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教育管理学通论-张新平-南师大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复试
1教育管理学校管理学《教育管理学通论》张新平、褚宏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一编教育管理学基本理论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使命一、教育管理的含义、特点及趋向(一)教育管理的含义教育管理作为一种职业行为,是教育管理者在既定的教育制度下依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达成教育目标实现的一系列思想性、服务性的管理活动。(二)教育管理的特点1.公共性一方面,教育管理行为的发生与发展要体现公共意志;另一方面,教育管理的实施与实现要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根本的价值取向。2.政治性教育管理必然要体现一个国家的政治管理体制的价值内涵,体现国家意志。3.文化性教育管理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进行的,同时它也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已成为教育组织绩效提升的内在要求,是教育管理行为深化与升华的价值体现。4.伦理性一方面,教育管理总要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没有了相应的伦理追求,教育管理也就失去了本身应有的价值意义;另一方面,教育主体也应该具有相应的伦理道德素质。5.教育性是教育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在管理上的主要区别之一。首先,教育管理通过良好的育人环境来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其次,管理育人是指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工作条例、各种活动都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再次,每个教育管理者,不仅是管理人员,还是教育者。(三)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向1.教育管理科学化不仅重视教育管理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及基本技术的运用,更重视教育计划及研究工作的开展。2.教育管理专业化一是教育管理机构的专业化,二是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3.教育管理民主化意味着权威式的管理措施必然会被破除瓦解,从而建立教育的自主性,创造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4.教育管理均权化我国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负责的教育管理制度。5.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育管理体系,是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教育理念相融合,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与组织方式,重新整合教育组织的内外部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增强其竞争力的过程。二、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教育管理学的概念教育管理学是一门认识和理解教育管理现象,谋求教育管理改进之道的学问。这里的学问也泛指知识,包含个体性知识、组织性知识和通则性知识。也可以把教育管理学理解为有关教育管理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二)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教育管理特殊矛盾性说;教育管理问题说;教育管理现象、规律说及教育管理现象说。三、教育管理学的当代使命1.推动教育管理学研究的理论建构与创新离开教育管理学研究的理论构建与创新,教育管理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价值。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使命首先必须解决教育管理学自身的理论构建与创新问题,走学科理论自主化及理论创新之路,进而实现学科的自立与自强,并摆脱教育管理学长期寄生在其他学科影响之下的尴尬境地。22.凸显教育管理思想的价值引领作用教育管理学是一门道德科学,隐含着价值伦理思想,在我国教育管理事业大发展的过程中,更应该凸显这一思想,真正起到价值引领作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保证教育的公平、公正与平等,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3.为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智力支持4.为教育管理组织变革提供学理依据P24教学案例:1.你认为在中央公园东区中学的创建与管理中,是哪些因素使得该校从普通走向卓越的?教育领导者与管理者做出了怎样的教育管理行为?在中央公园的创建与管理中,体现了教育管理的公共性,教育管理行为的发生发展、实施实现体现了公共意志,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梅伊尔所希望创建的学校正是民意所在;也体现了教育管理的文化性,“这些内在的信念和原则共同编织起学校的文化,使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对学校的目标有深切的认同感”;还体现了教育管理的伦理性,使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到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的存在,“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平等的机会”;更体现了教育管理的教育性,在这所学校,首先是通过良好的育人环境来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其次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工作条例和各种活动都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再次,每个教育管理者不仅是管理人员,还是教育者。教育领导者进行了科学、民主、专业的教育管理,在进行决定时,所有员工都会积极参与,能采纳教师们的意见,学校的领导们只要有需要,永远都能找到他们,学校的各项事务都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上。2.你认为这些教育领导者与管理者具有怎样的教育管理学知识基础呢?你如何看待教育管理学的使命担当呢?在这所学校的领导者与管理者了解教育管理的特点,以专业化、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学校。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使命有推动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建构与创新,凸显教育管理思想的价值引领作用,为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为教育管理组织的变革提供学理依据。在当代“知本社会”,教育管理学应该逐渐改变传统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等科学使命担当,在发展与完善中,既要实现学科理论自身的建构与创新,使得教育管理学本身更好地走学科自立和自强之路,也要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管理实践,能够为教育管理公平与公正的服务理念、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及教育组织的变革与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更好地发挥作为系统的知识体系所具有的价值使命。P24问题思考与讨论:1.什么是教育管理?教育管理的特点有哪些?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教育管理作为一种职业行为,是教育管理者在既定的教育制度下依据国家教育的政策、法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达成教育目标实现的一系列思想性、服务性的管理活动。教育管理的特点有公共性、政治性、文化性、伦理性和教育性。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教育管理科学化,教育管理专业化,教育管理民主化,教育管理均权化和教育管理信息化。2.教育管理学的内涵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教育管理学是一门认识和理解教育管理现象,谋求教育管理改进之道的学问。这里的学问也泛指知识,包括个体性知识、组织性知识和通则性知识。教育管理学也可以理解为有关教育管理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关于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教育管理特殊矛盾性说,教育管理问题说,教育管理现象规律说及教育管理现象说。关于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学中的一切问题都是由教育管理现象的属性问题引发的,因此要先弄清楚教育管理现象的属性,所谓教育管理现象的属性,就是指教育管理现象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教育管理现象具有实在性、理解性和批判性等特征。实在性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直接感知和把握的有关教育管理现象的状态和属性;理解性是指教育管理现象要受到个体历史和现实处境的影响,教育管理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批判性是指教育管理的可批判性。这三性是内在地统一于整体性的教育管理现象中。因此,我认为,作为系统知识的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现象,但并非所有的教育管理现象,而是具有“三性”的教育管理现象。3.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使命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使命有推动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建构与创新,凸显教育管理思想的价值引领作用,为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为教育管理组织的变革提供学理依据。离开教育管理学研究的理论构建与创新,教育管理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价值。教育3管理学的学科使命首先必须解决教育管理学自身的理论构建与创新问题,走学科理论自主化及理论创新之路,进而实现学科的自立与自强,并摆脱教育管理学长期寄生在其他学科影响之下的尴尬境地。教育管理学是一门道德科学,隐含着价值伦理思想,在我国教育管理事业大发展的过程中,更应该凸显这一思想,真正起到价值引领作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保证教育的公平、公正与平等,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当代“知本社会”,教育管理学应该逐渐改变传统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等科学使命担当,在发展与完善中,既要实现学科理论自身的建构与创新,使得教育管理学本身更好地走学科自立和自强之路,也要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管理实践,能够为教育管理公平与公正的服务理念、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及教育组织的变革与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更好地发挥作为系统的知识体系所具有的价值使命。第二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与方法体系一、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学科性质是指一门学科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门类归属和地位。(一)教育管理学:教育学科还是管理学科观点之一:教育管理学属于教育学科,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观点之二:教育管理学属于管理学科,是管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观点之三:教育管理学是教育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二)教育管理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观点之四: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观点之五:教育管理学是一门人文科学观点之六:教育管理学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三)教育管理学性质界定:应用性社会科学二、教育管理学的方法体系教育管理学的方法体系是由“两层面三层次”所构成的一个结构系统。教育管理学方法体系层次一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管理研究方法体系教育管理工作方法体系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论层次一层次二教育管理研究的方式互动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层次二层次三教育管理研究的具体方法技术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技术层次三(一)教育管理学方法体系的“两个层面”包含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体系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体系。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体系是指全面科学地了解教育现象,深刻理解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根由,进而揭示符合人之本性和教育本性的教育管理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体系是指探寻符合正义和道义要求的教育管理改进之道,进而为现实的教育管理实践活动提供高质有效的服务。第一,教育管理学方法体系的两个层面,是由“方法”这一概念本身所区分的两种类型所决定的。方法包含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在教育管理的世界中,人们同样存在着认识和实践的两大类型的活动,也势必出现与之相应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由此引申出教育管理研究方法和工作方法及其相应的方法体系。第二,教育管理学方法体系的两个层面,是由教育管理学的双重使命所决定的。教育管理学是一门认识和理解教育管理现象,谋求教育管理改进之道的社会科学。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使命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提升理论”和“服务实践”,前一使命的实现主要依靠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支撑;后一使命的落实直接受惠于教育管理工作方法体系的推动。第三,教育管理学方法体系的两个层面,是由教育管理学知识生成的两种途径所决定的。从知识积累和创新的角度看,教育管理工作(实践)和研究是共同创造和生成教育管理学知识的两种途径。教4育管理研究和工作在促进教育管理学知识丰富和学科发展上,居有同等重要的位置。教育管理学不只是理论研究者的专属领地,它同时也要面对和吸收实践工作者的工作成果。第四,教育管理学方法体系的两个层面,是对现在普遍存在的将两个层面混为一谈的澄清和矫正。如果说方法的两种类型、教育管理学的双重使命和教育管理学知识生成的两种途径,为教育管理方法体系的两个层面提供了可能性的辩护,那么已有的混为一谈的失当局面则为明确教育管理学方法体系的“两个层面”提供了必要性的注解。(二)教育管理学方法体系的“三个层次”分为方法论、方式和具体的方法技术三个层次。在教育管理学方法体系中,方法论位于这个体系的最上层,方法论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过程中所持有的基本立场、基本假设和基本出发点。具体到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它提出了一个如何认识和处理研究者、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之间的“三角关系”的问题。具体到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论,它提出了一个如何认识和处理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方法之间的“三角关系”的问题。方式处于这个体系的中间层,如果说方法论确定了研究与工作的方向,那么方式则是主要确定了研究与工作的主要途径和路线,包含教育管理研究方式和工作方式。常见的研究方式有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实地研究和历史研究;常见的工作方式有经验管理方式、行政管理方式、科学管理方式、对话管理方式和冲突管理方式。具体方法技术处于这个体系的最下层也是最具体的层面,具有“专门性、技术性和操作性”。教育管理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文献法、社会调查法、访谈法和资料分析法。教育管理工作中主要有思想管理方法、目标管理
本文标题:教育管理学通论-张新平-南师大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复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73661 .html