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致橡树公开课-精品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致橡树》教学设计执教人:殷玉茹执教班级:18机电2班教材分析:本诗编排在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是诗歌单元,重在培养学生鉴赏现当代诗歌的语文能力。这首诗对引导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高一的学生。该班学生全为男生,语文基础不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较薄弱,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是他们敏感、细腻、感受力强,可加以引导。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参与,强调对话交融是引领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教学中教师既是引导者、启迪者,是组织者、聆听者,更是学习的参与者,既要有效的控制课堂又要让学生敢说话、想说话、有话说。教学设想:本节课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刻领悟舒婷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并最终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爱情观。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2)、体悟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2、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2)、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3)、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累学习的能力。3、思想教育目标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确定:根据诗歌学习的要求、诗歌的体裁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蕴味。(2)、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教学难点: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教学方法:精巧导入--创造美,激情诵读--感受美,仔细品味--领悟美。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等教学过程:一、深情导入(意在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多媒体播放歌曲《梅花三弄》片段,学生跟唱。(开课求新,依据学生好奇、求新的心态,刺激学生兴趣,强化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初步引发其审美愉悦。)2、歌词中“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一句中“情”的含义是什么?(爱情)那么,到底情为何物?爱情是什么?其实每个人对爱情的感悟、理解都不一样。今天,我们欣赏当代女诗人舒婷一首《致橡树》,希望能得到一些启发。二、介绍诗人及创作缘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题。)1、多媒体出示舒婷简介: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1969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创作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2、介绍写作缘起:1977年3月,舒婷陪归侨诗人蔡其矫先生在鼓浪屿散步。那天他感叹着:他邂逅过的美女多数头脑简单,而才女往往长得不尽如人意,纵然有那既美丽又聪明的女性,必定是泼辣精明的女强人,望而生畏。年轻气盛的舒婷于是与蔡其矫先生争执不休,认为天下男人都要求着女人外貌、智慧和性格的完美,以为自己有取舍受用的权利,其实女人也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更深切的失望。当天夜里两点,舒婷一口气写完了这首《橡树》交给蔡其矫,发表时改成了《致橡树》。三、解题(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诗歌主题。)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四、反复诵读,初步感受诗情。(诗歌欣赏必须要反复朗读,通过对音韵、节奏、意象的反复品味,才逐渐悟到诗中情感,为共鸣奠下基础。)1、请一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评。2、听示范朗读。(播放名家朗读视频)3、学生模仿,自由朗读。4、学生朗读展示,评价。五、抓意象,悟感情,挖主题(师生互动,交流感悟,逐层理解诗人的情感)。(一)、理清思路,整体把握。1、思考:诗人是一开始便提出自己的观点吗?那她是如何提出的?(否定传统观点——提出新观点)2、思考:诗歌可分为几节?(2节)(二)、紧抓意象,解悟诗情。1、第一节意象赏析(1)、讨论:出现那些意象?与橡树是何种关系?(2)、思考:作者对这些不平等的关系持何态度?(3)、思考:6个意象在句式上有何特点?诗人情感有何变化?(4)、教师小结:女诗人对几千年来男女不平等现象冷静思考,希望在爱情上能够独立、平等,这种情感被压抑了几千年,现在似火山爆发,喷薄而出,其情感激昂澎湃,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似钱塘之潮,一浪高过一浪,推向高潮,这是发自内心的宣告,也是反思后的呐喊,所以诗人最后喊出:不,这些都还不够!(5)、集体朗读第一节。2、第二节意象赏析(1)、结合标题,思考:本节重点刻画哪两种意象来表现爱情观的?(2)、找出描写橡树和木棉的句子,并朗读。(3)、思考:刻画了橡树和木棉各自什么特点?(图片展示,直观印象,便于理解)(4)、思考:诗人认为橡树和木棉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揣摩句子,理解爱情观)(5)、理解最后大声告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作者揭示的爱情真谛是什么?(6)、学生齐读。(三)、主题及结构方式教师总结:《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情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式的倾诉。在否定传统的附庸式、单方痴恋式、及一味牺牲奉献式的传统爱情观的基础上,提出作为爱的双方,必须保持人格独立与平等,呼吁树立“独立平等、心心相印、相知相依、坚贞热烈、”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四)、深情朗读,深刻感悟学生完成配乐朗诵,产生情感共鸣。六、联系实际,树正确爱情观(找到课本与社会生活中的结合点,通过学习课本来关注社会现象。)1、教师寄语:爱情是美好的、美丽的、浪漫的,但是爱情更意味着责任。同学们,你们正处于青春期,面对你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你应该多想想,这棵树是否已长成大树,是否已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有足够的力量与你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所以,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爱情还需要等待。2、齐读诗歌《十七岁的爱情》3、畅所欲言:为了迎接未来的爱情,我们目前应做些什么?(明确学习、修身目标)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1、“诗有百解”,对诗的理解往往角度不同,其感受也是不同的。请结合时代背景,谈谈对本诗主题还有什么不同的理解。(多媒体出示创作背景)2、这首诗中,“木棉”对“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话,会有何感想呢?请你用“橡树”的身份,尝试用诗歌的形式给“木棉”复信,题目为:《致木棉》。3、背诵全诗,总结本诗艺术特色。板书设计:致橡树舒婷否定肯定凌霄花极力攀附相互依存平等独立鸟儿单方痴恋橡树木棉心心相印泉源险峰一味奉献日光春雨同甘共苦破——————————————————————————立教学反思:(课后补充)
本文标题:致橡树公开课-精品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687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