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诗哲等,新月诗派代表诗人。曾留学美、英。“为爱而生,为爱而死”是他一生的写照。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2文学常识、•新月派•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诗(提倡诗歌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指的是文艺复兴之都佛罗伦萨(Firenze)诗人徐志摩把它译作“翡冷翠”,这个译名远远比另一个译名“佛罗伦萨”来得更富诗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气质。•2《猛虎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萨松(英)曾就读于剑桥大学•3《云游集》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林徽因陆小曼徐志摩生于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因,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婚,同年8年离别剑桥起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和上海之间疲于奔命,但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我敢说,康河是世上最美的一条水!______徐志摩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游学于康桥。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1922年8月,他离开康桥返国时写下了《康桥,再会吧!》一诗。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再别康桥》(第二次)这首传世之作。康桥情结音乐美•1、分组朗读、讨论:我们读这首诗,感觉很美,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2、请同学们看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这两节有什么特点?舒缓、轻柔、低沉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结构上也相似,读起来节奏也相同。这种方法叫做“回环往复”,在诗经中就叫做“复沓”。作用:这样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圆合,也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美•3、我们读古诗,古诗讲求韵律,那么这诗那么这首诗压韵了没有?有的话请同学讨论找出韵脚?•总结: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每一小的节2、4句压韵,节节换韵(古体诗不换韵)。诗人追求的是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建筑美•1、同学们看这首诗一共有几节?•2、每一节都有几行?•3、每一行的字数是不是都一样的?7节4节,显得很匀称节的匀称不一样。每一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有八个字。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每一节都两两错落有致,更加突显节的匀称。句的整齐•绘画美一、在这首诗中,2、3、4分别描述了怎样的画面?第2节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第3节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第4节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这些画面具有意境鲜明、色彩绚丽的特点。很美。•二、在2、3、4节中如“荡漾”“招摇”“揉碎”“沉淀”这些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更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全诗感情线索——对康桥的惜别之情第一节:透露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二~五节: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第六七节: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选择了哪些(事物)意象来表达对康桥对母校的眷恋不舍之情?明确:云彩、金柳、青荇、虹、星辉等自然景物。构成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营造了怎么的意境?)宁静清丽\幽美迷人\静谧幽美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第二天就要离校远去了,作者徘徊在母校这熟悉的环境中,一股依依不舍之情不禁袭上心头。轻轻地,不愿惊动母校,不愿打破母校的宁静与和谐。奠定下难分难舍的感情基调。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1、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为什么要用“柳”这一意象?3、夕阳改成朝阳好不好?4、为什么诗人要说“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1、“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拟人、招摇。“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显得生动、形象。2、为什么徐志摩“甘心”做这样的一条水草?对康桥的怀念、水草的自由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1、第四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2、这一潭泉水就是拜伦潭。为什么说是彩虹似的梦?美好的梦容易破碎,而彩虹虽然美丽,却也容易消逝。所以说是彩虹似的梦。康桥的生活、学习是徐志摩心底的一个梦,他终究要离开,对康桥的眷恋就是对梦的眷恋。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清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1、请大家看到第五节和第六节感情相同吗?从哪几个词语看出来的?不同。第五节兴奋欢快,第六节失意低落。(两个词:放歌/沉默)在康桥的美景中,诗人想放情高歌,转瞬便意识到要与康桥告别转入沉默、低落2、“夏虫也为我沉默”,运用了什么手法?康桥和康桥的夏虫都是无知无识的事物,不可能为他沉默,因此是诗人自己沉默了。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手法。注:“笙箫”指的是“笙箫”的音调旋律,在这里运用了借代,可理解为“悄悄”是离别的主旋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最后一节为什么又不说“轻轻的”而又变成“悄悄的”?为了避免重复2、那怎么不是其他的,如“静静的”“慢慢的”“默默的”?受第5节影响,承接上文,使诗歌一气呵成、严谨。3、诗人爱康桥,却“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什么?表现作者对康桥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善。突出作者的洒脱和飘逸。不像其他的离别诗那样依依不舍,那样的沉重。感情是轻快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把目光投向康河两岸:那河畔的垂柳是多么的熟悉,火红的夕阳为它镀上了一层金色,多象一位秀发飘逸、风姿绰约的新娘。她的影子倒映在波光里也投影在诗人的心河中,并激起层层的涟漪,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怎能不着迷,怎能不动情?比喻,将夕阳中的柳树比作新娘,形象地写出了河畔柳树在夕阳笼罩下妩媚多姿的光彩形象,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迷恋。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再看看软泥上的翠绿的水草,它们似乎挥舞着绿油油的手臂向昔日的老友热情致意,它们能与这里的白云蓝天、绿树黄花、和风柔波、霞光桥影长相厮守,是多么的幸福,难怪诗人甘心作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对这里美景的喜爱之情、愿与自然融为一体之意溢于言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青荇似在向诗人招手,表示欢迎.这种移情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与热烈的爱恋。行踪:情感:游康河来康桥金柳青荇潭水寻好梦别康桥依恋爱慕向往快乐惆怅脉络小结其一美在形式,即建筑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其二美在语言,即音乐美: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其三美在意境,即绘画美:云彩、金柳、青荇、清潭、星辉等。进一步品读欣赏诗歌之美比较探异:《再别康桥》与传统写离别的诗歌有什么特别新颖之处?1、离别的对象特别。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是“西天的云彩”。如: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2、营造的气氛轻松。一般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但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这样增加一份飘逸的成分,而少了一份沉重。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柳宗元《别舍弟宗一》)3、意象的选择新颖。诗人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物,这样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之感。•1.构思别致,不流于浅露(情感美)•2.色彩鲜明,具有流动感(绘画美)•3.富有节奏感,旋律回荡。音乐美)•4.诗行有变化,但又相对整齐。(建筑美)•5.表现了对于个性自由的追求,显示了“五四”民主精神。写作特色《再别康桥》作为一首离别诗,以其轻灵飘逸的情感和优美的康桥景物以及这首诗的完美的形式,显示了徐志摩的才情和个性,也成了中国20世纪一首最为出色的离别诗。总结
本文标题:再别康桥分节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63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