统工程,从而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适应和个人发展。心理行为训练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1.行为心理学也叫行为主义,为当代科学心理学的主流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于1913年所创立。(1)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因此在方法上重实验、观察;在研究题材上只重视可观察记录的外显行为。(2)解释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表现于外的反应,因而重点在探索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3)重视环境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4)在教育上强调外在控制的训练价值。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2.认知心理学对认知过程的科学研究,集中探讨人的感知、理解、记忆、思维、决策、判断等过程,用信息加工解释行为。认知心理学中与心理行为训练关系密切的内容主要有:认知和记忆的规律,思维的特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人类决策和判断的认知模型,等等。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3.社会心理学研究人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包括个体社会心理现象和群体心理。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人际行为——人际交往与人际吸引、竞争与合作、从众、亲社会行为等,社会知觉——印象与归因,社会态度——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等等。群体心理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冲突与决策、群体领导、群体沟通等。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4.咨询心理学研究人类精神并给以心理咨询的一门学科。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利用心理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心理成长和社会适应。心理咨询师的条件和培养;心理咨询的设置;咨询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会谈技能;移情和反移情的处理;心理咨询的主要理论和方法:精神分析,行为治疗,认知治疗,人本主义治疗,等。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学习的影响因素认知评价心理期望(预期)归因方式态度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饥饿的狗见到食物会分泌唾液。但是听到铃声无任何反应。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食物和铃声同时出现数次之后……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无反应中性刺激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条件刺激条件反应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辨别经典条件反射的特征获得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将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多次成对呈现可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就是获得过程。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辨别经典条件反射的特征获得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如果条件刺激出现后,不再呈现无条件刺激,反复多次之后,就会观察到已经习得的反应的消退。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辨别经典条件反射的特征获得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已经消退了的条件反应能够在原先的实验条件下更快地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有的时候,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可以在没有任何进一步训练的情况下再次出现。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辨别经典条件反射的特征获得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对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应形成之后,另外一些类似于这一刺激的刺激也可能会诱发出同样的条件反应。新刺激越是近似于原来的刺激,条件反应被诱发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辨别经典条件反射的特征获得消退自然恢复泛化辨别是与泛化互补的过程,是对事物间差异的反应。在条件学习中,辨别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作用而形成。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操作条件反射将饥饿的猫放入“迷笼”,笼外放有食物。为够到食物,猫会本能地做出很多反应,但都不成功。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猫碰巧抓到开门设施。于是笼门打开,猫得到食物。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将猫再次放入迷笼,猫在笼中的无效动作逐渐减少。最后,猫一放入迷笼就会立即触动开关,取得食物!学习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尝试—错误学习理论根据实验,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个体在一定情境下进行尝试,在尝试中,个体会犯很多错误,通过环境给与的反馈,个体放弃错误的尝试而保留正确的尝试,这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心理学家斯金纳经过大量研究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即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不是由刺激情境引发的,而是有机体的自发行为。行为的结果决定着行为是否会再次出现,这就使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的结果就是一种强化。学习理论——操作条件反射强化强化发生一个具体行为,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并导致了这个行为在将来被加强了。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正强化:一个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增加或刺激强度的增加导致了行为的增强负强化:一个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移去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导致了行为的增强学习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社会学习是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来进行学习。例如,当一个孩子观察到好朋友的攻击行为,他也会习得这种行为。这种学习主要发生在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因此也被称为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乖孩子,戴上帽子!戴上帽子!示范者观察者社会学习理论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模仿学习的种类模仿学习主动模仿学习被动模仿学习主动模仿学习,指观察者不仅观看示范者的表演,而且参加到表演中去,与示范者一起或在其辅导帮助下进行练习。被动模仿学习,指仅仅观看示范者的表演,观察者并不直接参与活动。社会学习理论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模仿学习的种类模仿学习主动模仿学习被动模仿学习认知评价心理期望归因方式态度人们根据认知评价来不断地调整,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行为不断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认知、情绪对行为学习的影响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认知对行为的影响认知评价心理期望归因方式态度当人们怀着一个长远的预期时,他们的行为会坚持得相对持久,更能抵挡住成功路上的各种诱惑;对事物抱有好的预期,常常会促进成功的结果出现,反之,则失败出现的可能更大些。认知、情绪对行为学习的影响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认知对行为的影响认知、情绪对行为学习的影响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迷恋自己雕刻的一尊女像,并日夜祈祷,希望和她生活在一起,爱神知道了之后,将这一尊雕像赋予了生命。这被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含义为期待会带来所期待对象的巨大的变化。可见,建立一个积极的预期对人的成长具有很大的作用。神啊,请您赐予这尊女像生命,让她与我生活在一起吧!认知评价心理期望归因方式态度对行为的结果进行正确、积极的归因,那么当相同或类似的情境再出现时,行为的结果更可能指向成功。认知、情绪对行为学习的影响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认知对行为的影响认知评价心理期望归因方式态度态度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反应倾向,它对主体即将采取的行为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比如:“我喜欢数学。”在这里,喜欢就是一种态度,它会指导“我”以后的行为,使“我”在在数学课上认真听讲。认知、情绪对行为学习的影响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认知对行为的影响认知、情绪对行为学习的影响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情绪对行为的影响情绪的动机功能情绪体验对行为的影响人们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常常能够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能增强人的记忆,使人们产生更深刻的感悟和启发,真正达到理通情顺,而不会出现仅仅知道某个道理而不去做的情况。情绪可以加强和放大生理的需求,起到动机的作用,激发起特定的行为。情绪能驱动个体从事活动或逃避危险,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咨询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第一节心理行为训练理论基础•在培训师跟学员关系上,要以学员为中心;•相信每一个学员有自我提高的潜能;•敏感地意识到学员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想法,和学员在平等条件下进行积极沟通,给与他们以积极的反馈指导。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咨询过程中要以“来访者为中心”,通过创设一种良好的心理气氛,通过积极地倾听和反馈,给来访者以真诚、积极的关注,尊重他们,相信他们具有成长的潜力及自我导向的能力,理解他们的经验和体验,以使他们获得一种感悟和成长。这对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体验激发情绪根据要培养的心理素质设置一定的情境和训练内容,让受训人员在特定的情境训练中去感知情绪、行为等心理上的变化。行为改变认知训练过程中,培训师对参训人员进行相应认知调适,并在结束时作总结性点评,使行为训练上升到认知改变的层面。习惯积淀品质通过反复训练、持续强化和巩固训练效果,使受训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应对模式和认知模式,最终积淀成受训者必需的基础心理品质。第二节心理行为训练的科学内涵心理行为训练核心理念(2)掌握开发心理素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1)激发发掘心理素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4)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5)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7)维护心理健康(3)改变不合理认知(8)促进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整合(6)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第二节心理行为训练的科学内涵心理行为训练的目标第二节心理行为训练的科学内涵心理行为训练的机制反复体验、积累,建立动力模型提高应激源(刺激物)的强度引发应激状态,产生应激反应施以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调动生理、心理潜在的力量调节,达到适宜的生理、心理状态(1)实践性原则(2)自觉性原则(3)主动性原则(4)整合性原则(5)差异性原则第二节心理行为训练的科学内涵心理行为训练基本原则第二节心理行为训练的科学内涵心理行为训练基本原则(一)实践性原则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在实践中实现的。没有实践行为活动就不可能暴露个体的心理弱点和不足,也不可能产生某一方面的主观体验和现实感受,更不可能有应对某些困难的经验积累。第二节心理行为训练的科学内涵心理行为训练基本原则(二)自觉性原则在心理行为训练中,尽管使用一些手段和设置近似实际的情景,但总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参与者树立自觉参与的意识,即自觉知觉物理环境,充分体验心理场效应,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认同自己的地位和角色,才能有真正的现实感受和主观体验,达到训练目的。第二节心理行为训练的科学内涵心理行为训练基本原则(三)主动性原则人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和决定自己的行为是以需要和动机的参与来选择、取舍的。人没有主动性,就可能会以消极防御的反应方式来应对外来的困难,因而,也就与激活、调动潜在能量应对困难的目的背道而驰,所以,也就不会有心理潜能训练效应的存在。第二节心理行为训练的科学内涵心理行为训练基本原则(四)整合性原则心理素质开发和个人的体魄、思想、品德、技能、文化、遗传等素质密切相联。没有其他素质的支撑和发展,心理潜能的发掘和发展是不可能的。另外,个人发展需要依托于社会群体的基础,因而,在心理行为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学员个体素质发展的整合性和群体发展的共生性。第二节心理行为训练的科学内涵心理行为训练基本原则(五)差异性原则心理潜能的差异是个体性的反映,差异是永远存在的。个体的潜能优势点不同,其潜在能量的水平也不同。因此,心理行为训练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心理行为训练第二节心理行为训练的科学内涵心理行为训练的体系针对不同行业的心理行为训练心理行为训练师岗位技能培训技能培训企业员工军人中学生大学生第三节心理行为训练师及其职责心理行为训练师心理行为训练师――是指掌握一定心理学相关知识,能够顺利组织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活动,帮助受训学员提高心理素质,并按照一定的条件、要求和程序,经过考核取得任教资格的教学人员。
本文标题:心理行为训练概述(大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56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