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表4.2.1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路线长度km水准仪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平地㎜山地㎜二等2—DS1因瓦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4—三等6≦50DS1因瓦往返各一次往一次124DS3双面往返各一次四等10≦16DS3双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206五等15-DS3单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30—表4.2.1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1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2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3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相同。表4.2.4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的距离较差m前后视距离较差累积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程较差㎜二等DS150130.50.50.7三等DS1100360.31.01.5DS3752.03.0四等DS31005100.23.05.0五等DS3100近似相等————注1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2三、四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3数字水准仪观测,不受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指标的限制,但测站两次观测的高差较差,应满足表中相应等级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的限值。表4.2.6跨河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跨越距离m观测次数单程测回数半测回远尺读数次数测回差(mm)三等四等五等﹤200往返各一次12———200~400往返各一次2381225注:1一测回的观测顺序:先读近尺,再读远尺;仪器搬至对岸后,不动焦距先读远尺,再读近尺。2当采用双向观测时,两条跨河视线长度宜相等,两岸岸上长度宜相等,并大于10m;当采用单向观测时,可分别在上午、下午各完成半数工作量。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每条水准路线分测段施测时,应按(4.2.7-1)式计算每km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4.2.1中相应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1/2。M∆=4.2.7-1式中,M∆---高差偶然中误差(㎜);∆---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L---测段长度(km);n---测段数。2水准测量结束后,应按(4.2.7-2)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4.2.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MW=4.2.7-2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L---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N---附合路线和闭合环的总个数。3当二、三等水准测量与国家水准点附合时,高山地区除应进行正常位水准面不平行修正外,还应进行其重力异常的归算修正。4各等级水准网,应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并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5高程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应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水准应精确至1mm。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4.3.1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宜在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4.3.2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2的规定。表4,3.2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每km高差全中误差㎜边长km观测方式对向观测高差较差㎜附合或环形闭合差㎜四等10≦1对向观测4020五等15≦1对向观测4030注:1D为测距边的长度(km)2起讫点的精度等级,四等应起讫于不低于三等水准的高程点上,五等应起讫于不低于四等的高程点上。3路线长度不应超过相应等级水准路线的长度限值。4.3.3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3的规定表4.3.3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主要技术要等级垂直角观测边长测量仪器精度等级测回数指标差较差(秒)测回较差(秒)仪器精度等级观测次数四等2〞级仪器3≤7〞≤7〞10mm级仪器往返各一次五等2〞级仪器2≤10〞≤10〞10mm级仪器往一次注:当采用2秒级光学经纬仪进行垂直角观测时,应根据仪器的垂直角检测精度,适当增加测回数。2垂直角的对向观测,当直觇完成后应即刻迁站进行返觇测量。3仪器、反光镜或觇牌的高度,应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并精确至1㎜,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度。4.3.4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返觇的高差,应进行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改正。2平差前,应按本章(4.2.7-2)式计算每km高差全中误差。3各等级高程网,应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并计算每km高差含中误差。4高程成果的取值,应精确至1㎜。
本文标题: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733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