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南捞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南捞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审议稿)中共南捞乡委员会南捞乡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三月目录一、规划背景…………………………………………………………1(一)“十一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1(二)“十一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环境………………………2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3(一)指导思想………………………………………………………3(二)发展目标………………………………………………………3(三)空间布局………………………………………………………4三、主要任务…………………………………………………………6(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6(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7(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9四、保障措施………………………………………………………10(一)切实保护好水土资源………………………………………10(二)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与保护…………………………11(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承包经营制度…………………11(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五)加强和改善对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12(六)增强应对农村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12(七)保障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12(八)加强农村法制建设…………………………………………12五、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3(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3(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4(三)加强廉政建设………………………………………………14附件:1、有关名词解释2、南捞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项目规划表(审议稿)-1-南捞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南捞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抢抓发展机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省、州、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文件精神,结合南捞乡实际,特制定此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一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是我乡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是全乡人民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监督、关心和支持下,南捞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南捞为目标,始终突出加快发展这一要务,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等重大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克服和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百年一遇特大旱灾的严重影响,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全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农民收入平稳增长;民生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团结和睦、民生改善明显、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十一五”末,全乡完成农业总产值4948万元,比“十五”末净-2-增1467万元,年均增长7.46%;完成工业总产值4529万元,比“十五”末净增1174万元,年均增长6.2%;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394万元,比“十五”末净增3611万元,年均增长14.92%;全乡粮食总产量665.4万公斤,比“十五”末净增102.6万公斤,年均增长3.4%;农民人均有粮401公斤,比“十五”末净增24公斤,年均增加4.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120元,比“十五”末净增1717元,年均增长17.3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加大,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后劲。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效,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二)“十二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1.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切实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为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更加广阔的空间。2.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出台了更加优惠的财政、产业、土地、价格、生态补偿政策和具体帮扶措施,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为我们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带来诸多重大机遇。3.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是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发展竞争压力较大,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小、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推进经-3-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任重道远。二是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仍较突出。特别是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电力能源、集镇建设等基础设施与加快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发展后劲急需持续增强。三是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较大。四是维护新时期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繁重。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云南实施“两强一堡”、文山建设“新高地”、马关建设“重要前沿”的重大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扣加快发展这一要务,进一步打牢粮、水、电、路四个基础,壮大林、畜、矿、果、茶五大支柱,实施科教兴乡、开放活乡、产业富乡、项目强乡四大战略,抓实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和谐南捞、基层党建四个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发展目标——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到“十二五”末,实现全乡农业总产值8400万元,年均增长11%以上;工业总产值9110万元,年均增长15%以上;——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力争实现粮食总产量770万公斤,年均增长2%以上;农村经济总收入11910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有粮426公斤,年均增加5公斤以上;畜牧业总产值3000-4-万元,年均增长9%以上;——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水利、信息、集镇、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加快。到2015年,农网改造率达100%以上,实现互联网基本覆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集镇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十二五”末,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年均增长15%以上;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增强。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快,3-6岁幼儿入园(班)率达50%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9年以上。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乡村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广播电视服务更加完善。贫困人口继续减少,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接近全县平均水平。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总体得以改善,沙漠化治理、退耕还林成效显著,集镇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污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和发展方式初步形成,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三)空间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建设一个发展圈,构建两条综合经济带,打造三个增长点。形成乡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乡域发展格局,统筹乡域协调发展。-5--6-一圈:即矿业经济发展圈。依托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积极支持八梅云铜、个旧锌杰、马关恒源、南汀锌锡采选厂等企业,整合资源、改技增量和扩大生产,不断壮大企业市场竞争力,坚持“农业服务工业,工业反辅农业”的发展理念,努力构建和谐企群关系,促进和带动矿区周边群众的经济发展,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两带:依托南捞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把南捞乡境一分为二,即:沿盘龙河以发展低海拔热区作物为主的热区经济发展带和以扣大路为中线(那往扣哈村至塘房大三家村)积极发展杉木、核桃、油茶、茶叶等经济林为主的林果经济发展带。通过政策支持、项目帮扶和科技投入等有效措施,努力打造两条乡域特色产业发展经济带。三点:依托现有特色产业发展基础,着力打造塘房村塘房桔、那往村盘古王茶、漫铳村冬农开发三个经济增长点,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和乡域经济快速发展。三、主要任务(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粮食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专业化服务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强对农业工作的领导,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确保粮食增产增收。一是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切实抓好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的落实,及时按要求发放涉农补贴资金,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严格审批非农建设用地,抓好基本农田保护,结合实施兴地睦边、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土地整理等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加快优质稻谷、高产玉米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7-是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坚持“小春打基础,水稻稳大局,包谷力突破,杂粮作补充”的粮食生产方针,狠抓样板示范、新法种植、优化品种结构、强化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等措施,扎实抓好全乡粮食产业的发展工作,为全乡粮食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四是本着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发展以塘房桔、茶叶、冬农和热区开发、椪柑桔为主的特色产业,引进技术和资金,力争使种植管理科学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同时,继续抓好塘房桔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五是在积极抓好一些周期短、见效快产业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几项周期长、效益持久的后劲产业,重点要发展好核桃、油茶两项木本油料产业和提高杉木种植面积,切实做到长短结合,以长促短,以短养长,实现持续发展。六是扶持和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生猪、肉牛、家禽和特色畜禽养殖业。(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1.全面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南捞村委会拉基田村小组和扣哈村小组交界处建设库容为9万立方米小坝塘一个(盘古王小坝塘),在南捞村委会布忙片区修建库容8万立方米的小坝塘1个(布忙小坝塘),在扣哈村小组与马店村小组交界处修建库容为8万立方米的小坝塘1个(茭瓜塘小坝塘),对小麻栗坡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在塘房村委会新发寨村小组修建库容为43万立方米的小水库1个(新发寨小二型水库),塘房村小组修建库容为10万立方米的小坝塘1个(塘房小坝塘),解决1022户4158人1720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新增灌溉面积3703亩;二是修建40条灌溉沟渠共104.8公里,切实解决4564亩农田灌溉问题。-8-2.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力争到2015年,全乡电网改造率达100%,全面解决农村用电安全问题。3.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改水、改厕、改厩、治脏、清乱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寨环境整治,力争74个村寨的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加强农村水源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农田污灌,大力发展无公害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薄膜等农用化学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搞好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在乡所在地建设垃圾处理场1个,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4.加强农村公路和农村能源建
本文标题:南捞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56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