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十一章有机茶栽培技术
一、有机茶概述二、有机茶基地建设三、有机茶园土壤管理四有机茶园施肥五、有机茶园病虫草害的防治第十一章、有机茶园栽培管理技术一、有机茶概述1、有机茶产生的背景2、有机茶产生3、有机茶的概念及要求4、发展有机茶的意义5、有机茶与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的区别6、有机茶生产的标准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化肥、农药的不恰当使用,导致农业环境污染加剧,使土地持续生产能力下降,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污染物质的迁移与恶性循环,使食品、水源、空气受到污染,直接危害到人们健康,人类生存受到挑战。1.有机茶产生的背景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相继建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应的法令法规,严格限制化学产品在农业和食品行业的使用范围与数量,大力倡导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没有污染的天然有机食品;同时,为保证有机食品的安全生产,还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2.有机茶产生1988年国家环保局南京环保所加入IFOAM(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同年开始有机绿茶试点开发;1990年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一次出口有机茶到西欧荷兰;1996年在杭州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OFRDC),并先后制定了我国《有机茶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有机茶颁证标准》等有机茶生产、颁证管理条例和规则。有机茶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3.有机茶概念及要求概念:有机茶是有机食品的一种,是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培育,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化学肥料、农药、除草剂及基因改良品种的茶园中采购鲜叶,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中都不涉及到任何污染并经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茶叶。有机茶生产的要求:首先,茶园必须远离城市,海拔较高,周边环境绿化条件良好,不受外来污染源的污染,空气和水源必须经过颁证机构的严格检测;第二,茶园里杜绝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合成物,不允许用塑料覆盖物;在茶园附近要限制焚烧稻草、秸杆等有机物,保持茶园空气清新;是二十一世纪最健康、安全、保健的纯天然的、引导饮料发展潮流的“新世纪饮品”。第三,有机茶在加工和包装过程中,不能与非有机食品混放,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有机茶的清洁性。第四,建立全程跟踪质量体系。有机茶颁证时明确茶园面积与鲜叶产量,从鲜叶采摘到成品出厂都建立一整套的档案,随便一包有机茶都有自己的家谱。有机茶的生产资格把关也十分严格,生产许可证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第二年必须重新评审颁证。4、发展有机茶的意义(一)有机农业可以帮助解决现代化农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二)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三)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就业率(四)向社会提供纯天然无污染的食品,满足人们的需要(五)提高市场竞争力(六)为劳动者提供了安全的场所.5、无公害、绿色与有机食品的区别“无公害”标准比绿色食品标准低,允许使用不超标的化肥、农药,它强调的是安全性,是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标准,产品符合大众化消费要求。“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AA级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基本等同于国际上的有机食品;A级绿色食品允许限制使用化肥、农药。它强调安全的同时,还强调优质、营养。“有机食品”要经过有机食品认证委员会的认定,标准更严,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和饲料添加剂,系纯天然、无污染食品。无公害、绿色与有机食品的区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标识表(一)有机茶的卫生指标项目指标(mg/kg)项目指标铅(Pb)铜(Cu)六六六(BHC)滴滴涕(DDT)三氯杀螨醇(dicofol)氰戊菊酯(fenvalerate)联苯菊酯(biphenthrin)氯氰菊酯(cypermethrin)≤2,紧压茶≤5≤30<LOD**<LOD**<LOD**<LOD**<LOD**溴氰菊酯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乐果敌敌畏杀螟硫磷奎硫磷其他化学农药<LOD**<LOD**<LOD**<LOD**<LOD**<LOD**<LOD**视需要检测注:LOD表示仪器最小检出量;**指定方法检出限6.有机茶生产的标准有机茶共有4个标准,分别是NY5196-2002有机茶NY/T5198-200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NY/T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这四个标准组成有机茶的完整标准体系,规定了有机茶从产地到产品乃至到包装盒销售全过程的要求。二、有机茶基地建设1有机茶园对土壤、空气、水源的要求2有机茶园如何规划3有机茶园生态建设怎样进行4常规茶园要怎样转换为有机茶园5荒芜和失管茶园如何转换为有机茶园6有机茶园如何建好隔离带7复合生态有机茶园8有机茶园基地生产建设中为什么要建立田间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对有机茶生产基地的环境条件有明确的规定,指出有机茶产地应水土保持良好,生物多样性指数高,远离污染源和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生产能力。1有机茶园对土壤、空气、水源的要求有机茶与常规农业生产区之间应具有明显边界和隔离带,以保证有机茶园不受到污染。(1)有机茶园空气质量要求有机茶园上空和周边的空气要清晰、新鲜、含氧量高,没有异味,总的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氟化物气体含量应低于表1要求。(2)有机茶园的土壤要求有机茶园土壤潜在肥力要高,土层深厚,质地砂壤,通气良好,有机质丰富,营养元素含量最高度平衡,不积水等。如乌砂土、高山香灰土、油泥沙土、黄泥沙土等最适有机茶。土壤没有受到污染,一些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应低于表2要求。(三)有机茶园灌溉水的要求有机茶灌溉对水的质量也有严格的要求,水质要清洁卫生,没有污染,无论是采用自来水、溪水、塘水、库水或是泉水,其有害重金属含量要达到表3要求,其他指标要达到NY/T—396—2000农田灌溉用水要求一(四)对周边生态环境条件要求有机茶要求植被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明显,使茶树处于天然植被的包围之下,在青山绿水怀抱之中,空中多云雾,漫射光多,使茶树与周边的生物能和谐、平衡、协调相处。为了达到和满足有机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机茶园和有机茶生产基地应选择在远离城市、远离工厂、远离居民点、远离公路主干线的山区和半山区植被茂密的地方。2有机茶园如何规划首先综合分析基地的地形地貌和有关条件,因地制宜地设置茶厂部、种茶区(块)、道路、排水、蓄水、灌溉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化区、养殖业和多种经营用地等。(1)茶园规划A道路系统的设置B排蓄水系统的设置C茶园地块划分(一般不超过10亩,茶行长度以不超过50米为宜)(2)茶树品种与种植a品种适宜b来源可靠c种苗符合标准d禁用转基因种苗e科学种植乌牛早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圃3有机茶园生态建设怎样进行生态建设是有机茶园基地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主要内容如下:(1)植树造林,改善茶园小气候(2)水土保持,防止冲刷(3)禁用化学合成物质(4)发展有机畜牧业和养殖业(5)设置边界与缓冲区(6)建立绿肥基地(1)植树造林,改善茶园小气候在发展新茶园和改造低茶园时,应因地制宜地有目的保留部分林木植被,在山顶、山坡梯田之间保留一定数量的自然植被。茶园四周营造防护林带。在低纬度、低海拔区茶园中适当种植豆科植物和遮阴树,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与风蚀、改善小气候,提高茶叶质量。有计划地在基地周边的上风口营造防护林带,尽量保护好基地中的生物栖息地,即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又能更多更好地利用光、热、水、气、肥等自然资源,增加基地的生物多样性,美化茶厂的环境,同时获得较高的生物生产力。(2)水土保持,防止冲刷在丘陵山区茶区,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对这种坡地茶园应修筑水平梯田,降低坡度,实行等高种植和合理密植,对梯田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绿肥、护坡种植或可供茶农食用和当地销售的当地作物,如豆类、花生、姜等。这样减弱地面土壤侵蚀,增加水分渗透,稳定土壤温度和湿度,增加土壤肥力与生物活性,促进茶树生育旺盛。(4)发展有机畜牧业和养殖业在有条件的生产基地茶场,应发展有机畜牧业和养殖业。利用禽畜粪还田,或在茶园中直接养羊、鸡等,协调生态,达到茶、林、牧生态效应的良性循环,促进有机茶生产发展。重视生产基地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促进各类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种群的繁衍发展。茶场内多样性植物与栖息地的覆盖面积占茶场总面积的比例应为5%-10%。(5)设置边界与缓冲区在有机基地与常规农业园地交界处,应有足够宽的缓冲区或隔离带(隔离带宽度≤9m),以自然山地、河流、植被等作为天然屏障,也可用人工树林或作物隔离。若在隔离带上种植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对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若基地周围原有林木稀少,要营造防护林带。(6)建立绿肥基地充分利用田边、沟边、塘边、路边及零星地角种植多年生绿肥。对不适宜种茶的地块,规划成绿肥专用基地。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能解决肥源问题。4常规茶园要怎样转换为有机茶园常规茶园成为有机茶园需经过转换,生产者在转换期间必须完全按农业行业标准NY/T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进行管理和操作。不使用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质;茶园生产管理者有一个明确的、完善的、可操作的转换方案,该方案包括茶园及其栽培管理前3年的历史情况;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防治,减少茶园病、虫、草害的计划及生态改善和具体计划和具体措施等。同时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记录档案。包括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的使用和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并保留所有的农事活动记录档案,供认证机构根据标准和程序进行核查。5荒芜和失管茶园如何转换为有机茶园荒芜和失管茶园3年以上、按照农业行业标准NY/T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要求重新改造的茶园,可视为符合有机茶园最低要求而减免转换期限,但是按照GB/T19630.1-2005《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的要求,新开荒的、长期撂荒的、长期按传统农业方式耕种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多年未使用禁用物质的茶园,应经过至少12月的转换期。荒芜和失管茶园未达不到3年,则必须满足转换3年的要求,荒芜和失管的时间可视为转换种植。在转换期间,茶园管理按照农业行业标准NY/T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进行有机种植。茶•菌复合生态系统6有机茶园基地生产建设中为什么要建立田间档案有机茶园基地生产建立田间档案,是有机茶生产管理中建立可追朔体系必不可少的、十分重要的内容。有机茶园基地生产建设田间档案内容如下:(1)是地块分布图,清楚地显示出茶园各个地块的大小方位、边界、缓冲区及相邻土地的状况,显示茶树、建筑、树林、溪流、排灌系统等。(2)是茶园历史记录,详细列举过去3年每个地块每年的投入物(肥料和农药等)及其投入的数量和日期。(3)活动记录,农事活动记录是实际生产过程发生事情的详细记录、天气条件、遇到的问题和其他事项。(4)当年投入物记录。详细记录了外来投入物物品、种类、来源、数量、使用量、日期和地块号等。可以从收据和标签上加以鉴别,记录应和地块号相关联。(5)采摘记录,按地块分别记录采摘日期、数量、鲜叶等级等。采摘记录可以包括在农事活动记录中,也可单独记录。三、有机茶园土壤耕作管理1.土壤覆盖2.行间饲养蚯蚓作为有机茶园,不仅要尽量选择自然肥力高的土壤,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土壤管理,不断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保证茶树不用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的条件下正常健康地生长,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益。1.土壤覆盖(1)土壤覆盖的优点(2)铺草选择和处理用作有机茶园土壤覆盖的有机物料很多,如山草、稻草、麦秆、豆秸、绿肥、蔗渣、薯藤等等都可以。但最好以山草等为主,它不含农药,没有受化肥等化学物质的污染,属自然生长的天然物。但山草常常带有许多病菌、害虫及种子等,如不加适当处理,往往会把病菌、害虫和草种带入茶园,增加茶树的病、虫、草害,因此,要做必要的处理。山草处理方法:一是暴晒,二是堆腐,三是消毒。(1)曝晒处理:把收割下
本文标题:第十一章有机茶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639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