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绩效管理 >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
2017年高二历史必修1一轮复习(1)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高考考点】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自主学习】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及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前21世纪2、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1)夏朝:奴隶制建立(公元前21世纪)(2)商朝:奴隶制发展(公元前11世纪)(3)西周(前11世纪-8世纪):强盛(4)春秋:奴隶制衰亡(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1)战国(前475—前221年):封建制度形成(2)秦汉(前221--220):封建社会大一统(3)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4)隋唐(581年—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5)宋、元(960年-1368年):民族融合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6)明清(鸦片战争前)(1368年-1840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夏商政治制度建立约公元前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标志着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概况夏朝,王位世袭制确立,“”的局面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有时“”。巩固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使王权具有了“”;②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和伯。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西周的建立与灭亡公元前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天灾频繁,加上周幽王无道(如:烽火戏诸侯),被犬戎所杀,周平王继位,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东周建立。分封制目的对象权利义务2017年高二历史必修1一轮复习(1)2等级关系封国瓦解1.时间:2.表现:3.原因:ABC作用前期:1.2.使周的文化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后期: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宗法制目的概念内容①最大特点是。②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③大小宗是相对的,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作用【合作探究】1、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轻巧识记】宗法制(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庇荫心态“。2、请分析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017年高二历史必修1一轮复习(1)3探究1参考答案: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探究2:1、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互为表里,实质具有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4、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练习】1.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这种逐层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A.王位继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客家人十分重视族谱的修订和保存,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谱。族谱内容十分丰富,记载着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分、人物伟略等,贯穿念其根、尊其祖、睦其族之宗旨,是联结海内外宗亲的桥梁和纽带。下列对客家人重视修订族谱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①宗法制度的残留②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③分封制度的遗风④弘扬美德的需要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下列台湾青年,其始祖可能为西周诸候的是()A.司马亮B.陶芹C.燕有志D.黄大富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A.等级关系B.政治关系C.臣属关系D.血缘关系5.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B.实行分封制C.行省制度的确立D.郡县制的2017年高二历史必修1一轮复习(1)4实行6.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B.当时人们更迷信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当时青铜铸造业发达7.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称谓妻A.三哥(20岁)B.四哥(14岁)妾一C.大哥(25岁)妾二D.二哥(22岁)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周王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材料四: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纳入宗法体系。……“亲亲”“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又是周礼的根本原则。请回答:⑴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⑵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⑶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⑷周天子常称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结合材料解释原因。
本文标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730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