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卷一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一、单选题1.“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人们在广大的山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并清除其他树种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湿地公园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物种越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差,故A错;公园需要人为物质和能量的供给,故B错;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故C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是不是绝对的禁止,而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的需要,故D错。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则水体中好氧型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哪一条曲线?A.AB.BC.CD.D【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有机物的分解主要靠好氧微生物,因为开始污染物含量较多,所以微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逐渐增加,但随着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污染物逐渐减少,导致微生物的斗争加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大,微生物数量减少.同时还要注意甲乙两图之间横坐标上的时间对应关系,D正确。【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取样计数前培养液应充分摇匀B.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可用澄清的石灰水判断是否有C02的生成C.生态瓶内各营养级生物数量要合理搭配,制作完成后要对生态瓶进行密封处理D.绿叶的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中,画滤液细线应沿铅笔线迅速重复2﹣3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有关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解: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取样计数前培养液应充分摇匀,A正确;B、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C0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用澄清的石灰水判断是否有C02的生成,B正确;C、生态瓶内各营养级生物数量要合理搭配,制作完成后要对生态瓶进行密封处理,C正确;D、绿叶的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中,画滤液细线不应连续迅速重复划线而应干后重复划线,D错误.故选:D.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假设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把狼杀绝,则鹿的个体数将会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C.保持稳定D.上升后下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把狼杀绝,鹿会因失去天敌而个体数增加,而使食物数量不足,导致鹿大量死亡,数量又会下降,选D。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5.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丙和丁存在着竞争关系②乙同化得到的能量一定比丁同化得到的能量多③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则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甲④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①丙和丁都以乙为食,存在竞争关系,正确;②乙和丁都占第二营养级,不能判断谁同化能量多,错误;③DDT沿食物链富集,丁的浓度最高,错误;④丁占第二、第三、第四营养级,正确。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系统的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C.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会比草丛更复杂D.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因为有土壤条件的存在,其类型为次生演替,故A正确。营养结构较复杂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由表中数据可知应是常绿阔叶林,故B正确。针叶林因为分层现象比草丛更复杂,其动物分层也会比草丛复杂,故C正确。样方法应随机取样,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7.下面是某生态系统的三个图形,图1中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时一般分别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C.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D.当丙刚迁入到这个生态系统的短期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1中以戊为起点,以丙为终点共有6条食物链,其中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A项错误;由于图1中的戊是生产者,庚是消费者,所以调查种群密度应分别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项错误;图2中曲线Y表示S型增长曲线,其中c表示K值,b表示K/2,即此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对应图3的t1值,此时可适当捕获,以保持种群最大的增长速率,C项错误;当丙刚迁入到这个生态系统的短期内,由于生态系统缺乏丙的天敌、资源充足,其种群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即J型曲线,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增长曲线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8.下列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性植物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将其天敌引入我国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答案】D【解析】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A错误;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会降低生物多样性,应该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消灭,B错误;引进生物不当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C错误;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这样可以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B.增加生态系统内的各生物种类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抵抗力稳定性高低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无关D.不同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高低一般不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解: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A正确;B、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B正确;C、抵抗力稳定性高低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C错误;D、不同的生态系统,器物种数目一般不同,其抵抗力稳定性高低一般不同,D正确.故选:C.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A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造成生物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错误;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生物种类多,稳定性高,自我调节能力强,更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11.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D1=A2+C2+D2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C.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D.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D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可知,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即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被分为四个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1),还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1),因此W1=(A1+B1+C1+D1),C项正确;同理,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D1即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A2+B2+C2+D2),A项错误;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输入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D1/W1=D1/(A1+B1+C1+D1),B项错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粪便量,应大于D1或(A2+B2+C2+D2),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2.在草→虫→青蛙→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虫约A.1000kgB.44.5kgC.125kgD.15kg【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至少”提示应该按照20%的传递效率计算,所以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虫约1kg÷20%÷20%÷20%=125kg。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过程中的相关计算。点评: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1)至多: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2)至少: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部分能量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能量只能由兔子流向狼,不能由狼流向兔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大部分能量,A正确;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B选项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正确;能量只能由兔子流
本文标题: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卷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67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