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为了使零件具有完全互换性,必须使零件的几何尺寸完全一致。(×)2.有了公差标准,就能保证零件的互换性。(√)3.为使零件的几何参数具有互换性,必须把零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给定的公差范围内。(√)4.完全互换的装配效率必定高于不完全互换。二、选择题1.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A)。A.标准化B.生产现代化C.大批量生产D.协作化生产2.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ADE)。A.因为有了大批量生产,所以才有零件互换性,因为有互换性生产才制定公差制.B.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其几何参数应是绝对准确的。C.在装配时,只要不需经过挑选就能装配,就称为有互换性。D.一个零件经过调整后再进行装配,检验合格,也称为具有互换性的生产。E.不完全互换不会降低使用性能,且经济效益较好。三、填空题:1.根据零部件互换程度的不同,互换性可分(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2.互换性是指产品零部件在装配时要求:装配前(不经挑选),装配中(不需调整或修配),装配后(能满足功能要求)。3.公差标准是对(几何量误差)的限制性措施,(采用相应的技2术措施)是贯彻公差与配合制的技术保证。4.优先数系的基本系列有:(R5)(R10)(R20)(R40)和R80,各系列的公比分别为:()()()()和()。5.公差类型有(尺寸(角度))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6.零件几何要求的允许误差称为(几何量公差),简称(公差)。四、问答题:1.什么叫互换性?它在机械制造业中有何作用?答:*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一规格的零(部)件中,在装配时不作任何选择,附加调整或修配,能达到预定使用性能的要求。*它在机械制造业中的作用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设计方面,可简化设计程序,缩短设计周期,并便于用计算机辅助设计;(2)在制造方面,可保证优质高效生产;(3)在使用方面,使机器维修方便,可延长机器寿命。第二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一、判断题:(√)1.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标准公差决定公差带的大小。(×)2.孔的基本偏差即下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即上偏差。(√)3.配合公差的大小,等于相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4.最小间隙为零的配合与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二者实质相同。51010104010801020103二、选择题:1.30g6与30g7两者的区别在于(D)。A.基本偏差不同B.下偏差相同,而上偏差不同C.公差值相同D.上偏差相同,而下偏差不同2.当相配合孔、轴既要求对准中心,又要求装拆方便时,应选用(C)。A.间隙配合B.过盈配合C.过渡配合D.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3.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精度决定了(A)A、配合精度的高低B、配合的松紧程度C、配合的性质4.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反映了配合的(B)A、精确程度B、松紧程度C、松紧变化的程度三、填空题:1.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的关系。2.配合公差是指(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它表示(配合精度)的高低。3.常用尺寸段的标准公差的大小,随基本尺寸的增大而(增大),随公差等级的提高而(减小)。5.尺寸公差带具有(大小)和(位置)两个特性。尺寸公差带的大小由(公差值)决定;尺寸公差带的位置由(极限偏差)决定。6.配合公差带具有(大小)和(位置)两个特性。配合公差带的大小由(配合公差值)决定;配合公差带的位置由(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决定。48.配合分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P12)9.选择基准制时,应优先选用(基孔制)配合,原因是(可减少孔公差带数量)。(P38)10.(H7/k6或K7/h6)用于过渡配合的精密定位。(P43)11.一般公差分为(精密级f)、(中等级m)、(粗糙级c)、(最粗级v)四个等级。(P44)12.公差等级的选择原则是(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低)的公差等级。(P39)四、问答题:1何谓泰勒原则?其内容如何?答:(1)孔或轴的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2)孔或轴任意位置的实际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小实体尺寸。2.配合分哪几类?各类配合中孔和轴公差带的相对位置有何特点?答:配合分三类:间隙配合、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上方;过盈配合中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下方;过渡配合中孔的公差带和轴的公差带相互重叠。53.为什么要规定基准制?为什么优先采用基孔制?答:标准公差带形成多种配合,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配合基准制:基孔制和基轴制。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配合是考虑中、小尺寸孔常采用定尺寸刀具加工,这样可以减少定尺寸刀具、量具的品种、规格、数量,而大尺寸刀具则考虑习惯、方便,也采用基孔制。4.选定公差等级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在首先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精度要求,使综合经济效果为最好5.基准制的选用原则是什么?答:主要考虑工艺的经济性和结构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优先采用基孔制,这样可以减少备用的定值孔用刀具、量具的种类,经济效益比较好。6.那些情况下,采用基轴制?答:以下情况下,采用基轴制1)直接用冷拉钢材做轴,不再加工2)与标准件配合,如滚动轴承外环外径、标准圆柱销外径与孔的配合。3)仪器、仪表和钟表中的小尺寸段的公差与配合4)同一基本尺寸,一轴多孔且配合性质不同时6五.综合题:1.计算出表中空格处的数值,并按规定填写在表中.基本尺寸孔轴Xmax或YminXmin或YmaxTfESEITheseiTsΦ45-0.025-0.0500.0250-0.0160.016-0.009-0.0500.0412.计算出表中空格处的数值,并按规定填写在表中.基本尺寸孔轴Xmax或YminXmin或YmaxTfESEITheseiTsΦ30+0.086+0.0650.0210-0.0130.013+0.099+0.0650.0342、下列配合中,分别属于哪种配合制和哪类配合,并确定孔和轴的最大间隙或最小过盈,最小间隙或最大过盈。(1)0.03900.0250.0508()457()HfXmax=+0.089mmXmin=+0.025mm基孔制、间隙配合(2)0.1300.01000.12010()7010()GhXmax=+0.250mmXmin=+0.010mm基轴制、间隙配合7(3)0.0060.01500.0137()256()KhXmax=+0.019mmYmax=-0.015mm基轴制、过渡配合(4)0.06300.1260.0638()1508()HrYmax=-0.126mmYmin=0mm基孔制、过盈配合第三章:测量技术基础一、判断题:(×)1.测量仪器的分度值与刻度间距相等。(×)2.量块按“级”使用时忽略了量块的检定误差。(√)3.一般说来,测量误差总是小于加工误差。(√)4.在相对测量中,仪器的示值范围应大于被测尺寸的公差值。二、选择题:1.精密度是表示测量结果中(B)影响的程度A、系统误差大小B、随机误差大小C、粗大误差大D、极限误差2.电动轮廓仪是根据(A)原理制成的。A.针描B.印模C.干涉D.光切3.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叫(D)A、粗大误差B、极限误差C、剩余误差D、相对误差4.用比较仪测量零件时,调整仪器所用量块的尺寸误差,按性质为(C)A、粗大误差B、随机误差C、系统误差D、相对误差三、填空题:1.测量是将(测量对象)与(单位量或标准量)进行比较,并确8定其(比值)的实验过程。2.按“级”使用量块时量块尺寸为(公称尺寸),按“等”使用时量块尺寸为(检定尺寸)。3.测量误差是指被测量的(实际测得值)与其(真值)之差。4.测量误差按其特性可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三类。(P62)5.系统误差可用(修正法)、(抵偿性)等方法消除。6.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计量器具误差)、(方法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7.安全裕度由被检工件的(公差大小)确定,其作用是(保证产品质量)。(P133)四、问答题:1.测量和检验有何不同特点?答:测量是指为确定被测几何量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检验是确定被测几何量是否在规定的极限范围之内,从而判断是否合格,而不能得出具体的量值。3.简述测量的含义和测量过程的四要素。答:测量是将被测几何量的量值和一个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求得其比值的过程。测量过程应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要素。4.“示值范围”和“测量范围”有何区别?答:“示值范围”指计量器具所能显示或指示的最低值或最高值的范围;“测量范围”指在允许的误差限内,计量器具所能测出的被测量的范围。95.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征?实际测量中对各类误差的处理原则是什么?答: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三大类。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均保持不变或按某一规律变化;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粗大误差是超出规定条件下预计的误差。实际测量中对系统误差用修正法消除;对随机误差可通过概率统计方法寻求和描述规律,评定其影响程度;对粗大误差按一定规则予以剔除。五、综合题:1.试用91块一套的量块组合出尺寸51.987的量块组。解:51.987mm-)1.007………第一量块尺寸1.007mm50.98-)1.48…………第二量块尺寸1.48mm49.5-)9.5……………第三量块尺寸9.5mm40………………第四量块尺寸40mm10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一、判断题:(√)1.当包容原则用于关联要素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边界。(√)2.最小条件是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3.跳动公差带不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4.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二、选择题:1.形位公差带的形状决定于(D)A.形位公差特征项目B.形位公差标注形式C.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D.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位置公差特征项目和标注形式2.在图样上标注形位公差要求,当形位公差前面加注Φ时,则被测要素的公差带形状应为(B)。A.两同心圆B.圆形或圆柱形C.两同轴线圆柱面D.圆形、圆柱形或球形3.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形状和(C)公差带的形状相同。A.同轴度B.圆度C.圆柱度D.位置度4.公差原则是指(D)。A.确定公差值大小的原则B.制定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原则C.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关系D.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关系115.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不得超出(D)。A.最大实体尺寸B.最小实体尺寸C.实际尺寸D.最大实体实效尺寸6.最大实体尺寸是指(C)。A.孔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B.孔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C.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D.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三、填空题:1.形状公差是单一(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允许变动量,形状公差带是单一(实际)被测要素(允许变动)的区域。2.圆度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圆柱度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3.定向公差是关联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在规定(方向)上所允许的(变动量)。(P85)4.定向公差带相对基准有确定的(方向),并且公差带的位置可以(浮动);定向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职能。(P85)5.定位公差是关联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在(位置)上所允许的(变动量)。(P88)6.定位公差带具有确定的(位置),但对于基准的尺寸为(理论正确尺寸);定位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的功能。(P88)7.公差原则是处理(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关系的规定。(P93)128.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每一个尺寸和形状、位置要求均是(独立)的,应(分别满足)要求。9.相关要求是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相互有关)的(公差要求)。10.包容要求表示实际要
本文标题:互换性习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711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