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龙岩一中2009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生物试卷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生物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范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当神经纤维在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A.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膜内外电位不会发生变化2.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A.信使RNA、必需氨基酸B.激素、递质C.淀粉酶、解旋酶D.肝糖元、丙酮酸3.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脑干,②小脑,③大脑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A.③②①B.②①③C.①②③D.③①②4.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如右图所示,分别在甲、乙两处提供适宜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情况是()A.刺激甲,只有I、Ⅱ收缩B.刺激甲,I—Ⅳ都不收缩C.刺激乙,只有Ⅲ、Ⅳ收缩D.刺激乙,I一Ⅳ都收缩5.止痛药物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最可能的作用部位在()A.突触间隙B.轴突C.细胞体D.树突6.右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7.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丁四只雄性小狗,丁狗不作处理,甲、乙、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查得各自血液中三种激素的含量如右表,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B.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生长停滞C.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性情变得温顺D.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其个体大小变化为:甲、丁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雄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甲3.80.15.8乙3.62.80.1丙0.835.5丁436细胞1血管细胞2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前状态,丙、乙狗不断长大。8.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9.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即出现血糖浓度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该实验不能说明()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B.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C.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D.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10.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加速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C.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均可以分解成葡萄糖D.胰岛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11.某内陆地区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多发区,有时也会发现长时间不变态的大蝌蚪。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该山区土壤和水中缺碘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少的元素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D.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甲状腺的分泌功能12.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g葡萄糖后,在180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B.4条曲线在前30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C.b在120min后下降的主要是因为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和非糖物质D.c、d代表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13.下列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或技术,正确的是()A.研究DNA的复制方式:同位素标记法B.萨顿的假说:假说演绎法C.调查菊花植株蚜虫种群密度:样方法D.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14.下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图示结构一定是由3个神经元构成的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则兴奋处外表面呈负电位C.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脂质D.若ab=bd,电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15.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RNA干扰是一种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在此过程中,细胞中与双链RNA有同源序列的mRNA(靶mRNA)被降解,从而抑制了特定基因的表达,这里的“基因沉默”是指()A.特定基因转录的mRNA与双链RNA结合形成了稳定化合物B.基因转录后得到的mRNA被分解C.基因不能正常转录,从而不能合成特定的蛋白质D.该基因最终能正常表达出特定的蛋白质1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正确的叙述是()A.原料、模板和酶来自细菌B.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来自细菌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细菌,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17.对下列有关育种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A.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单倍体育种的原理B.抗虫棉是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C.杂交育种是利用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的原理D.诱变育种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18.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19.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一个卷发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遗传性慢性肾炎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孩子的几率是()A.1/4B.3/4C.1/8D.3/820.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A.25%B.32%C.50%D.64%2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最可能是()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噬箘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2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对此现象合理解释是()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23.下列叙述中与共同进化无关的是()A.生物间的捕食和被捕食关系可能导致生物共同进化B.生物的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有关C.生物的共同进化可能与其无机环境有关D.小麦的个体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24.科学家做了两项实验:(1)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籽番茄。(2)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株,给其雌蕊授二倍体花粉,子房发育成无籽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无籽番茄性状能遗传B.若取无籽番茄植株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C.上述无籽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D.若取上述无籽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子房壁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25.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医药、农业领域。下列叙述中,符合这种情况的是()①根据DNA分子的特异性,进行亲子鉴定②基于细胞呼吸的原理,采用套种、合理密植、大棚种植等措施增加作物产量③在细胞膜的功能研究基础上,开发人工“肾”治疗尿毒症④根据染色体变异原理,培育出三倍体无籽西瓜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6.隐性基因a可表现为人的一种疾病,基因型aa的儿童10岁前全部死亡,基因型AA和Aa的个体都表现为健康。在一个隔离的群体的一代(Ⅰ)中,该等位基因a在成人中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如果没有新的突变发生,在下一代(Ⅱ)的成人中等位基因a频率、以及在下一代(Ⅱ)的新生儿中杂合子Aa的频率变化趋势是()A.下降、上升B.上升、下降C.下降、下降D.上升、上升27.据新华社台北2004年9月30日报道: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不断变异,一种无药可治的超强细菌“全抗性鲍氏不动杆菌”(英文名PDRAB菌)在台湾出现并蔓延,死亡率高达60%,据了解PDRAB菌是接触传染,以下对该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PDRAB菌不断变异的主要原因B.PDRAB菌的超强抗性是该细菌逐代对各种抗生素识别能力提高的结果C.PDRAB菌传播途径和SARS一样是通过飞沫传染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和抗药性弱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28.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29.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30.在狼和鹿的化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狼和鹿在捕食和被捕食过程中,彼此都形成了动作敏捷、快速奔跑的特性,这是共同进化的一个实例B.在进化过程中,因为狼的追捕而使得鹿产生奔跑速度快的变异C.狼和鹿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这说明它们之间具有生殖隔离现象D.突变使狼和鹿产生不定向的变异,自然选择则定向地决定着它们向奔跑速度快的方向进化31.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原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小岛上,形成了不同的物种。对于新物种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不同小岛上的种群都出现了各种突变和基因重组B.自然选择对不同小岛上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C.不同小岛上的种群由于基因
本文标题:龙岩一中2009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生物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682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