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一、研究目的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的渗透、影响,我国国民固有的婚姻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这种反传统的新潮思想使得离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单亲家庭孩子的数量已成为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也是滋生问题学生的温床。家是一个可以使孩子拥有安全感、归属感和爱的地方,它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许多心理学家指出:和睦、温暖、健全的家庭是保证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家庭的破裂、残缺往往会使孩子过早地品尝到人生的不幸,从而比一般的学生容易产生情绪和社会适应的问题。因此,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进行研究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二、基本资料姓名:小L性别:女年龄:15岁外形特征:体型壮实,身高168cm,体重90kg,无生理缺陷,视力正常。爱好上网,逛街。三、背景资料1、家庭情况小L在小学三年级时经受家庭离异变故,经法院判定,随母亲生活。母亲40岁,是公交车上的售票员,月收入1800左右,无其他经济来源。小L与父亲有强烈的敌对情绪,其父属无业人士,无经济来源,且有入狱经历,故无力支付每月的抚养费。小L母亲因为工作性质,缺乏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且闲暇时间爱好麻将,忽视孩子心理成长,使得她心理叛逆,不服家长管束。她母亲为弥补离婚对女儿的愧疚心理,对其百般宠爱,缺乏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小L的舅舅也曾经是工读学校学生,进入社会后仍有不良行为,先后入狱多次。她因其舅舅,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并得到“庇护”,同学不敢招惹她,人称“金刚”。2、受教育情况小L7岁进入小学就读,低年级时学习成绩较好,后遭家庭变故,四年级开始成绩严重下滑,且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远离并敌视个别与之性格不和的同学。进入初中,学习成绩更不理想,后经原校教师规劝,转入我校职教部接受职业教育。由于被视作差生转到我校,她心有不甘,对老师抵触情绪较为严重,对于喜欢的科目较认真,轻视不喜欢的科目及任课教师。四、教师观察与分析校内小L学习成绩一般,有偏科现象;对各项集体活动显得较为冷淡,不愿意与同学合作;课间休息经常影响他人,同学鉴于其校外“朋友”,不敢招惹;对于不喜欢的科目注意力分散;容易与个别同学发生言语冲突,甚至有过激的攻击性行为,情绪不稳定时还与教师对抗。放学后常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接触,受到不良习气影响,有时语言较粗鲁;对小事斤斤计较,参与校外的斗殴。在家,母亲常因自己离婚感觉对其女儿的愧疚,百般依顺,过分溺爱;导致小L在家不听母亲管教,常出言顶撞母亲,有时不理睬母亲;与一些社会朋友电话联系频繁。通过对小L的日常观察,并与其他老师交流意见,个案的行为问题主要是由下列因素所造成:1.母亲的过分宠爱,导致与他人接触时,稍不顺心就容易发生冲突,情绪波动较大,患有轻微心理失调。2.失去父爱以后,她通过舅舅搭识了一些社会青年,并且得到“庇护”,这是一种变相的对父爱的渴望,她联系社会不良青年实则是弥补心灵空缺。3.因为体型偏胖,不热衷运动,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实则是自卑心理作祟。4.从本质上来讲,小L性情大变源自小学三年级的父母离异,所以,根本原因还是家庭结构的突然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其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其无法正确面对父母离异,随着时间的推移遂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问题。五、辅导目标1.给予小L更多关爱和情感补偿,协助家长共同培养个案健康心理。2.通过校内外各项活动,帮助其树立信心,正视人生挫折,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力。3.提高明辨是非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远离社会不良青年。六、辅导策略由于小L身上存在着离异家庭子女普遍的心理行为问题,因此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矫治。1.认知方面让小L明白父母离异是大人的事,并不是孩子的责任,确信自己能从父母或者家人那里继续得到爱,相信生活中还是有真正关心爱护她的人。此外,通过联系学生家长,争取得到家长双方的认同,加强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通过和家长共同努力,让其真正适应父母离异后的生活,让学生减少异常行为的发生。2.情绪方面让小L学会用倾述的方法,向老师和家人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避免过多的情绪波动,从而缓解其轻微的心理失调。同时,通过多元化渠道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当前情绪困扰的问题,侧面了解成因,并寻找恰当的时机协助其解决问题。谈话时,注意要避免刺激其自尊的可能,安排合适的交流地点,给她营造一个平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使之敞开心扉,和老师进行思想交流,帮助她分析原因,排除不良情绪。3.行为方面要重新激发其对校内外各项活动的兴趣,学会明辨是非,主动远离社会不良青年。通过学校社会活动,树立其人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信心,因为信心是一个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之一。鉴于离异家庭学生特殊性,要不断给予鼓励,让他们从困难挫折中领会人生的真谛,培养他们奋发图强的个性和坚韧的意志力。最终,能够客观正确地看待父母离异的事实,树立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七、辅导过程第一阶段:取得初步信任基于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敏感的特殊情况,不宜直接开展教育工作,必须等待相应的时机,时机的选择对取得个案信任极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小L能与老师进行敞开心扉的交流。小L的学习总成绩在班里中等,但是数学成绩很不理想,原因就是与任课教师的敌对情绪所造成。作为她的新数学老师,我一定要先让她喜欢我,转而再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课上我唯独对她常常抱以善意的笑容,时间久了,她也会对我微笑了。有时课堂纪律不好,她还会利用她在班级的“地位”,帮助我管理班级,我知道她拿我当朋友了,并且很仗义地帮助我这个朋友。第一次的数学月考成绩出来了,小L不及格,需要家长签名,她的眉宇之间露出难色,我知道机会来了,顺水就卖个人情给她。我找到她,问她是不是对成绩不满意。出乎意料的是她回答我说,她对成绩无所谓,只是怕母亲难过。这一刻我感受到,母亲其实在她心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虽然经常顶撞母亲,但是她内心还是非常爱自己母亲的。于是,我告诉她,我可以给你打上及格成绩,但是按“规矩”,你差的分数要在下次考试中双倍还给我。她不假思索,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要求。临走还说了句,老师,看来你挺讲义气的,放心,我期中一定考个好成绩,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就这样我们第一次正面谈话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我没有提及她的家庭情况,因为我觉得,我是她的副班主任,日后接触的时间还很长,机会还很多,况且她个性率直,如果发生冲突,后果肯定与初衷背道而驰了。这次,我很欣喜,不仅取得了她的信任,而且发现她是个有爱的孩子,只要心中有爱,什麽都可以化腐朽与神奇。第二阶段“春风潜入夜”不出所料,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轻松取得她要的成绩。她把期中卷子拿到我的面前,得意地对我说,“老师,我来还分数啦。”我向她表示了祝贺,同时问她准备怎么“报答”,她片刻停顿后说,“老师,我请你喝茶。”我们第二次正面交谈就是在茶馆店,时间有点长,但是奠定了我们之间深厚的情感,以至在今后的学校生活中,她竭尽全力地“帮”我。在周围舒缓的音乐声中,她吃着她的小零食,显得很孩子气。我问她为什么同学那么“敬重”你。她说是因为她认识社会上的某某。询问之后她又告诉我是通过他舅舅认识的,随后她又向我介绍她舅舅也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毕业于工读部。我问她,受同学“敬重”的感觉好么,她笑着回答说:“棒极了!”我立即问她,有特别好的能说心事的朋友么。这时她的眼神一下子暗淡了,于是向我道出了,从父母离异之后她就觉得没人可以信任,被人重视的感觉才是最好的。后来又告诉我,这些年是怎样度过的,社会上所谓的朋友给她带来了欢乐,也特别抱怨了母亲工作时常不在家,回家以后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四堵墙壁。说到这里,她流泪了。毕竟是孩子,她心灵还是相当脆弱的,我告诉她,不要责怪父母,许多事情不是用对错能够说得清的。确实,父爱是无法替代的,但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实,况且他们分开并不能代表着你一定会孤独;也许你没有体会到,他们都在加倍地关爱你,你得到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来自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都是你应该珍惜的,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去珍惜,抓紧手中现有的幸福吧!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是无法选择的,但未来将要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却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试试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是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只有掌握知识、增加能力,才能真正受人敬重,才能真正创造美好的生活。没想到她对我的大道理并没有表示反感,只是希望以后放学后能多陪陪她,我答应了。与她告别时,她的笑容似乎轻松了很多,也许是积压了太久的缘故吧。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想该找时间和她母亲谈谈。第三阶段“双管齐下”小L的母亲显得很年轻,言语之间也流露出对女儿的歉意,她告诉我,无论女儿对她如何,她依然会很爱她。这是个很伟大的母亲,但是她不知道她的溺爱实则是在害她的孩子。我问她,是否知道女儿结识了社会青年,出乎我的意料,她说她知道,而且是因为她弟弟认识的,她也希望自己的女儿不要和他们联系,但是她不听话,她也无能为力,除了锁门锁电话,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此外,每个月她都会记录下女儿的例假,只要不出大事就可以了。很多时候,大事的发生是对小事的忽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道理作为一个母亲应该知晓的,对于这点,我只是稍稍对其点播了一下。但是,我郑重地告小L的母亲,她女儿内心极其孤独空虚,因为每每回家以后看到的都是空空的房间、冷冷的菜饭。此外,每次空闲时间,作为母亲不应该在麻将中度过,我了解一个女人抚养孩子艰辛,她需要缓解压力,但是她的女儿更加需要母亲更多的陪伴她,任何的关心都比不上亲人的爱。这次谈话以后,我发现小L在学校的笑容比过去多了,心情开朗了许多。我故意问她:“最近啥事那么开心?”她说:“不知道为啥,我妈妈最近突然戒掉打麻将了,总是带我到处兜呀,爽死啦!”看到她开心的生活着,我很高兴,后来她母亲也告诉我,不知道怎么,她女儿最近变听话了,她做事顺心多了。我笑着告诉她,这个都是因为母爱的力量啊!第四阶段“是金子总会发光”每天放学,个案都是跟着我乘615回家,她在我后一站下车,很多时候她都跟我下车了,她告诉我,妈妈还在上班,不想一个人回家孤孤单单的。于是,我常会请她吃晚饭,反正我也一个人。偶尔我会给她买点小零食,买个小玩具,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很高兴。有一次,她很郑重地告诉我,我是她最喜欢的老师,跟我在一起很开心,说我下课以后一点都不像老师。她偶尔会没大没小的直呼我大名,我总是假装生气地说,再也不理你了啊。她就会马上改口叫老师的。就这样,除了周末,这个大孩子就没有单独的时间去见那些社会上的朋友,我也告诉她,朋友可信也不能全信,但是有一样东西你可以永远相信,她好奇的问,是什么。我故意卖了个关子,说你帮我办成了一件事,我就告诉你。她依然不假思索地说:“noproblem!”第二天,我就告诉她,下周的红旗下讲话轮到我们班,你就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吧,发言稿我帮你搞定,我够意思吧。她张大了嘴巴,愣了好久说,别、别、别,全校的眼睛会“杀死”我的。我说,你放心,平日里你讲话总是整个楼层都能听见,这天籁之音可不能埋没了,而且这个也是我要你办的事。接下去的几天,她总是很紧张地看着她的演讲稿,还向我讨教演讲的技巧,我都很乐意去帮助她,其实我内心真的觉得有点悬。她不是班委,自从跟老师发生敌对情绪后,再也没有在那么多人面前发过言,况且是很严肃的红旗下讲话,我怕她临阵打退堂鼓。更有班委私下来问我,平日里已经对她够偏爱了,为什么连“发言权”都交给了她。老实说,我是有点私心,我想真正使她自信起来,只要冲过这一关,往后很多事都好办了。周一的升旗仪式终于开始了,她很镇定地上去了,至少在别人看来是这样。加上她壮实的体格,她的讲话很成功。讲完后她冲下司令台拥抱着告诉我,她是如何紧张,但是为了我她就豁出去了。我笑着告诉她,你很出色,这就是你个人的能力。她若有所思地对我看着,良久,对我说,老师我知道了。第五阶段“独挡一面”校运动会上,她可以报名参加跑步了,虽然胖胖的体型有点妨碍,但是她不再介意别人的目光;又一次红旗下讲话,她可以自己准备稿子了,自己上去发言了;校外社区运动会开幕式,她报名参加了
本文标题: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66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