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千和小学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1千和小学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及岳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工作部署,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结合上级文件精神,特制订《千和小学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总体目标使所有班级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平等、快捷、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奠定他们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到2016年,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水平迈进全县前列,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对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1、加快“三通两平台”(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建成网络、资源和服务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2、到2016年,完成四项建设。一是按规定标准配齐学生计算机教室,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二是配备教师电子备课室,满足日常备课需求;三是实现畅通的“班班通”系统;四是建成千和小学的网站和数字化校园。3、加强信息化应用与管理,促进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深度融2合。培养一批教育信息化应用骨干教师,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全面提升。三、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一)教育信息化建设阶段性目标及任务为了稳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按照前瞻性、实用性、可扩展性、规范性和我校实际情况,对教育信息化逐年进行分级建设。从本方案开始实施至2014年暑期是工程第一阶段,为实施探索阶段。要求达到B级标准。2014年秋季开学至2015年暑假是工程第二阶段,为集中建设阶段。要求达到A级教育信息化学校标准。2015年秋季开学至2016年暑假是工程第三阶段,为完善升级阶段。在达到A级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把学生管理、教师考勤、资源管理等全方位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范畴,打造智能化校园。(二)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库和共享平台建设加强教育资源库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积极配置急需的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开发具有个人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并将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到教育资源中心。通过班班通和校园网络的互联互通,突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和教学条件限制,使全部班级和教师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加强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薄弱课程资源建设。目标:1.2014年完成我校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通过网上和线下互动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每年要开发本地优质教学资源,完成15节以上课例的学科审查、拍摄、制作和向上级推荐上报工作。3具体措施:1、抓紧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资源网),学校指派至少一名以上的专(兼)职管理员,通过购买、收集整理有关素材(文档、视频等)自主研发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师研修资源的建设;不断充实、维护学科教学资源库,使教学资源库每学期增加新资源量,为信息化应用推进提供资源支持。2、教师制作的课件要及时上传到学校信息处,信息处及时收集整理审核,把优质课件上传到学校资源库,教师课件上传率不得低于课时总数的80%,课件上传率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博客,学校定期组织评比活动。四、信息化人力资源的培训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大引进与培训的力度,建立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领导班子队伍、专业能力强的技术骨干队伍、认真负责的电教管理员队伍和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等“四支队伍”。科学合理地解决好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认定问题,同时把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一)信息化的领导班子队伍培训目标:2014年上半年开展领导班子成员信息化管理及办公自动化培训;下半年开展教师信息化管理及办公自动化培训。(二)教育技术能力骨干队伍培训积极参加上级开展的各级各类信息化培训。通过三年培训,我校达到省、市级教育技术能力骨干教师1-3人。4(三)电教管理员队伍培训每年举办一期电教管理员培训,定期举办电教管理员维护大赛,使我校电教管理员达到2-3人。(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根据皖教秘〔2012〕489号《湖南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力求使学校教师能够搜索、下载教育资源库或因特网的教学资源,90%的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对下载的教学资源进行改编,并上传到学校学科教育资源管理平台中,能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库开展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我校将印发《千和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实现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人人会”的目标。具体措施:1、培训任务。2013年培训46%以上的学科教师,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下同);2014年培训学科教师人数达71%以上;2015年达96%以上;2016年完成全部培训任务。2、培训年度计划。2014年5人,2015年5人,2016年4人,总计14人。3、校本学科教师培训。每年7—12月份,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并同步组织教师参加远程培训。按照《湖南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合理规划培训安排;学校按照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教师学习规章制度,面向全体教师(信息技5术教师除外),通过集中培训、网络学习、模拟演练,操作讲解和经验分享等方式做好校本培训,推动学科教师的专业学习。4、培训考核。采用阶段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教师在完成集中培训学习任务后须参加阶段性考核。阶段性考核采用现场实践操作方式进行。(2)教师在完成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学习任务后方可参加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在计算机多媒体环境下通过远程培训平台进行。校本学科教师集中培训考试由信息处统一组织。考试不合格的教师给予一次补考机会,如补考仍不合格,需要重新参加培训。5、培训分工。学校信息化建设指挥部负责组织校本学科教师培训,学校信息处要做好培训的具体实施,确保培训取得实效。6、培训管理。省教育厅提供远程培训平台和培训课程资源(远程培训操作流程另发),根据需要分配若干个培训班级,每个班级50人。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级主讲教师进行在线答疑、组织研讨和批改作业等远程培训辅导工作。7、培训要求。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创新培训方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可以根据所配备的多媒体设备和交互式软件的特点,采用“边示范,边练习”以及互动研讨的方式,认真完成规定学时、研讨和作业等任务,确保教师“人人会”。8、培训证书。校本学科教师培训由中心校办公室颁发合格证书。五、信息化应用推进(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6学校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形成新技术、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推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具体措施:通过“班班通”项目的实施,学校把设备教学应用工作纳入课程实施计划,实现“班班通、人人会、堂堂用”的目标。每名教师必须利用多媒体设备上课。必须保证每周上课节次为同课时总数的80%以上,每周班级利用信息化设备上课的使用率不得低于80%,组织学生、教师填写好使用记录上报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指挥部。信息化建设工程指挥部每周对“班班通”使用情况进行一次抽查,填写好检查记录表,计算出每个班级的使用率。对班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评比。(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观课评课、专题讨论、专题报告等研修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说课标、说教材、说课、评选应用新星等研修活动。具体措施:1、分别在语文、数学、常识教研组内确定一至两名信息化教学中坚教师,带动和提高教研组任课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教研课题的研究。2、通过以赛促训的方式,全校每学年举行一次多媒体教学大赛。3、每年举办教师教育技术论文、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方案、教师博客(教师个人主页)、教育叙事研究、“班班通”应用研究、多媒7体教学课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件制作等八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活动,推动全校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4、开展信息技术下的教学研究。5、信息技术要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师的“网上”培训活动,培养和培训一批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学科教育行家。开辟网上青年教师交流空间,鼓励青年教师发表自己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育教学的成绩和心得体会;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方面的科研活动,建立“短平快”的课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三)学校管理信息化启动学校网站建设项目,推动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建设,基本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维护好信息公开专栏和学籍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信息化过程管理,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利用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数字化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办公管理、教师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等智能化管理。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开放对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四)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发展学校要定期开放机房、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班班通”等,开设一些信息技术拓展课、兴趣小组,每年举办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电子报刊、网页设计等)竞赛活动,开展信息技8术支持下学生研究性学习互动。与班会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收看爱国主义、安全、法制等各种专题教育片。加强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循环使用,将信息技术课教学情况纳入到对教学视导、督导的内容。六、推进策略(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推进原则在推进过程中,要坚持“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开展学校的各项应用实验。(二)“有重点,分层次”的推进过程在信息化应用推进过程中,针对学校的具体实际,准确定位,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工作。(三)“定目标,重实效”的推进策略根据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整体目标和工作内容,确定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的各阶段具体目标。七、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我校成立三项重点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全校三项重点工程的计划和指导。领导小组下设三项重点工程总指挥部,负责人才建设、信息化建设、读书工程建设的日常工作。信息化建设工程指挥部,具体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机构人员分工如下:指挥长:彭德义成员:肖茂思黎勇为建立健全全面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我校成立了信息处,明确专9人负责,实行包保责任制,确保有人管、有人抓,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加大投入。建议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列入学校经费预算。各学校要按照省教办【2007】7号文件要求,每年安排不低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10%用于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资源建设和设备维护。凡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开支的单据,一律复印,单独装订、记帐,纳入中心校办公室财务检查,单独核算,重点监督。资金使用率纳入学校年终评估。(三)推进计划。在中心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指挥部的领导下,根据信息化应用推进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与发展规划,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四)管理制度和过程管理。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我校成立信息处作为常设机构,信息处主任的工作要纳入教学工作量,要享受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待遇。信息处其他同志的工作量也要纳入教学工作量。形成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推进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学校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10千和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百日推进时间表2014年9月1日—9月5日: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方案、宣传动员。召开动员会,营造浓厚的氛围。2014年9月6日—9月7日:将制定的方案上报中心校审批。成立信息处,并上报名单。2014年9月8日—9月15日:第一阶段培训,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培训。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定义等有关理论培训。2014年9月16日—9月26日:第一阶段建设,主要是网络升级,线路整改,教室、办公室布置,为相关工程实施做好准备。2014年9月26日—9月30日:学生考试,要求考场编排,成绩统计等一律实
本文标题:千和小学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63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