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你了解南极吗南极气候:科学家曾测得-88.3℃的平均最低气温。(酷寒)世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有过每秒92.5米的风速。(烈风)茨威格我们一起来认识作者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有游历。在法国结识罗曼·罗兰、罗丹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间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28年,结识高尔基。1938年,流亡英国,加入英国国籍。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等。《人类的星光闪耀时》集中体现了茨威格卓而不凡的手笔和凝重、深沉的风格。书中舞客辩驳的逻辑力量,严谨得当的叙事结构,优美典雅的语言,忧若醍醐灌耳,置人于神奇迷离的世界。从“黄金国的发现”到“争夺南极的斗争”,从“韩得尔的复活”到“玛丽恩巴德悲歌”,描绘的十二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犹如十二颗珍珠镶嵌在人类发展的长链上熠熠生辉。(一)快速默读——多方位提取信息按时间顺序,寻关键时间词,圈点勾画。按地点转移,追“渐近极点—到达极点—返回”的行踪。按人物故事,再现埃文斯、奥茨、其他三人的牺牲情形。自选角度,概括这是怎样的传记?记叙了怎样的内容?按怎样的顺序行文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渲染了怎样的氛围?从语言表达看,有什么样的特点?……………...(二)自由品读多角度与作品对话用情朗读第2、6、7、9、10、11、12、13、14段。画出最让你感动、难忘的细节并朗读。读到这个细节,你最感动什么?读到这段文字,你最想说什么?(三)深入评说多侧面探究主题结合课文说认识:失败与英雄悲剧与伟大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马可·波罗出身于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他俩于13世纪60年代因经商到了中国。1271年,两再度出访,并带年轻的马可一起前往。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港,14岁时就到海上生活。他通过对地图和书本的学习和研究后确信,向西横越大西洋航行能到达亚洲。哥伦布的3艘船----“尼纳号”、“平塔号”和“圣马利亚号”正横越大西洋。阿蒙森和他所率领的人员在南极洲的掩蔽所内过冬。他们就在这里修理设备、休息调整,准备向南极冲击。阿蒙森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1911年10月20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前,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911年12月14抵达南极。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刺杀秦皇失败的荆轲长江漂流一腔热情乘氢气球横渡海峡葬身大海的罗泽尔一叶轻舟,漂流长江而翻船身亡的尧茂书美国作家海明威《老人与海》中与鲨鱼搏斗的老人伽利略被受教会打击,科学沉冤三百年。维萨里《人体构造》引来横祸,赎罪惨死海岛。麦哲伦麦哲伦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1986.1.28美“挑战者”号升空后爆炸.2002年北大“山鹰”登山队在希夏邦马峰遭到雪崩,5名队员遇难2003年2月1日,美“哥伦比亚”在返回地面时失事,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结合课文和老师补充的知识。用“悲”在_______,而____________“伟大”表述。总结: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赞颂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里根•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推荐书目:《人类最糟糕的旅行》《名人传》序言
本文标题: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69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